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现代教学中教师角色行为
【摘要】反思应试教育中教师角色与行为:一、唯知识论,教学的重要目标或唯一目标是完成知识任务;二、唯教材论,把教师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作为备课的中心任务;三、唯教案论,认为理想的教学是完成教案设计;四、唯课堂论,认为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全部。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教学新形势的需要,迎接新课程改革的挑战,笔者认为现代教学形势下教师角色与行为应实现如下的转变:成为学生的导师;成为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成为动态的研究者、学习者。
【关键词】现代教学教师角色行为反思转变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的创新和突破。一场崭新的现代教学的革命拉开发序幕。任何一项课程的设想都要靠教师在实践中去实践,因此可以说这场革命给教师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程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场革命的成败。
一、反思“应试教育”中教师角色与行为
近十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不断改进,但由于受传统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多数教师的教学观并没有在深层次上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主要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1.唯知识论:许多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或唯一目标就是完成知识性的任务。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较多关注的是知识性的要求,而很少关注能力的培养,至于情感、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目标很少提及,有时甚至把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审美教育、情意教育等都简单地套用知识教育的方式和形式。
2.唯教材论:大多数教师把钻研教材和设计教学过程作为备课的中心任务,研究的重点着力于考虑学生学习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研究的出发点是教材,教学过程严格遵循教材的逻辑,很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改动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把教材看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不敢越雷池一步,认为教学就是忠实教材,其忠实的程度越高,教学就越成功。
3.唯教案论:认为理想的教和学是完成教案。课前教师认真对照教材和教参,完成教案设计。教学中,教师期望学生能教案设计作出回答,并努力引导学生,直至得出理想的答案,达到预定的目标,很少从教学实际情境出发调整教学走向。学生学习的过程成为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教师是“教案剧”的主角,少数学习好的成为“配角”,而大多数学生成了“群众演员”或“观众”。
4.唯课堂论:认为教学与课堂教学完全相等,课堂教学是教学活动的全部,学校是教学活动实施的唯一场所,学生离开了课堂教学就不会有质量,学生就不会有发展。并没认识到真正意识到社会、家庭等在教育教学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正是因为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上述的角色定位和行为方式,所以教学活动变得机械、沉闷、刻板、程式化,缺乏智慧的启迪和好奇心的刺激,缺乏生气,缺乏人文的关怀,是死寂的,窒息的。许多教师工作缺乏创造性,科学性和艺术性,自此他们也就一步步地沦为了传统的“教书匠人”或特殊场所里的“制造技工”。
因此,在现代教学中重新认识教师的角色与行为,并以此为切入点,更新教学观念,构建新的教学结构,改进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才能更好地将这场革命进行到底。
二、现代教学中教师角色与行为的转变
“传道、授业、解惑”是传统教师职能的简明概括。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学内容的制订者,是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者,是教学的绝对权威。但在现代教学中教师角色意识与行为应该并且实现如下转变:
1.导师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师在知识上的权威地位受到了挑战,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角色地位不再像以前那么固定。所以教师在现代教学过程中的“导师”地位逐渐凸现:
引导:教师首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引者,导向者,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谐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以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学习。
指导: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元认知能力。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终身教育的社会,学校学习不是学生学习的全部,从教育目标层面来看,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比100分更重要。
诱导:教师是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者,激发者,教师应该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现代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能否促使学生产生自主,探究,有效学习的首要条件。
辅导: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帮助学生学会如何获取信息,以及如何利用信息完成学习任务。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对他们进行因材施“辅”。
教导:教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挖掘课程和教材的优势,通过创造性活动来促进学生人格的“生成”和灵魂的“唤醒”。为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思考进行教育引导。
2.课程的设计者、开发者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寺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①首先,“教材即课程”的错误认识应该彻底清除,树立大的课程观。其次,教者要善于根据学生、学校、地区和教师自身的实际,积极地大胆地开发课程,设计课程,让课程更好地适应学生和学校的实际。
3.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与学的本质属性是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辩证统一。所以要求教师必须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
“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②“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毫无疑问,这是所有一切良好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③“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的接受和被动的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④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要求必须作好以下的研究:首先,研究学生“以学定教”,研究学生内在的知识结构,生活经验,年龄心理特征等因素间的关系,保证教学内容能适应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怎样学就须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⑤正如杜威所说的一样,“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其次,要研究学习的方式,由传统的“师讲生授式”,转变以新型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并与学生一起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起寻找真理,并且能够承认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4.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促进者。
这一理念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权威者地位,并以平等的身份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宜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各种便利条例,为学生的学习服务;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研究如何创设学习的情境;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如何建构教学活动立体的信息交流方式;如何形成有效学习的“场”。
5.动态的研究者、学习者。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对终身学习对教师来说更为重要。因此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以研究者的目光审视这些问题,并针对问题进行资料收集,与专家或同行们研究探讨,为新问题寻找解决的答案,为好做法寻找理论的依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充实,改进,把理论内化运用到实践中,把实践的作法提升到理论的高度,对自己的知识,观念进行更新和重组,从传统的“教书匠”队伍中走出来,走专业化的道路,成为研究型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从容地面对现代教育的挑战。
现代教学的发展,要求着教师角色与行为的变化,这个变化同样也是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体现,这种变化已经不取决于个人的选择,而是一种教育情境的规定,一种教学发展的趋势,这种历史性的变化将铸造一代新型的教师。
【参考文献】
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课程改革的目标”
②-----⑤张天宝:《主体性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