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题目。(13分)
让“责任感”与孩子的成长同行
①暑假刚开始,一位在机关工作的家长,就对读初三的孩子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要求孩子洗涮每天晚饭后的饭碗。开头几天,这个孩子做得还有些兴趣,但5天后,就嚷着要父亲用“奖励”来兑现,不出半月就再也不愿做了。可这位家长很顶真,一定要孩子坚持。他说,不在乎孩子做家务的多与少,而在乎孩子有否责任意识和行为。
②这位家长的话颇有道理。据笔者所知,现在不少孩子似乎并不真正“认”得“责任”两字,即使对自己的生活琐事也少有责任的概念。某所寄宿制学校就有过政教主任帮学生洗袜子的事情。至于住宿学生将更换的衣服,从外衣到内裤、袜子,周末统统带回家让家长代劳就更不是新鲜事,许多家长也习以为常。就是一些好学生也不乏其例。某市有关部门在对优秀学生候选人进行考察时,曾有意将扫帚、抹布横在他们必经的走道上,结果绝大部分候选人或视而不见,或绕道走开了,而他们在道德知识的书面试题中却能对答如流。更令人感叹的是,某所高校不久前在校报上发表了“同学:你的自行车放好了吗?”的文章,也反映出乱停放这种不该在大学校园里出现的现象很是严重。因此,不少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感到:现在一些孩子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太淡漠了。
③而在这方面,上海杨浦中学作了有益的探索。他们调查过许多著名学者专家、企业领导及先进人物,发现支撑他们成功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是——责任感,于是率先从身边的小事抓起,加强高中生责任感的培养,并作为增加德育实效性的切入口,开展得很有成效。上海师专附小采取高年级学生帮助辅导低年级学生学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也颇有特色。可见,责任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积极培养的。
④人若一旦没有责任,就会放弃现在;忽略责任,就会贻误机会;背弃责任,就会埋没事业。不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我们的教育就会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我们就会愧对历史和使命。
⑤在责任面前,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游戏人生。一个连对自己也没有责任的人,很难想象其会对集体、国家尽责。杨浦中学名誉校长、特级教师于漪说得好,责任感教育是把“自然人”通过读书明理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现在多元文化和思想对学校的冲击很大,培养责任感显得更加重要。我们应当使责任感成为孩子们的一种行为习惯,成为生命的有机部分,与成长和使命同行。
⑥培养责任感,重在明白事理后的自觉践行,难在价值取向多元下的思想升华,深在情意事例中的观念内化。杨浦中学的做法值得借鉴,那就是:感受现实,增加学习责任感;从小事做起,在岗位上体验对他人的信任;与长辈对话,理解家庭责任;走向明天,将自我责任和社会责任融为一体。这也许是责任感培养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阶梯。
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有高度责任感的人。而在孩子刚刚踏入人生的起跑线之际,让责任感培养与他们的成长同行,会使这些未来的国家有用人才终身受益。在这方面,教师和家长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教育的使命。教化孩子成“责任人”,这是今天我们培养文明人、高明人、精明人的始点,更是一件功德无量的大事。
小题1: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
小题2:第①段在文章中起到怎样的作用?(2分)
小题3:第②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你已经是初三的学生了,回顾一下自己成长的历程,一定有过“认”得“责任”两字与“不认”得“责任”两字的经历,请你用简洁的文字分别概括出自己这正反两方面的一次经历。(4分)
正面:
反面:
参考答案:
小题1:让“责任感”与孩子的成长同行
小题1:用事例引出论题
小题1: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1分)。从反面说明了培养青少年责任感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为下文的论述奠定基础(3分,意思对即可)。
小题1:正反两个方各个举一例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本文针对二自然段“现在一些孩子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太淡漠了”这个问题谈开来,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即第六自然段结尾“我们应当使责任感成为孩子们的一种行为习惯,成为生命的有机部分,与成长和使命同行”。根据题干中的“概括”的要求,我们可以根据这句话概括出答案来。
小题1:试题分析:第一段主要写了一位在机关工作的家长让读初三的孩子暑假里坚持洗碗的故事。从而引出“孩子有否责任意识和行为”的话题。由此不难看出,第一段起到了引出论题,引发下文议论的作用。
小题1:试题分析:第二段很明显,是在摆事实,都是表现孩子没有责任感的反面的例子。其作用就是为了证明二段结尾的中心句:“现在一些孩子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意识太淡漠了”。当然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证明的观点。
小题1:试题分析:“认得责任”不是“认识责任二字”,而是指履行责任。因此我们要举自己在生活学习中做过的履行和不履行责任的例子各一个。如值日的时候不干活,是不履行责任。如作为课代表,主动帮助老师收发作业,是履行责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