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语文教育人文关怀的回归

教案设计

【内容提要】现代社会高速发展,日益繁荣、富裕、便捷的物质生活极大的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但社会人文价值取向的缺失使得人们的精神生活感到越来越迷茫、困惑和失落,人们正渐渐远离自己的幸福的精神家园。大学语文教育在增强学生人文素质,提高思想和道德素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学语文教育中人文价值取向对当今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呼唤语文教育人文关怀的回归

【关键词】语文;人文关怀;思想教育

从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为验证熊是否笨”的“泼熊事件”到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因“被人称为打牌作弊”而杀死同宿舍4名同学的“2-23重大杀人案件”。2005年,复旦大学三年级数学专业研究生张亮亮“虐猫事件”。2006年3月不到两周之内,华南农业大学四名大学生跳楼自杀,这些发生在当前大学生身上的重大事件。可是他们都是学习成绩不错、智商不低的大学生何以干出这种令人痛心的事情?这些事件的背后就是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严重缺失,由此导致的人文关怀的缺少使我们对这个现实世界的越来越陌生,人们正越来越多地失去自己的精神家园。大学语文教育在增强学生人文素质,提高思想和道德素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学语文教育中人文关怀对当今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语文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

(一)忽视语文教育是人的教育

语文教育不仅仅在于培养学生掌握一种工具和技能,而应重视涵养学生的情操和情趣,培养学生的灵性与想象力、创造力。但是我们的教学大纲,对听说读写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训练规定得越来越全面、细致,而在培养学生做人,尤其在感情与审美的熏陶方面却鲜有要求。语文教育忽视现在学生的实际,用陈旧的观念来指导教材编写和教育教学。况且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相比有它自己的特点,最主要的就是它必须注重感情的交流和个性的发挥,这是由语文学科内在的性质所决定的。然而,我们的语文教育却强调统一,忽视个性,尤其忽视学生的创造性。在教育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是一个“有特点的人”,而是用标准答案限制学生,分析课文要得出共同结论,作文要有相同的套路,这样,只能培养出标准化的产品,而不是有个性的人才。

(二)忽视对优秀的传统的继承和吸收

汉语教育,自古以来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其中许多东西本该继承和效法,但由于照搬西方和前苏联的语文教学模式,使得这些传统大多被无端地扔掉了。例如,传统语文教育非常重视“读”。一是强调多读精品。二是重视朗读与默读相结合。默读重在静心领会,朗读重在对汉语特有的声韵之美的领悟和掌握。三是特别强调读中的“悟”,这“悟”不仅仅是理解,更重要的是直觉的充满灵性的感悟。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却是:学生所读精品甚少。上课时,除了教师朗读一遍课文外,学生很少朗读和默读;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更是很少注意“悟”,而是以大量的烦琐的公式化、概念化的所谓“课文分析”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把学生搞得身心交瘁而并无多少收益。

二、大学语文教育对人文价值取向的重要性

(一)大学语文教育能够增强大学生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是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的总和。儒家典籍《大学》开篇就说“大学之道,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古人对大学的定义就是强调人文精神的培育。人文素质教育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和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正是意识到人文精神对于人类的生存是如此重要,1988年1月,一大批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聚首巴黎,会后发表宣言,第一句话就是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吸取孔子的智慧,以人类人文精神的源头疗救现代病。这是科学家、思想家们对我们这个时代深切思考后发出的振聋发聩的声音。

大学语文可以说是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荟萃,包含了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知识的精华,在学习过程中,大学生能够在浓厚的人文氛围中感受到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完善知识结构,培养道德情操,激发爱国热情,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文化素质。我们在阅读古代的文学作品,经常为古人在作品中所体现的高尚理想和人格以及积极向上的精神所感动。大学语文课程就是通过对这些作家、作品的解析,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辨析,从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培育青年学生人文精神的目的。

(二)大学语文教育能够培养大学生过硬的思想和道德素质

2005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会议指出,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正确认识和切实解决好这个问题,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

大学语文上下几千年,浓缩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精华的部分,闪烁着哲理与智慧的光芒。中华民族在创造五千年文明史的奋斗与发展的进程中,凝聚和积淀而成了我们伟人的民族精神自觉的历史责任感,自强不息的韧性,关心他人、讲求道义的利他主义,注重整体利益的互助协作,强调个体价值的奉献精神。这既是我们民族的理想人格,也是价值取向。翻开大学语文,一个个仁人志士,一团团智慧的火花,一座座道义的航标,一句句至理名言扑面而来,让人目不暇接。利用这些内容对人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比起单纯的政治说教来,更具有说服力,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

(三)是适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发展之需要

世界正向多元化趋势发展,各种文化的交流融合在所难免。在各种文化的冲击之下,如何看待自己的文化,如何继承和发扬自己的文化,并借鉴、吸收外来文化进行文化更新和创造,使之源远流长,保持强大的生命力是多元化给人们提出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未来多元化社会中,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能够把一个人同其他人区分开来的不是科技而是语言和文化。为了使本国的文化不至于在未来的文化冲突、融合中消失,各国都在想尽办法保护、发展自己的文化。信息时代,人们接触外来文化的机会和途径大大增加,青少年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很容易误入歧途,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要想在文化、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保持人们清醒的头脑,不被虚假、低级、庸俗的文化所迷惑。就要提高人们的文化品位,提高人们的文化识别能力和审美情趣。因此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人文性,恢复语文教学的本来旨趣,以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价值观教育学生。因此,我们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充分发挥语文学科所蕴藏的人文价值、人文内容和人文精神。

三、重建语文教育中的人文价值取向——人文关怀的—回归

(一)重建人文主义的语文教育目标

从人本理念出发,语文教育目标可理解为两方面一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精神的基础。通过语文教育,帮助学生建立一种做人的基本信念和准则,筑起一道生命的底线,构出一座巍峨的精神长城,并赋予学生的生命以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亮色。这个精神的基础是人的生命的依托和精神的砥柱,有了它,人生就有了信念,有了理想和追求,有了彼此的关怀和尊重,有了做事的基本准则,有了战胜一切沉重黑暗和丑恶的勇气与力量。二是引导学生领悟语言文字的美。语言文字的美是其内在的情感美、理念美、道德美的外化,是思想和灵魂的外化。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美,也就是感悟人性之美;引导学生写出美的语言文字,就是学生人性美的勃发。相比之下,语文教育中的知识、能力、智力等因素,应视为学生体味人性美和抒发人性美的工具和手段。

(二)培养人文主义的课堂氛围

教师具有民主、平等、公正的思想意识,是语文创新教学深入开展的关键。首先,教师要创造和谐民主的心理氛围,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个体潜能得以充分发挥。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亲自实践。其次,教师应重视学生的质疑问难。教师不仅自己提出一些拘泥于课本的问题,以刺激学生的思维,而且对学生的持疑问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认真对待,帮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分析和推断问题。最后,教师不应立即对学生的创新成果予以评判,而是注重“教学空白”艺术,给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创造。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条件,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成功。同时,要鼓励学生独立评价,即用自己的标准评价别人的想法,鼓励学生不迷信、不盲从,要敢于怀疑,要善于肯定和否定,不要囿于固有的评判模式,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批判中继承,在批判中吸收,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及批判的学习精神。

(三)探索人文主义的教学模式

首先,要发现人的价值。学生对自身的价值缺乏应有的认识,必须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己的价值,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本教育与人文性有着密切的联系,人文性包括人存在的意义、价值、道德、文化传统,知、情、意等内涵。所有非理性的价值取向,诸如学习兴趣、爱好、感情、动机的培育,都是教育教学走向成功的不可忽略的因素。在语文教学中,学生需要知识技能,更需要人文关怀;其次,要发挥人的潜能。每一个人都具有优秀的潜能,这是现代人本主义的一块基石,潜能必须通过教育的引导,才能实现向现实性的转化。教师要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让每一个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最后,要发展人的个性。个性的发展不是自发的,它必须成为教育的目的和内容,以便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加以培养。教师要学习教育理论,研究近年来国际国内的教学新形势、新动向,并紧密结合自己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设计符合学生心理和认知规律的教学环节,考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创造有个性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启发引导学生去探究事物规律,促进个性发展。

(四)构建人文主义的教学评价体系

语文课堂中的教学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为根本目标,充分发挥评价的人文关怀和激励功能,形成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手段多样,评价方式灵活,评价主体参与,关注学习过程,关注学习实践,关注学生努力,关注成功体验,保护学生自尊自信,激发积极主动的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教师要有效地调控评价过程,并通过评价,使学生品尝成功的欢乐,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力量;通过评价,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方向。

高校是人文精神创造、融合、升华的重要阵地,大学生肩负着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历史使命,除了学习丰富的知识、技能,还应该有知识分子的情怀,有良好的人文素质,高尚的思想和道德素质,以祖国的前途、人类的命运为己任。大学语文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倾注人文关怀,确立提升人文素养为核心的理念,充分弘扬学生的个性,培育自主探索、求知的情感、态度、意志、信念、动机、需要,真正培养学生成为一个理想的人,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实和升华。大学语文教育中应充分实现人文教化功能,大学语文教育中人文关怀对当今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夏耕耘、黄灿.论高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J].高教研究,2004.5.

[2]王伟“大学语文”课程的功能性思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

[3]冯凤麟、钱红.大学语文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7.(7).

[4]张秀芳.论语文教育的价值取向[J].教育教学研究,2002.7.

[5]柴忠华.强化语文教学的人文性[J].现代语文,2005.4.

[6]彭保荣.人文性与语文教育[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3.

[7]刘潞.语文课堂教学与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5.6.

[8]田瑞云.重建语文教育的人本理念[J].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3.12月.

[9]陈喜珍、吴冬红.语文创新教学应以人为本[J].职教论坛,2002.4.

查看更多
【呼唤语文教育人文关怀的回归】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44117/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