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对课文语言文字的学习,在脑海中树立樟树蓬蓬勃勃的形象,懂得樟树的可贵品质。
3.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体会人们对宋庆龄的崇敬和怀念之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品词析句,领会樟树的象征意义
学情预测:
这是一篇精美的散文。运用了借物抒情,以树喻人的写法,借赞美樟树的可贵之处来赞美宋庆龄的高贵品质。以当前学生的认知能力,在第一课时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借助语言文字,学生可以体会到作者笔下的两棵樟树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以及拒虫和香气永久保持的可贵之处,但对樟树的象征意义以及宋庆龄的生平事迹和高贵品质却很难理解到位。因此,树和人融合一体,不可分割的的联系,需要老师适时点拨、启发、引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渲染,切题导入。
1.课件出示宋庆龄故居的图片,播放舒缓的音乐。
2.今天老师先带大家到宋庆龄的故居去看一看。点击
讲解:上海宋庆龄故居的庭院里有两棵树.有一次,周恩来同志觉得那房子小了一点,就劝宋庆龄同志搬个家.她不肯,说:我舍不得这两棵树。出示:“我舍不得这两棵树。”
3.谁来念念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4.这究竟是两棵什么样的樟树,让宋庆龄如此不舍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
二、品词析句,走近两棵树。
(一)品读樟树外形之美
1.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两棵树”,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127页,放声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出最能反映樟树生长特点的词语。(蓬蓬勃勃)(板书:樟树)
找到了吗?谁来说说。蓬蓬勃勃是什么意思?
2.那么课文哪些地方具体写出了樟树的蓬蓬勃勃呢?请大家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用笔画出相关词语句子。
出示课件:孩子们,看,樟树的枝干粗壮,足有碗口这么粗。伸向四面八方,伸得远远的,仿佛(撑开了两把绿色的大伞)。(真是个想象力丰富的孩子)谁来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命力旺盛、充满生机)谁再来念念,念出樟树的这种蓬勃、旺盛的生命力。
还找出了哪些词句?看,这就是稠密的树叶。稠密什么意思?多而密。
樟树叶多得怎么呢?密得怎么样呢?瞧,这树叶真多啊,多得数都数不清;这树叶真密呀,谁来说说,密得不透风,不透一丝光亮。他们不仅多而密,而且绿得发亮。绿的怎么样,亮的怎么样?谁来用这样的句式来形容这些树叶。这树叶真绿呀!绿得像翡翠一样。这树叶真亮呀,亮得像抹了一层油。 谁再来念念这充满生机的稠密的树叶。
3.多么顽强的两棵樟树啊,他们还会在怎样的环境与条件下显示自己的蓬蓬勃勃呢?你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同桌先交流交流。师:引读,是呀:无论是三九严寒还是盛夏酷暑,他们总是那么蓬蓬勃勃。
谁来用朗读来赞美这两棵樟树的蓬蓬勃勃:深情诵读第四自然段。
4.难怪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让我们饱含激情,把热爱和赞美送给这两棵樟树!请同学们拿起课本,齐读第四自然段。(配乐一起读。)
5.这么美的文章当然要背了,自己先试试!出示填空 背诵。
谁来试试! 真了不起,这么短的时间就背熟了。
(二)品读樟树品质之美
1.孩子们,枝繁叶茂、四季常青的樟树,它是那么蓬蓬勃勃,招人喜欢。那么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难道仅仅因为它们长得蓬蓬勃勃吗?还有哪些其他的原因呢?让我们走进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边读边用 画出描写别的树木的句子,用﹏画出描写樟树的句子。
(1) 宋庆龄舍不得这两棵樟树的第二个原因是什么?到文中找出这句话。而樟树本身却有一种香气,而且这种香气能永久保持。板书:香气。
说到香气,这让我想到了很多女士喜欢用香水,一般的香水的香气能永久保持吗?他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挥发。而樟树的这种香气呢?能永久保持。你从哪儿看出来的,读读相关的语句。(出示)
这就是——永久保持。谁再把这句话来读一读。
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天,虫类就怕它一天。
只要这木质存在一个月,虫类就怕它一个月。
只要这木质存在一年,虫类就怕它一年。只要这木质存在一百年,虫类就怕它一百年。
樟树的可贵之处就在这里:这种拒虫的香气能永久保持。
(2)别的树木有这种香气吗?容易招虫。比如说(指名说):同一棵石榴树上,可以捉到三四种不同的虫子。它们还要养儿育女,繁衍后代,子子孙孙都寄生在树上。
课文明明是写樟树香,能驱虫,为什么要写别的树木容易招虫呢?通过对比反衬出樟树的高贵品质。
这也是宋庆龄喜欢她的第二大原因。
(3)樟树有了这种香气,就有了什么样的功能?(防虫)板书:拒虫。是这样的,樟树的这种香气,人类闻了觉得心旷神怡,可是害虫闻了,就躲得远远的,否则就会被杀死,这就是樟树的香气独特之处.。 刘老师从长辈那儿了解到:老百姓中有些老户人家会有用樟木做成的樟木箱,存放衣物,虫子就不敢来蠹(破坏)箱子里的衣物了,从而保护物品。板书养物。
樟树具有这么可贵的品质,谁来赞美这两棵樟树。你来!你也想试试!
同学们都跃跃欲试,那大家一起来吧!男生读其他树的句子,女生读描写樟树的句子。
此时,你觉得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两棵怎样的樟树?
这是两棵生机勃勃、生命力旺盛的树。
2.小结:这两棵樟树不仅一年四季蓬蓬勃勃,充满生机,而且具有用一种具拒虫的香气,难怪宋庆龄不肯搬家,舍不得这两棵树。
三、拓展阅读,走进宋庆龄
过渡:这两棵樟树与宋庆龄一同度过了春夏秋冬,一同走过了风风雨雨。
1.谁来读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出示: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前来瞻仰宋庆龄的故居,也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2.读了这句话,刘老师有个疑问?宋庆龄故居前有欧式的建筑,有美丽的花坛,有如茵的草地,为什么人们偏偏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作为永久的纪念?人们永久纪念什么呢?闪显
出示:宋庆龄 樟树图片
宋庆龄和樟树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你对宋庆龄有哪些了解?出示。
3.请大家看,读懂这样一段文字,你们就知道人们为什么总爱在这两棵樟树前留个影。
孩子们,宋庆龄和樟树之间有什么联系呢?(樟树就是宋庆龄,虫子就是国民党、反动派)掌声就是对你的肯定,国民党就是虫子,(害人的虫子)宋庆龄就是樟树。樟树把虫子拒之门外,宋庆龄用一身正气与敌人不屈不挠地斗争,把蒋介石、汪精卫等敌人拒之门外,(板书:敌),绝不与他们同流合污,这就是宋庆龄的樟树品格。
4.同学们再看资料二,读完这段文字,我们再来说说宋庆龄的樟树品格。师解说
樟树把虫子拒之门外,保养樟木箱里的物品。
大家想想,宋庆龄把敌人挡出去,保护的是什么?(她像樟树一样,把国民党拒之门外,又保护了自己的人民。她的具体贡献就是对妇女、儿童尽最大能力的保护,让他们健康地发展,这就是宋庆龄做的(板书养民) 现在知道人们就是把樟树当做宋庆龄。
5.在外国人眼中,宋庆龄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女性.(出示) 现在让我们也怀着崇敬和怀念的心情一起最后一个自然段。
学到这儿,刘老师想问问你们:这篇课文表面是在写樟树蓬勃旺盛,用香气拒虫养物,实际是赞美宋庆龄用自己的一身正气把敌人拒之门外,保护人民,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板书:借物、喻人、连线)樟树是宋庆龄的象征,人们与樟树留影,就是与宋庆龄留影,为的是纪念宋庆龄这位伟大的女性。
五、拓展借物喻人的诗歌。
像这种借物喻人的文章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比如毛主席的词卜算子咏梅 谁来读?一起念。她指谁?她在毛主席的诗词里表面指梅花,实际上是指宋庆龄、蔡元培、瞿秋白等革命者.革命者就是这样不怕困难,再读.
再看:青松 大雪压,写的是青松,青松代表的是所有的革命者,我们给他一个代名词:宋庆龄一样的革命者。
孩子们,这些梅花、松树、竹子,是作者笔下要借的物,表明的是作者的一种志向。
课后推荐大家读读:陈毅的《秋菊》,明代大英雄于谦的《石灰吟》
课前,刘老师读了这篇课文后,也仿照毛泽东的《卜算子》写了一首词.齐读.
孩子们,拿起课本一起配乐诵读第22课课文,赞美这两棵蓬勃旺盛的樟树,赞美20世纪的伟大女性—宋庆龄。这两
让我们记住宋庆龄故居的棵樟树,记住宋庆龄这位一身正气、坚强不屈、不畏强暴的伟大的女性,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这是我们民族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