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理念】设计灵感来自于一篇教学杂志上的文章,说的是,上海某小学开设哲学课,培养学生初步的辨证思维法;碰到具体问题能从多种角度去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元性和独创性。联想到我们自身所受的传统教育,某种时候会限制我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如果我们沿袭老办法来教育我们的学生,学生的思维就会变成“非此及彼”的线形思维。可是,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多元社会,为适应社会,我们必须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积极拓展思维空间,引导学生辨证地看待事物,发展自我意识、想象力和生存技巧。
选文是一则寓言故事,短短的故事充满了生活的哲理。在教学时,我想通过引领全文的三次探讨,让学生在一次次的认知失衡中,积极展开思辩,提升学生思维深度和评价能力。第一次提问:鹿角和鹿腿相比,哪个美丽?第二次提问:课文结尾小鹿为什么会夸奖四条难看的鹿腿?深入学习课文后,学生会懂得,有用的东西才是美的。第三次提问:美丽的鹿角真的没用吗?通过自学课外故事《老鹰和鹿》再一次去冲击学生已经生成的结论,明白应该客观辨证地看待事物。
——摘自《俞珺老师的教学设计》
【课前谈话】
师:知道我是谁吗?
生:知道!俞老师!
师:我们很有缘,俞老师在崇文也教三(5)班。
知道上哪篇课文吗?
生:狮子和鹿。
师:预习过吗?你是怎么预习的?
生1:课文读了好几遍,读那些生字,知道课文的主要意思。
生2:把词语的意思了解一下。
师:你们很会读书。除了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以外,还有什么高招?
生1:提些问题。
生2:做些课后的练习。
生3:如果不会预习,我就去抄课文。(大家笑)
师: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抄课文也是一种不错的办法。不过,俞老师告诉你,你不要说不会预习就去抄课文,要说抄课文为了帮助你更好的记课文。[这看似很随意的话,却为这个孩子解了围。]
师:你们班有多少学生?
生(齐):34
师:我们有30个学生,也差不多。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初次评价“鹿角和鹿腿谁美丽”
1、出示课题,理解课题
师出示课题,指名读(2人)
师:看到狮子、鹿你想到了什么?
生1:狮子是鹿的克星。
生2:一个食肉,一个食草。
师:狮子是凶猛的,鹿是温顺的。
2、学习学习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指名读学习提示
师;怎么学习课文?
(生又读了两遍)
师:告诉我们要做两件事情:先是了解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再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
3、默读故事,了解故事大概
要求:默读课文,思考: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生默读课文
(2)出示词语:
倒影 匀称 珊瑚 欣赏
抱怨 逼近 犹豫 凶猛
撒腿就跑 挣脱
狮口逃生 差点儿
自由读——齐读
正音:挣(zhènɡ)脱 跟师读一遍
师:词语中有没有不理解的?
生:“狮口逃生”什么意思?
生答:从狮子的口里逃生。
师:字面上的这么理解的,也形容从危险的情况下逃生。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说得比较详细。俞老师首先表扬这个学生真厉害,才读了一遍课文就说得那么好,再说他说得太长了。)
于是,出示了以下提示的话:
一天,一只鹿在池塘边喝水,十分( )自己美丽的角,而( )四条腿长得难看。鹿忽然发现一头狮子向自己( ),鹿的四条有力的长腿帮它( ),而两只美丽的角( )让它送命。
要求在括号中用上上面的词语。
A、自己练说
B、指名说(叫到的学生自己添了好多字,但括号里填的词语是对的。于是俞老师再次肯定了这名同学,同时也提醒他不要多加字。我感觉俞老师真的好亲切,对待学生的错误就像一个大姐姐一样。)
C、再自己练说
[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才刚刚起步,所以作为教师有必要为孩子们搭建一个平台,让他们能摘到这个果子。而俞老师的设计最巧妙之处就是在环节之间的过渡中非常自然,而且把词语教学和概括主要内容结合起来了,感觉就像一个整体。词语也不再是纯粹的、独立的词语教学,而是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加以运用,直接应用到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概括上。这样的设计也印证了著名特级教师王燕骅老师在点评中说到的“打通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联系,不要让每个环节独立存在”。]
4、第一次评价“鹿角和鹿腿谁美丽”
师:你觉得谁美丽?
生:鹿角。
师:为什么觉得鹿角美丽?
生1:因为鹿角在水中的倒影就像珊瑚一样。
生2:两个都美丽,各有各的优点,各有各的缺点。
师要求学生看黑板,边根据学生的回答边形成板书:
1(注:该学生认为两者一样美丽)
鹿角: 25
鹿腿: 8
[在这个环节中,俞老师让学生举手表决:你认为是鹿角美丽还是鹿腿美丽?结果基本上是一边倒的,从上面的数字不难看出,从而形成第一次的矛盾冲突。]
5、再默读课文,找到鹿是怎么评价自己的角和腿的。
师:找到文中的句子划下来,读一读。
交流:
生1: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句一)
生2:哎,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句二)
师:第三处有吗?
生3:读到了课文最后一句。
师:找鹿说的话。
生4: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句三)
A、出示(句一)
(1)指名读
师:这里鹿在——生:表扬自己的鹿角常得美。
师:看课文中的插图,鹿在干什么?
生:它在欣赏自己美丽的鹿角。
师:你是不是从它的眼神中看出来,它对自己的角非常的欣赏,因为它认为——
生:它的角是多么的精美别致。
(2)指导朗读(自己读)
(3)出示图片(鹿角和珊瑚的图片对比)
[在这里我想俞老师想让孩子们发现鹿角和珊瑚的样子是很相似的,可是有好几个孩子认为不像,因为鹿角张得太开的缘故。最后,俞老师就说是自己没有把图片找好,应该是很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