【教学目标】
1.理清小说情节。
2.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环境描写理解人物性格。
3.分析孔乙己悲剧形成的原因以及小说的主题。
【教学设想】
结合小说三要素把握课文内容,以人物形象分析和主题概括为重点,把语言品读渗透到各环节中。分析病态社会和变态人物,理解鲁迅对孔乙己这样的底层不幸者的态度。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走近鲁迅
学生回答鲁迅的生卒时间和鲁迅的作品。
教师补充:郁达夫评价鲁迅:鲁迅虽死,但其精神与我中华民族同在。他在《怀鲁迅》中写道:“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道去珍惜、爱戴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北京大学孔庆东指出:鲁迅作品是中学语文的灵丹妙药。
二、亲近课文
1.生字新词。
踱(duó) 阔绰(chu) 羼(chàn) 间(jiàn)或 打折(shé)了腿
2.梳理情节:小说写了孔乙己哪几个生活片断?
酒客们揭短;酒客们嘲笑他未进学;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被丁举人打折了腿。
3.感受人物:从孔乙己的生活片断中(其中有很多精彩的细节描写,如笑声,分茴香豆等等),我们可以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指导学生从孔乙己的外形、肖像、服饰、语言、神情、动作等方面进行人物分析,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孔乙己是一个站着喝酒但又穿长衫的人。
孔乙己是一个穷得将要讨饭但又好喝懒做的人。
孔乙己是一个以读书人自居但又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伤疤的人。
孔乙己是一个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偶尔偷窃的人。
孔乙己是一个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从不拖欠酒账的人。
孔乙己是一个热心教小伙计认字,给孩子分茴香豆但又遭到冷遇的人。
孔乙己是一个使人快活但又无人关心的人。
小结:孔乙己是一个科举失败又以读书人自居,麻木不仁至死不悟,穷困潦倒又好吃懒做,死要面子又常受人嘲笑,迂腐可笑却又不失善良本性,既可悲又可笑的没落的读书人。孔乙己是一个变态(异化)的读书人。
三、文本细读
1.环境描写:咸亨酒店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所?
短衣帮:短衣帮本质善良,取笑孔乙己,对其不幸命运反映冷漠。
掌柜的:“凶脸孔”,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一个势利奸商。
丁举人:“先写服辩,后来是打,打了大半夜,再打折了腿”。
小伙计:是孔乙己命运的见证人,小说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写的用第一人称可以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这也是小说的独特视角。
咸亨酒店是当时社会的缩影,是那个病态社会的写照。
2.主题探究:孔乙己的悲剧是社会悲剧还是命运悲剧?
结合全篇,品析小说的结局:“大约孔乙己确死了。”联系丁举人的“打”、短衣帮的“笑”来细细揣摩,从而归纳出主题思想:揭露出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悲剧和旧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3.走进鲁迅:作者对孔乙己是什么态度?
鲁迅曾经说过,他最喜欢的作品是《孔乙己》。也许,除了艺术上的原因外,还有鲁迅对孔乙己这个苦人和弱者的态度,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充满同情。文学就是人学,伟大作家的优秀作品,往往体现出对底层人物的深刻同情,体现悲悯情怀和人道精神。
四、拓展延伸
课外阅读《乞丐》(屠格涅夫)、高考满分作文《他们》(上海考生)、《我们的路》(罗伟章)、《继续温暖》(毕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