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

教学分析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关注课堂生成

课堂教学过程的是课前教师的预设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活动的生成过程。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学生是有差异的生命体,所以新课标更关注学生。因此,课堂教学预设除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等之外,更重要的就是要考虑学生。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个性特点必然影 响着教学活动的展开和推进。这些东西老师不可能真正的了如指掌,所以,我们还得在课堂中关注生成,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当学生在尝试和探究中出现的错误,教师就应该考虑这是否是有价值的教育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抓住这些错误,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改变思路,重新探究,最后走向成功。新课标强调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它不仅要看教师“教”的怎样,更要看学生“学”得怎样。

在教学《白杨》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诵读课文,进一步地体会文中边疆建设者无私奉献的精神。这时有位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文中的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因为每一位父母都想为自己的孩子创造一个很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而文中的这位父亲却让自己的孩子到艰苦的边疆去学习,长大还要在那里工作,所以,我觉得这位父亲不爱他的孩子。”

听了这个学生的话后,我觉得他对文章的中心把握不够准确,我想:如果大部分学生都是这样的想法的话,那么这节课就失败了,所以,我没有及时给他答案,而是说:“同学们,你们同意孙辰同学的看法吗?”顿时,教室里炸开了锅,同学们纷纷举手要求发言:

“我相信爸爸爱他的孩子,但更爱祖国。为了祖国可以牺牲生命,因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如果为祖国牺牲了,是光荣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爸爸的爱国之心和白杨树的无私奉献、不畏艰险的精神,现在要好好学习,长大为祖国作贡献。”

“我觉得这位父亲‘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用自己的辛苦换回别人的幸福是无比光荣的。”

“的确,去新疆工作是辛苦的、危险的,但是为祖国边疆工作又是非常光荣的,没有哪一位父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光荣的。”

“这位父亲并不是不知道边疆的艰险,但是为了祖国的建设,为了边疆的未来,他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为边疆建设献出一份力。”

“白杨树虽然不是最美的树,但它那无私奉献的品质让我敬佩,它是边疆建设者的象征。边疆是个环境恶劣的地方,正是因为那些不怕苦、不怕累的建设者,才让边疆变得美丽,如果没有了建设者,就好比天空中少了太阳、草丛中少了鲜花一样。我想对建设者说一句‘谢谢你们,你们是最可敬、最可爱的人’。”

……

听了同学们的讨论以后,孙辰同学说:“我舅舅在边疆当兵,我妈妈经常让舅舅早点回来,说那里太辛苦。今天回家我就告诉妈妈说舅舅的工作是最光荣的,我也要象舅舅学习。”

通过讨论,同学们对文章的中心了解得更深刻了,对边疆建设者的情感更浓厚了。所以,课堂的意外生成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查看更多
【教学案例】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4289/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