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孔子为师看现代教师的自身建设问题

教案设计

正身以为范——加强自身修养,强化师德意识

从孔子为师看现代教师的自身建设问题

摒弃历代封建统治者为其政治目的而强加于其身的内容,剔除时代、阶级与个人认识的局限,孔子一生追求的完美人生目标可以说是一种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崇高境界。无论是兼善天下、矢志教育的大智大慧,还是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师者风范;无论是平易近人、民主平等的授教作风,还是学无常师、见贤思齐的谦虚严谨,都与他重视反身修己、自我教育、自我修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㈠理想高远 立志坚定

孔子曾对颜渊和子路谈及自己的抱负是使“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这表明他所憧憬的正是男女老幼各得其所、怡然自乐的大同社会。且不论其思想是如何的与时代潮流相悖,但是这积极的入世态度,愿为社会尽犬马之力这一点就足以将他蕴藏于内心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昭然示出。为了实现这一社会理想,他致力于培养能够实现这一理想的有用人才,且终身不辍。

当然,孔子也并非不食人间烟火。他清楚地看到,现实的世界里除了物质的诱惑外还存在着各种考验。为此,他把立志作为进德的初阶。用“朝闻道,夕死可矣”来 表达向道的决心。主张真正的志士应当是“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的,是能够正确处理物质利益与远大理想间的矛盾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要做严寒中挺立的松柏,要有“涅而不缁”的高风亮节。存在个人的利益与欲望并不是可耻的事情,但应该服从于社会和集体。这与我们提倡的先人后己、先公后私及先集体后个人等一系列原则有类似和相同之处。这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是放飞纯洁灵魂的象牙塔。教师中多一个高远的追求,学生里便多一个伟大的理想;教师里少一份名利心,学生中就多一份社会的责任感。

㈡克己内省 改过迁善

孔子曾与子夏讨论过人的素质修养问题。他用比喻形象地告诉学生,人生和作画一样,绚丽出于平淡,伟大来自平凡。借以告诫他们,只有重视自我监督 、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个人的素质、修养才能逐步提高。而这也正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关键所在。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但“过则无惮改”,善于发现和克制自己不正确的言行,遵守社会的规范,便是涵润了品德,修养了内心,便是“求诸己”的君子,而非动辄“求诸人”的小人了。能持有“自省”且善于“自省”自然好。如果自己自省也未发现过错,别人指出来,这就势必涉及一个怎样正确对待批评的问题。孔子分析说:“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悦)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意思是说,严肃而合乎原则的话是帮助我们改错,有利于我们提高的,要认真分析,虚心接受才算是大智慧。他所提倡的这种闻过则喜的精神,至今依然可以作为我们进行自我修养的借鉴。

在前进中发现了差距与不足,内心充满了羞愧与不安,与其说这是一种反面的劝诫,毋宁说它是一种内在的道德力量。《礼记.中庸》引用孔子的话说:“知耻,近乎勇。”揭示了“知耻”是使人具有改过和向善的动力,并与立志相对。出了问题不迁怒他人,而能自省,把今后可能的过错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重蹈覆辙。这对于今天处于课程改革中的我们不失为一种善意的提醒。

㈢忠信笃敬 身体力行

他认为,教师应该特别注意“身教”,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甚不正,虽令不从。”(《子路》)强调教师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则学生不需要号召都会跟随你;反之,若教师口是心非,表里不一,即使命令,他们也不会服从你。实践了他“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失言”,只有“言与行皆与人,则既不失人,也不失言。”(《卫灵公》)的观点。可见,孔子是极重视言行一致的。其次,他还教育学生要“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也就是不自私自利;不主观以为然;不固执己见;不自以为是等。为了实现自己的社会理想,四处奔波,勤奋治学,不耻下问,且终身不辍。这不正是弟子尊崇其师、追随其师最好的理由吗?

㈣无隐无私 平易真诚

孔子自己曾说过,他对学生做到了无隐无私。所谓“无隐”,就是说他待学生从无虚情假意,几十年持守真诚。古人说:“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他用自己真挚的爱沟通了和弟子间的情感渠道,为学生所信服。

尽管学生的成分混杂,他却一样“正身以俟,欲来者不拒”。无论是“家居陋巷”的颜回、“贫病难辨”的原宪,还是出身贵族的南宫、家境殷富的子贡,孔子均一视同仁。

他诚心诚意地支持和关怀自己的学生。在公冶长受到政治诬陷、身处险境时,竟“以其子妻之”(《公冶长》),使公冶长受到极大的鼓舞。之后更为勤奋地学习,取得了较高的成就。颜回病死,孔子为之恸哭,师生之情几近父子。而这些均源于他无私高远的社会理想,希望他的学生都能够成为有用之人。他常常鼓励学生要超过老师。“后生之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子罕》)师生常坐在一起探讨人生,畅叙志趣,一团平等民主的融洽气氛。学生可以有不同的见解,甚至可以向老师直接提批评意见。而他们的老师则以诚恳的接受来表示自己对学生由衷的赞美。

查看更多
【从孔子为师看现代教师的自身建设问题】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387848/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