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并不欣赏那种匹夫之勇,那种鲁莽之勇,那种蛮横之勇,而是赞赏智、仁、勇相结合的勇。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之所以受欢迎,是由于他们塑造出“奋不顾身,拔刀相助“的武侠。这些武侠人物,对贪官污吏、对不鸽理的黑暗现象进行奋力反抗,不承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去主持正义,讲义气,重感情,为朋友可以牺牲生命。这样的英雄人物,正是智、仁、勇的统一体。
不同的是,一般百姓仅凭自己的直观感觉去欣赏英雄,而思想家们,则从理性的高度去思考“勇”,从理论上去总结什么是真正的勇。
孔子把勇作为高尚完美的君子所应该具备的三种品质之一。他说:“君子道者三,我无经能焉:仁者不忧,知(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在他看来,智、仁、勇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有仁德之人是乐观通达而没有忧虑的,聪明而有智慧的人是不会迷惑的,勇敢的人是无所畏惧的。三者之中,仁是核心,知(智)是知仁,勇是行仁,因此,“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因为真正的勇敢是从仁义之心产生出来的,因此,有仁议之心的人肯定勇敢,而仅勇敢的人却不一定有仁义之心。勇是仁者之勇,是智者之勇,而绝非匹夫之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