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上课。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艾青的抒情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出示多媒体画面1。画面出现醒目红色课题及具有雕塑效果的怀抱乳儿的大堰河形象。)
师:诗歌是靠形象来表达感情的,所以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发挥联想与想象,通过反复朗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出示多媒体画面2)
学习目标:
1、体会诗人真挚的感情;
2、培养联想、想象能力;
3、训练朗读能力。
师:请同学们速读全诗,结合思考练习一,说说作者的思路是如何展开的。
(生读约三分钟)
生:全诗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1至3节,是对大堰河的怀念;第二部分4至8节,是对大堰河的感激;第三部分9至11节,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第四部分12至13节,是对大堰河的赞美。
师:很好,请同学们记下来。
(出示画面3)
感情线索:
第一层次(1~3节),怀念与痛悼。
第二层次〈4~8节),眷恋与感激。
第三层次(9~11),同情与控诉。
第四层次(12~13),讴歌与赞美。
师:想一想全诗主要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生:通过叙事抒情。
师:对。现在我们深人研究一下这首诗。请一位同学朗读1至3节,同学们思考,这三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生读1至3节)
生:介绍了大堰河的身份、地位。
师:与诗中的“我”有什么关系?
生:养育了我。
师:对。再看,第3小节诗人写了怎样的景象?
生:坟墓、故居的瓦菲、园地、石椅。
师:荒坟草盖,故居关闭,园地典押,石椅生苔……这是一种怎样的意境?
生:凄凉、衰败、荒寂。
师:这样的景象,寄托着人物的感情,表达了诗人,对乳母大堰河的哀悼与怀念。从全诗看,此节是诗人的感情之水初流,该怎样读?
生:低沉、舒缓。
师:对,还要注意停顿。请同学们随我的朗读在书上标明重音、停顿。
(师读第3节,学生标注)
师:我们齐读一遍。
(生齐读第3节)
师:下面看第四节。诗人回忆了在大堰河家的生活。,同学们阅读这一节,画出诗人摄取到哪些生活镜头?哪一个是全镜头?
生:写了8个镜头,以“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为主。
师:很好!请同学们看屏幕。
(出示画面4。)
师:这么多镜头,用什么句式组接到一起?
生:排比。
师:运用排比有什么好处?
生:增强了语气。
生:突出了大堰河的形象。
师:对。又是用什么方法突出了主画面?
生:用了反复的手法。
师:突出了大堰河的什么特点?
生:慈爱。
师:这些意境巧妙组合,使内容丰富,重点突出。
请同学们看画面。
(出示画面5。大堰河怀抱乳儿,深情、凝重的画面。)
师:这就是主要的一幅画面。大堰河用她厚大的手掌……请你想象、描述一下大堰河的手。
生:粗糙的,有力的。
生:比较黑,骨节粗大。
生:很温暖。
师:是的,这双勤劳慈爱的手,使一个贫穷的家充满温馨,使这个被地主家嫌弃的孩子得到了母爱的补偿。这双手,就成了母爱的象征。请同学们联想一下自己,你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母爱是怎样的?描述一个细节。
生:我生病时,妈妈细心照顾。
生:妈妈中午忍住瞌睡给我看着表,到点时叫我上学。
生:妈妈不舍得像别人那样买漂亮的衣服,省下的钱给我买了小提琴,买书,买鞋子,至今妈妈没有一件贵重的衣服和首饰……
生:冬天上晚自习回家,妈妈总是紧紧握着我的手,给我捂半天……
师:说得很好!母爱是真挚的、博大的,同学们的感受,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堰河。“我”在大堰河家里得到的就是这样细致周到的爱,而“我”与大堰河只不过是乳儿和乳母的关系。齐读一遍。
(生齐读)
师:同学们再看一幅画面。
(出示画面6。“我”回到家后的一个场景。)
师:同学们速读第5节,回答:“我”过上了什么样的生活?
生:富足、豪华、富裕、锦衣玉食……
师:从画面上看,他的神态怎样?用一个词形容一下。
生:不开心。
生:痛苦。
师:诗中用的是哪个词?
主:忸怩不安。
师:“忸怩”怎样解释?
生:不好意思。
师:在这里的意思是生疏、不习惯、不舒服、不开心。为什么会这样?
生:因为这里只有丰富的物质,没有爱。
师:两幅画面结合起来考虑,诗人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生:对比。
师:鲜明的对比。大堰河家贫穷,但充满爱,“我”家富有,但缺少爱。想起这些,诗人的心中充满了对大堰河的什么样的感情?
生:感激。
师:对。大堰河流尽了她的乳汁后,又开始劳动,流她的血汗,同学们自读第7节。
(屏幕显示图7)
师:大堰河干的活又苦又脏又累,她为什么“含着笑”?
生:为能挣钱养家,高兴。
师:对!同时,也表现了大堰河纯朴宽厚的性格,如同祥林嫂,命运悲惨,但容易满足,靠双手吃饭,并无多求。诗人对大堰河是既赞美,又同情。齐读六个带“含着笑”的句子。
(生齐读。)
师:同学们读第8节,看哪个词可概括本节内容?
生:深爱。
师:哪些细节表现大堰河对乳儿的深爱?
生:切糖,贴画,赞美乳儿,做梦。
师:为什么说这个梦表现了大堰河对乳儿的深爱?
生:是大堰河对儿子的祝愿。
师:对。她期盼乳儿长大成人,成才成家,生活幸福美满。这不是一个母亲最美好的心愿吗?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假如大堰河的梦实现了,她的娇美的儿媳亲切地叫她声“妈”,大堰河会怎样?
生:大堰河脸上乐开了花。
生: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高兴得合不拢嘴,一个劲地答应:“哎!哎!”
生:我想大堰河也许不是笑,而是哭。流着泪,说不出一句话。
师:想象得很合理,说明同学们理解人物能深入内心。如果这个梦能实现,该多好啊。但是,大堰河流尽自己的乳汁和血汗,就过早地离开了人世,结束了悲苦的一生。老师读一读9、10节,同学们看看大堰河死后得到些什么?
(师读9、10节。)
生:微薄的葬礼。
(师用屏幕展示图8,大堰河墓。)
师:这就是大堰河墓。它多么渺小、不起眼。大堰河生前付出的何其多,死后得到的何其少啊!是谁造成了她的悲剧?
生:不公道的社会!
师:对。齐读11节。把诗人的憎恨之情读进去!
(生齐读。)
师:我们总结一下大堰河的形象。她出身贫苦,地位卑微,但有金子般美好的心,她勤劳、善良、纯朴、仁厚,像一座雕像,令人敬仰。这座雕像,永远矗立在诗人心中。让我们欣赏诗人呈给大堰河的颂歌。
(出示图9:大堰河辛勤劳作的身影。学生看图像,听录音。朗诵是浑厚、深沉的男声,配乐。)
师:这首热烈、深沉的颂歌,仅仅呈给大堰河吗?
生:还呈给他的儿子们。
生:呈给干千万万的大堰河。
师:也是呈给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可见诗人的感情升华了,扩大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却把心中最深情的颂歌唱给了千千万万的大堰河,扑向劳动人民的怀抱,这在30年代是难能可贵的。请同学们分析应重读哪些?
主:“一切的”“大堰河般的”“你的”“儿子”“敬”“爱”。
师:还要注意停顿。齐读一遍。
(生齐读诗。师出示图10。)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艾青的一首抒情诗,体会了诗人真挚的感情。整首诗通过一组组意象的排列,写了大堰河凄苦一生的片断,构成了由悼念到感激到控诉再到赞美的跌宕旋律,表达了诗人爱憎分明的感情。
(重新出示画面1。再次呈现题目及大堰河的形象。)
师:30年代末的上海,一位著名诗人见到艾青,曾激动他说:“德国有莱茵河,法国有塞纳河,埃及有尼罗河。我可以骄傲地说,中国有大堰河!”许多人也的确以为大堰河是一条河的名字。是的,如果把艾青半个世纪的创作看作一条巨大的河流的话,大堰河就是它永不枯竭的源头。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
(课后应学生要求当场播放全诗录音朗诵,学生深受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