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导学案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 理解本文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家庭变迁的感慨。
2、学习常用实词和虚词“顾”“稍”“置”“去”“归”等的用法。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
1.选出对下面划横线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往往而是(到处) 亦遂增胜(美) B.而母立于兹(你的) 顷之(音节助词)
C.大类女郎也(像) 乳二世(用乳汁喂养) D.大母过余(过问) 逾庖而宴(厨房)
2.对第一段段内容和写法,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从狭小、破漏、昏暗几个方面写老屋的特点
B.写老屋经修葺后居室及四周环境优美宁静及心情的愉悦恬适。
C.描写中巧妙运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的写法。
D.本段运用了描写、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3.《项脊轩志》选自______代后期著名散文家___________的《__________》,项脊轩是____名,“志”是___________意思。本文通过记叙与项脊轩有关的家常琐事,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也表达了作者怀念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下面对第二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母亲和祖母的轶事。
B.第二段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C.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
D第二段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即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
【整体感知】
1. 出示“项脊轩”图片投影,并播放配乐朗读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学生跟录音带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字音、断句,读出语气。
【课内探究】
5、阅读第一段,修葺前的项脊轩是怎样的?
6、修缮后的小屋有何特色?作者的情怀怎样?
7、第二段追忆往事,写了哪几件可悲的事?共出现了哪些人物?
8、第二段“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一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
9、第二段文字的细节描写十分成功,试举一例简要说明其产生的艺术效果。
10、第二段最后一句,作者的感情似汹涌的潮水奔泻而出。请结合作者的生平思考,为何祖母平平常常一句话,会使作者“长号不自禁”呢?和全文的风格是否一致?
【课后检测】
11.对“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所作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一句是个主谓句,其主语“枇杷树”承前而省,“植”是谓语,“手”是名词作状语,指妻子亲手栽种。
B.“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如同一个特写镜头,写出作者睹物思人,以枇杷树寄托对亡妻的缅怀和眷恋之情。
C.由枇杷树想到妻子,“手植”是楔机,表现丧偶之痛,思念之深。“已”字是关键。
D.最后一段,重点写了一棵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并通过交待此树的由来,进而睹物伤怀,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对亡妻的深切思念之情。
12.这两段文字,写到有关亡妻的几件事:“凭几学书”、“归宁述语”和“手植枇杷”,对这种写作的安排,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正文已忆及祖母和母亲,这里忆及妻子,以补先前写作之缺憾。
B.这几件事均与“项脊轩”有关,又可表怀念亡妻之意。
C.本文主题在“念旧”,由物及人,亡妻几件事的补记应是顺理成章。
D.三个细节平实真切,尤其是最后一个细节意味深长,融入了作者绵绵不尽之思。
【课后作业】预习剩下语段
《项脊轩志》导学案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 品读亲情,通过平常琐事表达内心深沉情感的技巧。
2、 掌握文中重点实词和虚词。
【预习检测】
1、下列加点词活用情况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雨泽下注 ②东犬西吠 ③乳二世 ④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⑤执此以朝 ⑥使不上漏
A.①④⑤∕②③⑥ B.①②④⑥∕③⑤
C.①③⑤∕②④⑥ D.①②⑥∕③④⑤
2、下列文句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A.比去,以手阖门 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B.借书满架 或凭几学书
C.日过午已昏 一日,大母过余曰
D.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今已亭亭如盖矣
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古代文化常识解释不全正确的一项( )
A“三五之夜”(农历每月十五日) “ 既望”(农历每月十六日)
B“妪,先大母婢也”(敬称自己已死去的祖母) “ 先妣”(敬称自己已死去的母亲)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古代男子成人自立的标志) “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D吾妻归宁(旧指女子出嫁后回娘家) 吾妻来归(旧指女子出嫁)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中的“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燕赵之收藏 D.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5、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A.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B.偃仰啸歌,冥然兀坐
C.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D.杂然相许
【整体感知】
《项脊轩志》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优秀散文。文章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常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文章随事曲折,绘影绘声,自然动人。
这篇文章写于两个时期,从开头到“殆有神护者”,是在十八岁时写的;以下则为三十多岁以后补写的。就全篇结构来看,前一部分为主体,后面的补记进一步充实了前面的内容。前后格凋一致,情感贯通,结构紧密。前一部分,围绕项脊轩的兴废,写年轻时代自己在这里的生活、家庭的变迁以及对母亲和祖母的回忆,抒发自己或喜或悲的感情。这一部分可分为三层。第一层(第一段),叙述项脊轩修葺前后的不同变化,以写景为主,字里行间倾注着作者的深情。这一层用“喜”贯穿。第二层(第二、三段),叙写项脊轩的变迁,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用“悲”贯穿。第三层(第四段),叙写自己闭门苦读的情景以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的事。这一层写得很简洁,是“悲”的进一步补充。后一部分(“余既为此志”至结束),补写项脊轩的变迁和逸事,主要表现作者丧妻前后的欢乐和悲痛的心情。
【课内探究】
6、文中作者说“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这一记事、抒情的关键句的意义在这一节中是如何体现的?
7.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8、第三段是补叙,非常简略。写了几件事?如此点染有何作用?又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9、第5段为附记,集中描写了夫妻在轩中生活的片断,写了哪几个片断?
10、翻译文中划线句:
(1)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
▲
(2)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
▲
(3)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
(4)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课后练习】
10.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渗漉(lù) 偃(yǎn)仰 呱呱(guā)坠地 阖门(hé
B.栏楯(shǔn) 象笏(hù) 断壁颓垣(huān) 逾庖(yú)
C.扃牖(yǒu) 异爨(cuàn) 奴颜婢(bì)膝 长号(háo)
D.枇(pí)杷 修葺(róng) 如丧考妣(bǐ) 冥然(míng)
11.翻译以下句子:
①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
②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
【课堂小结】
文章以项脊轩为感情的触发点,以“亦多可喜,亦多可悲”的感触为主线,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琐细之事的叙述,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无论是结构上的精巧布局,还是表现手法的准确运用,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不事雕琢,自有风味”的朴素清淡的语言风格更令人回味无穷,是我们今后写抒情散文的典范,很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