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真·童趣——《古诗两首》教后

教学分析

《池上》《小儿垂钓》有许多的相似之处。比如,他们的作者都是唐朝人,他们文中的主角都是儿童,而且故事发生的地点都和水有关系,都反映了儿童的天真和可爱等。但是,两首诗的不同之处也不少。就拿作者来说,白居易大半世为官,诗作颇丰。目前存世的就有3600余篇。胡令能早年做过手工匠,隐居莆田,一生未仕,诗作流传下来的仅有四首。再从诗歌中的主要人物来看,虽然都是写的儿童,但是在年龄上还是有所差别的,偷采白莲的小娃高兴的忘了隐藏自己的踪迹,明显的要比后者怕惊动了鱼儿的小家伙要小得多。前者的可爱是纯天然的,后者的可爱可能介乎儿童和成人之间,已经有了一点心机了。

童真·童趣——《古诗两首》教后

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孩子们从整体的感知一下这两首古诗。分别说一说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然后根据学生的答案,引导学生去阅读古诗。必要时,可以逐字逐句的进行咀嚼。应该说,这两首古诗,都不难懂。这也是这两位作者一贯的风格。语言通俗,深入浅出,平实自然,毫无雕琢修饰的痕迹,在写作的手法上都具有“词浅情深”的特点。

先说《池上》,这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诗人以他特有的通俗风格,将诗中的小娃娃描写得非常可爱、可亲、可信。整首诗如同大白话,但极富韵味,令人读后忍俊不禁、哑然失笑。

诗人在诗中叙述一个小娃娃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准确地捕捉了小娃娃瞬间的心情,勾画出一幅采莲图。小娃娃瞒着大人偷偷地划着小船去采莲,采到白莲后他高兴坏了,兴奋得竟忘记了自己是瞒着大人偷偷去的,公然大摇大摆地划着小船跑回家,在湖里清晰地留下了他小船经过的痕迹。诗人把一个充满童趣的画面和一个天真无邪的小娃娃形象写得呼之欲出、活灵活现。

《小儿垂钓》也是一首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作。

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由此亦可想见小儿不拘形迹专注于钓鱼的情景。“草映身”,不仅是在为小儿画像,在结构上,也为下句的“路人借问”埋下伏笔。因为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至于他在“招手”之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 遥招手 ”的原因之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这首诗勾画小儿垂钓的神情动态活灵活现,富有生趣,堪称佳作。

由于语言的简洁平实,所以学生理解诗意不难,背诵诗歌也不费力。尽管这是唐朝时期顽童的生活写照,但是今天的孩子读起来仍然感到趣味盎然。由此可见,古今孩子的天性是相同的。童真、童趣可以永恒。

查看更多
【童真·童趣——《古诗两首》教后】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397617/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