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利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一些学生已懂的知识,不要因放心不下而再三重复,尽量节约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另外,也可利用一些电教手段,增强直观教学,减少费力的解释说明,把更多的“时空”留给学生,讲求实效。为更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在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里,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在课堂40分钟合理分配阅读、质疑、讨论、练习四个环节的时间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读。笔者认为,每节语文阅读课要保证学生有10分钟以上的阅读时间,着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的方式方法很多,如朗读、默读、泛读或者领读、齐读、自由读、分角色读等等。它们既互相联系,又各有侧重、各有特色,教学时要因文而异,因人而异,根据教学目的选择读的方式方法。比如,在教学《丰碑》一课时,我安排阅读过程是:首先自由通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然后要求一边默读,一边动笔圈画,理清文章脉络;接着抓重点段落精读,围绕思考问题研读重点段;最后再指导感情朗读全文。当然对一些重点语句或重点段落要及时指导,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有的段落则要求熟读直至背诵。
疑。质疑问难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学习方法。任何教学过程都离不开问题,教学过程的重要项目之一便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安排质疑问难,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大胆质疑,主动探究。
质疑,实际上从问“是什么”到问“为什么”,体现了由浅入深的探究过程。在课堂教学时,首先要恰当地把握学生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充分激发学生质疑的兴趣;其次要做到相机诱导、有的放矢,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从解题、抓关键词句,或从文章结构、写作等方面质疑。比如教学《丰碑》一课,紧扣课题质疑,学生提出:丰碑是什么为什么称为丰碑在学习最后一段时,学生提出了:“那声音”指的是什么脚步声为什么沉重而坚定为什么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这是怎样的一支队伍我再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探讨。
议。学生一旦自己提出问题,便已经处于学习的主动位置,他们嗷嗷待哺地渴望教师解答。教师不应急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而立即予以回答,应留出时间,鼓励并引导学生思考的火花继续闪烁,在亲自动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去理解知识。这时,采用“互助小组”组织学生讨论,则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互助小组”最大特点是人人参与,学生以自己的活动为中心,普遍动脑动口,广泛交流信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但需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1)小组要优化组合。最佳方法是好中差各1~2人组成互助小组,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2)精心设计讨论问题。设计讨论问题要求紧扣教材,围绕重难点,考虑学生认知的实际情况,既适中又准确,切忌追求形式上的热闹;(3)主持好讨论。学生是讨论的主人,最好让学生自己主持,相信学生,促使学生深入讨论。教师只做疏导、点拨,使讨论气氛热烈,学生畅所欲言;(4)做好总结和讲评工作。讨论结束后,要充分肯定讨论成果,并通过讲评,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同时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合理意见。同样以教学《丰碑》为例,我安排了两次讨论机会。一是在理解将军神态、语言的变化时,我抓住将军的两次“愣”的不同,设置讨论:将军为什么又愣住了他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会想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了解将军的内心活动,体会将军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二是在理解军需处长被大雪覆盖时,我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通过讨论、品读,学生理解了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作者的情感融入学生的心灵,在学生的心中筑起一座不朽的“丰碑”。
练。叶圣陶先生说过:“大凡传授技能技巧,讲说一遍,指点一番,只是个开始而不是终结,所以讲说和指点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功夫督促受教育人多多练习,硬是要按照规格练习。”可见讲后练习是强化记忆、运用知识、培养语文技能的重要手段,笔者认为,每堂课都应及时对阅读、质疑、讨论三个过程进行检验、巩固、反馈。当然,教学中的“练”不单是一堂课结束时的作业练习,而应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中,这样既强化当堂所学的知识,也有利于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予指导,既减轻了双方的负担,又提高了教学效率,但同时也要注意形式变换,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时还可留一段时间让学生互相出题检验,并要求学生当场互改,教师只做个别点评,课后才把“试卷”收齐批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