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语文好课的首选

教学分析

怎样的课就是一堂好课?每一位语文教师的心中都有一把尺。教学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所谓的“好课”是相对的,好课的评价标准也是可以有差异的。在我看来,一堂好课首先应该是实实在在的课,而不应该是中看不中学,普通教师如此,名师也是如此。

实:语文好课的首选

坦率地说,目前有不少语文课存在比较严重的“包装”情结。这种展示课经过

“乔装打扮”和反复演练,执教老师实际上是在进行“作课”

表演,他所追求的是课堂表面的热闹,关注的是听课老师的反应。课堂的重心不是放在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解决问题、训练能力上,而是着力完成各种预设的程序,实现形式上的“过场教学”。这种研究课呈现的是一种“失真”的状态。

一堂好的语文课给人的感觉是实实在在的,是看似容易,其实颇显功底又颇费气力的。有的教师在展示课中自觉不自觉地背上“表演”的包袱,自以为是“时尚”,其实是受语文教研中不良风气影响的结果,是一种形式上的浅层次的“模仿”。这种语文教学的“误区”,直接导致课堂教学中存在急功近利、华而不实的倾向。因此,教师只有轻装上阵,让自己在常态下展示真实的自我,才能上出实在的好课。如此真实的课堂,即使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上“砸”了,我想也是正常的,是值得的。在深化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提倡实事求是的教风,坚决克服自欺欺人的虚伪表演。

因此,一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真实的课。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师要“归朴返真”,要走进文本,还语文课堂一个真实的世界。当下,不少青年教师为了上好一堂语文课,要做许多准备工作。但是,他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绝大多数放在制作课件和反复试教上,真正深入钻研教材的不是很多。其实,这样做是本末倒置的。要想上出真正意义上的好课,就必须端正思想,把立足点放在研读教材和处理教材上。只有把气力花在对文本的研究与解读上,与作者和编者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与文本中的人物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才能发现那些静止的语言文字都是有生命的,才能想到自己的职责就是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将那些“死”的文字变成他们充满激情的鲜活语言。钻研教材应该不拘形式,可以是自己查找资料,独立备课,可以是教师之间的“谈话式”交流,可以是教研组组织的集体备课,还可以是跨年级、跨学科、跨学校的“教学沙龙”。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走出文本,站在学生学习的角度重新整合教材,大胆取舍,整体设计。留给学生的思考题要有开放性,给学生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不要在没有问题的问题上“明知故问”,误导学生陷入“猜读”的歧途。要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培养学生学语文的兴趣和能力,多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学会阅读,尝试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学生经过长期训练,才能具有再学习的潜力,才会潜心会文,切己体察,直至熟能生巧,语文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语文学习能力也会逐步提高。

当然,想要上出一堂别人认可的语文好课,教师自己还要加强学习,善于用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改经验指导自己的课堂教学。有了教育理论的支撑,加上平时的课堂实践、及时反思和不断总结,就能提升自己的教学思想,把语文教学的“根”扎得牢牢的,然后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凭心而论,每节语文课都要上成好课绝非易事;但是,我们可以把好课作为自己的努力方向,教学设计更实际一些,教学过程更实在一些,教学方法更实用一些,这样的语文课堂一定会更真实,更有实效。

作者简介

徐润福,小学高级教师,现任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西麓中心小学副校长。系中国青少年写作研究中心理事、江苏省优秀教科研教师、镇江市作家协会会员、中青年骨干教师。

让学生在作文中自主体验

江苏省镇江市西麓中心小学

徐润福(21212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句话强调了写作教学要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加强作文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创设自由表达的平台,使他们充分经历并自主体验作文的全过程。这不仅为实施新课程背景下的写作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而且为写作教学的深层次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自主体验参与的快感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表达个人情感的重要载体,也是充满灵气和童趣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只有从这种创造性活动中自主体验到参与的快感,才能对其本身感兴趣,感到“有话可说”“有话愿说”。为此,教师应多形式、多渠道地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作文的全过程,从作前准备活动,到作中体味感悟,再到作后评点赏析,使他们产生亲历的愉悦体验。比如写一种自己喜欢的植物,可以精心组织一次观察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观察对象,采用眼看、耳听、鼻闻、口尝、手摸等方法,获取亲身体验的满足和快乐。指导中着重围绕观察对象的茎(干)、叶、花、果等展开想象、交流并感受它的各部分特点及整体特点,表达由衷的喜悦之情。评析时,可以从观察是否仔细有序、描写是否具体生动两个方面引导全体学生畅所欲言,共同参与讨论。既要充分肯定习作的成功之处,又要实事求是地指出习作存在的问题,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正因为有这种兴趣盎然的参与体验,学生才有可能尽情倾诉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才会对作文的全过程产生兴趣和热情。

二、自主体验个性的张扬

有的老师习惯用传统的方法指导学生作文,往往不自觉地用成人的标准苛求学生,使得学生对作文产生厌恶、畏惧心理,这是不尊重学生主体的表现,是不可取的。我们要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尊重学生表达的需求,还给学生选择的权利,鼓励学生在自主表达中展示自我,张扬个性。比如指导写一种小制作,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喜好,任由学生选择剪、贴、折、拼、画、做等,只要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就行。学生在完成小制作的过程中,一定会扬己所长,各显神通,心灵手巧的同学可能选择剪窗花、剪花鸟鱼虫,喜欢玩的同学可能选择做小电风扇、装小台灯、做小汽车等,爱画画的同学可能选择剪贴画、做漂亮的小装饰品等。不管是哪一种选择,只要学生把所需的材料以及制作的过程与方法介绍清楚,就算是符合习作要求。这样宽泛的内容任学生自主选择,有利于反映学生的个性特点,也有利于反映学生五彩缤纷的生活世界和情感世界。

三、自主体验成功的乐趣

心理学研究表明,缺乏肯定与鼓励的批评,会使人情绪低落,而情绪低落直接影响人的行为。有的老师喜欢用“纠错法”指出学生习作中的不足,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渐渐失去信心,自然不可能写好作文。因此,教师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心理,千方百计地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比如举行优秀习作赏析,让学生上台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集体评点;在校报、班级黑板报上开辟“习作专栏”;指导编写个人习作专辑,并组织交流评比等,总之尽可能多地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其次对学生习作多肯定少指责,多表扬少批评,善于发现其“闪光点”。尤其是对作文基础较差的学生要格外宽容,可采用“纵向比较评分法”,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同优生一样体验到成功的自信与自豪。我班的孔锐同学原来不喜欢作文,每次作文总是敷衍了事。我抓住其习作中的好词佳句大加鼓励,还让其当众朗读自己的精彩片段,使他倍受鼓舞,不仅端正了写作态度,还从一次次进步中获得一种成就感,体验到成功作文的莫大乐趣。他写的《我给老师画像》,经我指导推荐在《中小学作文教学》上刊登。

四、自主体验做人的道理

学生作文是个人思想和情感的真实反映。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就是充分肯定其“文以载道”的功用,突显其潜移默化的育人效能。为此,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什么”“怎么写”的同时,还应特别关注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恰到好处的渗透、点拨、暗示、引导,使他们在学习作文的同时,感悟并体验做人的道理。比如写一次游戏,教师既要着力指导学生如何写清楚活动的过程,又要正确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如何学会合作,懂得自觉遵守游戏规则的道理,培养学生尊重、谦让、宽容、互助的健康品质。再如写一次难忘的活动,学生常常会选择学校组织的集体春游,并把“难忘”定位在表现大自然的美景和集体活动的乐趣上。细心的教师却另辟蹊径,从另外的角度表现“难忘”,像有的同学浪费严重,吃不完的食品随手乱抛;有的同学缺乏环保意识,随地丢弃垃圾等,都使学生从中受到珍爱劳动成果、增强环境意识的熏陶。由此看来,教师给予学生在作文中的人文关怀,更大程度地反映在把指导习作与指导做人巧妙地融为一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总之,要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作文,写好作文,乐于表达自己有创意的真情实感,就要放手引导学生自主体验,体验参与作文过程获取的快感与个性的张扬,体验成功作文收获的无限快乐与做人之道,这样一定能开创写作教学的新天地!

查看更多
【实:语文好课的首选】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384580/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