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的综合性学习是“走进信息世界”,其中的一项主要活动是“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这一部分的阅读材料是两个简单的研究报告《奇怪的东南风》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这两个简单的研究报告其实并不简单,一是因为文体新,研究报告是一种小学阶段新出现的文体;二是因为身份新,这两个研究报告不是两篇普通的课文,而是综合性学习活动的阅读材料;三是因为环境新,这两个研究报告不是处在一个一般的主题单元里,而是一个大综合单元。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认为有必要对两个简单的研究报告的教学价值进行分析,以利于教师更好的指导学生开展本次综合性学习。
一、比较与综合:一种新的文体的“诞生”
《奇怪的东南风》和《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这两个简单的研究报告所研究的问题以及研究的结论在本次综合性学习的背景下是没有太大的教学意义的,“其目的在于通过给学生提供研究性报告的样本,使学生了解研究性报告的基本特点。”①
“研究报告”在人教版实验教材中这是第一次出现,在开展本次综合性学习前学生对它是没有多少了解的。这两个简单的研究报告就是学生观照的对象,解剖的对象,发现的对象,从中学生应该而且也必须在老师的指导和引领下发现和感悟到一些研究报的基本特点。
这种在文本中蕴含的文体知识,如果直白地陈述那是违背编者的意图也违反学生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的。采用比较和综合的策略引导学生去阅读这两个简单的研究报告,应该会有比较好的效果。
1.综合。教学中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反复读这两个研究报告,让学生对研究报告产生一个直观的、感性的认识。同时引导学生运用求同的综合思维方式去理解和把握这两个研究报告有哪些共同之处。大致可以发现:(1)研究报告都有一个需要研究的问题,一篇是“爸爸咳嗽的病因”,一篇是“李姓的历史和现状”;(2)研究报告都需要搜集资料、整理资料,《奇怪的东南风》搜集整理了爸爸咳嗽和天气方面的资料,《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搜集整理了李姓的来源、人口数量、名人等方面的资料;(3)研究报告都有关于某个问题的研究结论,《奇怪的东南风》发现爸爸的咳嗽是因为二氧化硫的刺激,《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对李姓的来源、名人和人口数量给出明确的结论。(4)研究报告是基于事实的,结论都是在认真分析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想象和夸张的成分。
2.比较。综合的阅读两个简单的研究报告可以获得关于研究报告的一般特点,而对两个研究报告进行比较性阅读,可以获得关于研究报告这种文体更具个性,更鲜明的认识。教学中引导学生比较两个研究报告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大致可以发现:(1)研究报告有一定的写作格式,但是并不太严格,可以像《奇怪的东南风》那样写成一篇记叙文,也可以按照像《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那样写得比较规矩。(2)研究报告的语言都很平实,但是也可以有不同的风格,《奇怪的东南风》语言比较自由童趣一些,《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就显得严肃一点。(3)研究报告的研究的问题可以多种多样,生活中的问题都可以成为研究的对象。
二、归纳与分析:一种探究问题的基本思路的形成
当学生对研究报告“是什么”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自己想探究的某个问题入手,独立或与其他同学合作进行探究活动。这时,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对怎样进行探究活动缺乏一个整体的思路,他有探究的欲望和热情,但不知道从何下手,一个环节完成后不知道下一步应该做什么?这些问题的解决,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两个简单的研究报告中获得启示。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细细阅读这两个研究报告,对两个研究报告进行一次深度解剖,从问题开始,不断追问“下一步做什么”,细致的分析作者研究的思路。在对两个研究报告的分析梳理中归纳出探究问题的基本思路。
比如仔细分析《奇怪的东南风》一文,就能了解一次完整的问题研究的过程:
小作者从生活中一个细微的发现入手,提出了一个探究的问题,通过收听广播和观察记录,获得了相关的一些信息,在对这些信息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小作者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获得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对着一个研究报告的学习,不仅可以让学生从中感知探究问题的途径,还可以让学生学习通过寻找规律,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从而对症下药,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样,在《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一文中,学生们会发现相似的问题探究过程,只是在具体方法上有所不同。通过归纳两篇研究报告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基本思路上获得启迪。
三、质疑与反思:一种信息处理方法的选定
研究主题确定后,学生大都能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到大量信息,但是并不是搜集到所有信息都是有价值的,这其中真实的和虚假的、关系密切的和不密切的、重复的等都揉杂在一起。因此,就有必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处理信息包括信息的筛选、整理和分析。这是一项复杂而精细的工作,对学生来说是有相当的难度的。这就需要再一次地引领学生去“研究”这两个研究报告,要不断的质疑和反思:作者为什么要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信息?作者为什么要将信息分成这样几个方面?为什么最初的资料有些没有进入研究结论?在这样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信息处理的一般方法。
《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这篇研究报告,提供了分类整理信息的方法。将同一类别的信息归在一起,形成有序排列的知识结构。在这个研究报告中,资料被整理为四大项:(1)李姓的来源;(2)历史上的李姓名人;(3)李姓人口数量;(4)李姓族谱。每个类别都有相应的具体内容。这样做,一方面使繁杂的信息变得条理清楚,另一方面,也便于发现重复、多余的信息,剔除无关信息。在这里是根据信息的内容来分类的,其实,分类的角度可以是由多种多样的。比如搜集的资料中有许多图片,还可以把它们分成照片类、手绘类等。分类的角度要和研究问题的角度统一起来,这样才有利于后续的信息分析和研究。
在《奇怪的东南风》一文里,提供了用图表整理信息的方法。小作者把一段时间收听到的天气状况以及爸爸的咳嗽状况等信息,按照“时间”“天气状况”“风向”“爸爸咳嗽程度”整理成表格,直观形象,一目了然,便于发现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在《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一文中,作者把分类整理的信息也用表格的形式来呈现,也给人清楚明了的感觉。
这两个研究报告所提供的整理资料的方法,是可以让学生学习和运用的。当然,整理资料的方法肯定不只是这样,在活动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去进一步的发现和创造。
四、模仿与创新:一种新的写作的开始
本次综合性学习的最后阶段,是将这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以研究报告的形式来呈现。老师可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这两篇研究报告,围绕“可以怎样写研究报告”进行深入的交流。通过再一次的学习,让学生明确,虽然这两篇研究报告叙述的方式以及写作的格式都不同,但都包含一些共同的要素:
1.标题。研究报告的标题一般能揭示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如《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一读标题,就知道该研究报告探究的是哪方面的问题。《奇怪的东南风》,题目新颖,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副标题“关于爸爸咳嗽病因的研究报告”对主标题进行解释和补充,使人们迅速把握研究内容。从这两个研究报告的标题,我们可以发现,研究报告的题目要文章的题眼,要定准,定合适。
2.问题的提出。“问题”是探究的动力,明确提出探究的问题是研究报告的基本要求。具体到每篇研究报告,侧重点可以不同。如,《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重点是阐明问题研究的意义,《奇怪的东南风》主要是讲问题的缘起。
3.探究的方法。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探究,这是要说明的。两篇研究报告提供了多种探究的方法。一些方法,如,“阅读报刊”“上网浏览”,受条件的限制,有些学生还不能采用。不过,像“走访别人”“观察记录”应该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的。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采用简单、常见的方法。
4.探究的过程或情况。这应该是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如,《奇怪的东南风》,从收听天气预报(搜集信息),到记录信息,列成表格(整理信息),再到向专家请教(分析信息),将探究过程完整地展现出来,使人一目了然。在《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一文中,作者展示的是“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这也是其中的一种方式。
5.探究的结论。这是研究报告不可缺少的部分。结论可以是一个,如,《奇怪的东南风》,小作者找到了爸爸咳嗽的真正原因;也可以是几个,如,《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作者分别从李姓的来源、历史上的李姓名人、目前李姓人口数量等方面总结出三点看法。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每一次的探究活动,都会达到预想的目的,有的时候我们辛苦了很久,却什么也没有发现。老师要鼓励学生,这是常见的一种现象,即使探究没有达到预想的目的,“无结论”本身就是一种结论。只要能认真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探究和思索的过程就是我们活动的收获。
当然,以上各部分的内容,可以像《关于李姓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那样,用提纲挈领的方式,分栏目逐条列出;也可以像《奇怪的东南风》那样,在叙述中包含这样的内容。对小学生而言,研究报告的格式可以比较自由。
注:①郑宇、洪春幸《阅读取向的变化与教学的跟进》,《小学语文教学》2006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