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表现“人间真情”,由《负荆请罪》《最后的姿势》《船长》《爱之链》《习作2》《练习2》组成
《负荆请罪》是一个历史小话剧,是一个两幕剧。第一幕讲述了蔺相如的门客不满蔺相如在廉颇面前表现的懦弱,蔺相如解释了自己不与廉颇计较的原因。第二幕讲的是廉颇明白蔺相如的良苦用心,背着荆条去蔺府登门谢罪的事。
要引导学生关注以下三部分内容:
一、请罪背景:“负荆请罪”这则故事是有缘由的,廉颇为什么会和蔺相如闹不和呢?这事起于蔺相如的地位。原本是一官员家门客的蔺相如,凭着他的足智多谋、不畏强暴为赵国屡立奇功,深得赵王的器重,一步步高升,最后做了职位比廉颇还大的上卿。
二、请罪原因:廉颇为何请罪,他有什么罪?这需要我们从第一幕话剧中寻找答案。从第一幕中,了解廉颇的请罪原因。第一幕廉颇并没有出现,而是蔺相如和他的门客的一番对话。地点是蔺府。为了更好地把握请罪原因,可在课前让学生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故事。
三、请罪过程:廉颇“负荆请罪”是剧本第二幕内容,学生通过学习,领悟请罪情节,特别对廉颇当时的表现作了仔细揣摩:廉颇从原先的傲慢转为真诚道歉,每一个动作、荆条的背负、说话的表情以及头微低侧,满脸愧疚的神态都把握到位。从而让学生感受廉颇有错就改的大度,体现大将军的肚量。
此文与众不同,引导学生注意剧本的特点是开头写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剧中人物、布景等,然后着重写人物对话。
教学设想: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个历史人物,能够千古流传,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行为感人,不仅仅是因为司马迁艺术创作的水平高,更主要的是因为廉颇和蔺相如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在吸引着我们,活在我们心中的是廉颇的异乎寻常的真诚和蔺相如的异乎寻常的大度……我想这篇课文的教学应该从人物形象入手是比较恰当的,因为剧本本身就是要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根据剧本表演最重要的也是要塑造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引导学生品读人物的台词,可以有两个层次的品读方法:一是抓住人物的台词、小括号动作和神情的提示、方括号背景的提示来品读好人物的台词;二是联系人物的职位、身份、经历等等属于人物个人的东西来品悟人物的内心,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品读好人物的台词。
至于剧本表演,我认为也可以先演后学,边演边学,学后再演。这个就要考虑班级的学情了,反正适合学生的,有效的就是最好的!
《最后的姿势》是根据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8级特大地震中的真实事件改写的感人故事课文记叙了地震来临的瞬间,谭千秋老师张开双臂,用自己的身体守护四名学生的感人事迹,展现了他恪尽职守,一心为学生的无私大爱,赞颂的是一位老师对学生的情,是他对学生的爱与责任
全文共12自然段,按时间顺序分为四个部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写谭老师想平常一样早早赶到学校上班。第二至七自然段是第二部分,写谭老师在地震来临时,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位学生的感人经过。第八至十自然段为第三部分,写地震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老师的感受。第十至十二自然段为第四部分,写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
课文通过谭老师在大灾之时的动作、语言的细节描写正面刻画了人物形象。用环境和场景描写以及第三段的侧面描写,渲染了人物,推进了情节的发展,升华了人物的精神品质,起到侧面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5.12大地震发生的经过和一些细节学生都有所了解,学习本课很容易引起共鸣。本课的教学可以从课题入手。生命的姿势是什么样的姿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姿势?你从最后的姿势中感受到什么。抓住文中的几个动词“张开”“沪住”“撑”等和潭老师的话,组织学生通过读和演来反复体会,理解这不仅记录了他救护学生的那一瞬间的姿势,同时透过这一姿势,让人们看到了生死攸关的时刻,一位舍己救人的老师的形象。可以让学生结合前面当地震来临时,谭老师正在给学生们上课的内容进行研究,谭老师给学生讲人生的价值,理解谭老师最后的姿势是他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姿势,是诠释爱与责任师德灵魂的姿势。
同时本课的侧面描写也很值得品味,《小学语文课标》指出,“只有多读,才能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形成独立阅读能力。”本课是一篇感人泪下、富有想象力的文章,同时也是一篇非常适合朗读的文章。因此,可以引导学生朗读感悟这些侧面描写的语句,帮学生营造一个真实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当时情况的危急,以及一个普通人在这种大难之前所做出的崇高的行为。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本课做一个很好的习作范例,让学生感受侧面描写在一篇文章中的价值,并且可以适当进行写作训练
《船长》这篇课文选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短篇小说。课文讲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客轮遭到“玛丽”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屹立在船长岗位上,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文章最后一小节“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这句话里有两个重要的词:“忠于职守”和“做人之道”。这是哈尔威船长品质的概括性写照。在我看来,探究哈尔威船长的“做人之道”,明了哈尔威船长的“做人之道”,是走近哈尔威船长的一个突破口。就这么一个简短的故事,当然不可能十分丰富、全面地了解哈尔威船长的“做人之道”。但我们至少可以通过这个典型故事,了解到哈尔威船长最重要的“做人之道”。
1.遇到危难要“先人后己”。“实际上船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这一句话最能看出哈尔威船长的“先人后己”。
2.遇到危难险要沉着镇定。
这是本文的着力之处,多方面体现了哈尔威的沉着镇定:
(1)对比:感受哈尔威船长的沉着镇定。
只听一声巨响,“诺曼底”号的船身一下被剖开了一个大口子。船发生了可怕的震荡。顷刻间,所有的人都本到甲板上,男人、女人、小孩,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呼喊着,哭泣着,海水猛烈地涌进船舱。
“剖”、“可怕”、“半裸着”“哭泣”“猛烈地涌”等词,看出场面的混乱慌张。
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险些儿把小艇弄翻了。奥克勒大副和三名二副拼命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一窝蜂”“拼命维持秩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这些词可看出慌乱更趋严重,失去控制的慌乱。
这两段描写乘客慌乱的文字,对比出了哈尔威船长的镇定与沉着;乘客越是慌乱,越能反衬出哈尔威的沉着镇定。
(2)行动:感受哈尔威船长的沉着镇定。
哈尔威的行动主要表现在他的语言上。
和洛克机械师、和奥克勒大副的对话,简短有力,思路清晰,突出表现了哈尔威的沉着镇定。这段话的描写也很有特色。与洛克机械师的对话,没有一个提示语,显得干净利索,果断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