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课后反思

教学分析

在前两周备课时,我就感觉到这篇课文很难调动学生的情感,因为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中国国际救援队”这种组织离孩子们太远了,“地震”也是个很陌生的名词。学生无法体验救援队员工作的艰难和伟大。如何帮助学生解决这认识上的难点呢?如何能让学生们真切的感受到中国国际救援队的棒呢?12日汶川地震发生了,我决定将阿尔及利亚发生的地震和四川大地震结合起来讲。我在课堂教学中尝试着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课后反思

一、整体感知课文

首先介绍本课的文体:“本文由一篇通讯改写而成。写的是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发生地震,中国派出了救援队帮助救灾的事。通讯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进行及时、详尽而生动的报道。它不光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环境气氛。”接下来学习课文。请同学们看看课文写的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相关的语句。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本环节重点讨论交流: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互相补充。

确立了探究的问题,就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主动权,让他们充分地阅读、探究。在集体交流后再出示现场录像和图片来加深直观感受。

(一)、地震发生后中国立即向地震灾区派出救援队,而且一下飞机,就赶往受灾最严重的地方。

一棒:行动速度快。

相关链接:12日14时28分汶川地震发生后,国家救援队立刻集结。187名队员携带包括两辆救援车、12条搜救犬以及医疗设施、药品等全套先进设备,于12日晚7时多,登上飞往四川重灾区的飞机,晚10时正式展开救援工作。

(二)、在受灾严重,余震还在不断发生的情况下,救援队仍然投入工作。

二棒:不怕困难和危险。

相关链接:记者看到,在东风汽轮机厂专家楼中间部分已经塌陷,两边楼层和墙壁向中间倾斜,而灾情施救非得到中间建筑展开。专家楼摇摇欲坠,救援队员搭了一个悬空的5米木梯,才能深入楼里废墟去施救。其间余震不断,木梯随时都有断落的危险。在这里,队员们连续奋战7个小时,至14日凌晨5时,营救出第一位专家——东风汽轮机厂副厂长刘海波。两个小时后,营救出第二位专家——主任工程师袁晓阳……在专家楼紧急救援的关键时刻,东风汽轮机厂子弟小学营救现场出现了危险。在一次大的余震中,两名队员受伤。余震仍频,但救援行动依然有条不紊。队员带着搜救犬查寻生命痕迹,10多名幸存者被发现。救援队连夜奋战,于14日凌晨救出第一名学生。

在绵竹一学校的救援现场,废墟因余震移动,随时可能坍塌,当下令撤出时,一位消防战士跪地落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这就是庇佑我们的孩子的最可爱的人。

(三)、救援队在搜索犬的帮助下,救出了一个男孩。

三棒:救援技术高超。

相关链接: 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急赴汶川映秀镇和绵竹汉旺镇救灾。他们是在都江堰市成功解救44名幸存者、通过搜索犬和生命探测仪确定没有幸存者后撤离的。在这次汶川地震中,主要使用的搜救工具有:航空遥感飞机、搜救犬、三类生命探测仪、液压钳等。

三、情感升华

围绕汶川地震交流:你还知道本次汶川大地震中国救援队的其他事情吗?

孩子们把自己从报纸、电视上获得的大量信息进行交流。从孩子们动情的描述,翔实的数据,感人的细节中,我知道有一种情感在他们胸怀激荡:那就是关爱。救援队员们工作时的一些图片及当地受灾后的一些场面介绍极大地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了救援队的了不起。还有的同学提到了别的国家救援队对我们的帮助。是啊,爱是相互的。正因为我们英勇的中国救援队不怕危险,在困难和险境中坚持救灾,感动了世界人民。现在我们有了困难,他们都向我们伸出援助之手,这是一种人道主义精神。

四、感情朗读

同学们的这次朗读,投入了真情,融入了情境,尽情释放自己的心情,拉近了与文本的距离,在体验中感悟文本丰富的主题。在小结时我深情地说:“这一件件小事,一幕幕感人的情景,让我们怎能不由衷地赞叹?”学生竟然齐声喊出:中国救援队,真棒!中国解放军,真棒!中国人民,真棒!

这节课我还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资料的使用,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补充学生的认知空白,调动学生的情感起了很大的作用。

查看更多
【《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课后反思】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394964/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