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季羡林是一个坚定的忠诚的爱国者。他热爱祖国的壮丽山川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他说:"平生爱国不敢后人,即使把我烧成灰,我也是爱国的。"求学清华时,他加入赴南京要求蒋介石政府抗日的请愿行列,还到农村去宣传抗日爱国。赴德留学,"是为了爱国",就在德国法西斯统治的黑暗岁月里,虽然忍饥挨饿,仍然发奋学习希腊文、拉丁文、梵文、吐火鲁文、巴利文,研读梵语佛教经典。当他的博士考试门门得优,毕业论文胜利通过时,他的感受是:"我没有给中国人丢脸,可以告慰亲爱的祖国。"
季羡林回国到北京大学工作后,就把爱国精神化成报效祖国的教学与研究的实践。他不断地开创学术研究的新领域新课题,忘我地献身学术研究以实践爱国报国的志愿。他在归国3年里写了40多篇文章,有13篇学术论文而自觉满意;他又为上世纪50年代前5年"我的学术研究成果竟是一个零"而自责,感到愧疚。正是基于学术报国的意志,他在"文革"后期偷偷地翻译蜚声世界文坛的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他每天提心吊胆地进行着:先把原诗译成白话散文,然后反复推敲修改成四行一韵的诗句,历经5个寒暑,终于把长达8万行的《罗摩衍那》译成中文,为中国翻译史和中印文化交流史建造了一座丰碑。
穿越"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最野蛮,最残暴,最愚昧,最荒谬的"(季老语)"文革"岁月,迎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季老心舒气爽,激情焕发,大展才华,辛勤著述,在学术上接连丰收,硕果累累,"在量和质两方面都远远超过这以前的四五十年"。他的晚年出版了11部学术著作,撰写了200多篇学术论文,在中国文化研究、比较文学、东西文化交流、梵语与佛教史研究等十多个学术领域和层面上取得辉煌成就,为祖国的文化事业建树了丰功伟绩。为其作传者写道:"季羡林是一个执着的爱国者,他一生都盼望祖国繁荣富强。"
他对恩师们:德国的瓦尔德施米特教授、西克教授,陈寅恪、胡适、汤用彤等教授前辈的由衷钦敬和缅怀,永生不忘师长的教诲与知遇之恩的无限深情。季羡林留学德国时,同一位金发碧眼、姿容美丽的德国姑娘伊姆加德的深切恋情。他们并肩散步,笑语温馨。但是,季羡林想到远在祖国的妻子儿女,经过痛苦的内心冲突作出抉择:为着不伤害别人,只好克服自己,"让正在燃烧的爱情之火熄灭"。然而,直到耄耋之年,季老还在深深地追思忆念这位异国恋人。
季老说过,自己喜欢的人"是这样的:质朴,淳厚,诚恳,平易;骨头硬,心肠软;怀真情,讲真话;不阿谀奉承,不背后议论;不人前一面,人后一面;无哗众取宠之意,有实事求是之心;不是丝毫不考虑个人利益,而是多为别人考虑;关键是一个'真'字,是性情中人;最高水平当然是孟子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实季老正是这样的品德崇高、个性坚毅的人。
季老是誉满国内外的学术大师,但是绝没有半点架子和派头。他的性格平和、宽厚、朴实。季羡林的不寻常之处恰恰就在于他的"平常"。他衣着朴素,总是穿着一身洗旧了的卡其布中山装,以致来报到的新生误认他是老校工,让他代为照看行李。他安详恬静,从不疾言厉色,"表面上严肃得有点让人敬畏,内心却是滚烫的"。他总是以平和博爱的胸怀,真诚丰富的感情待人对物。他喜爱动物花草,甚至"经常为一些小猫小狗小花小草惹起万斛闲愁"。他宽容和谅解了"文革"中痛打和折磨过自己的人,不记仇,不报复,而且自我反思道:在当时那种气氛中,每个人都"异化"为"非人",自己被打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还相信"文革"的正确性,"焉敢苛求于别人呢?"他这种"洞明世事,反求诸躬"的高尚品格,赢得了众人的钦敬。
季老一生的心思只在学问上,执着地追求学术创新。在学术园地里,他埋头苦干,辛勤耕耘,总是每天清早4点起床,伏案工作,数十年如一日。上世纪90年代里,在3位亲人接连病逝,自己疾病缠身的夹击下,发愤著作,完成了《糖史》等3部开创性的文化巨著,为推动中外文化交流,发展中华文化作出了贡献。
季老不仅学贯中西,融会古今,而且在道德品格上同样融合了中外知识分子的优秀传统。中国传统士大夫的仁爱和恕道,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坚毅的气节和情操;西方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自由独立精神,尊重个性和人格平等观念,开放创新的意识;这些优秀传统都凝聚融化在季老身上。所以,他能够做大学问,成大事业,有大贡献,他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一面旗帜和榜样。 (文章略有删节)
⑴ 下列对人物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季羡林先生是位坚定忠诚的爱国者,求学清华时,加入赴南京要求蒋介石抗日的请愿行列,到农村宣传抗日,留学德国时,发奋学习多种文字,以优异成绩告慰祖国。
B.回国后勤奋治学,著述颇丰;即使在"文革"期间,还偷偷翻译印度史诗《罗摩衍那》;在新时期,大展才华,辛勤著述,学术上获得辉煌成绩,为祖国文化事业建树了丰功伟绩。
C.季羡林先生尊敬师长,忠于爱情,对异国恋人一往情深。
D.季羡林先生平易近人,宽宏大度,在"文革"中遭到痛打和折磨,在那个人被"异化"为"非人"的时代,自己都相信"文革"的正确性,因此他认为当时加害于他的人的做法也是正确的。
E.季先生在学术上辛勤耕耘,数十年如一日,即使在亲人病逝、自己疾病缠身的情况下,发奋著述,为中外文化交流,发展中华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⑵ 为季先生作传的作者写道:"季羡林是一个执着的爱国者,他一生都盼望着祖国繁荣富强。"结合传记有关文段,请你分条列出季先生"执着"爱国的表现。(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人物传记在写法上有"传"有"评",请你用概括性语言分析评价本文是如何处理"传"与"评"的关系的。(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 季老是誉满国内外的学术大师,他的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请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我们应该向季老学些什么。(8分)
参考答案:
⑴ C(“对异国恋人一往情深”以偏概全,文中写“在痛苦中抉择……克服了自己……”)、D(“做法也是正确的”错,季老的意思是,他们的行为“是可以理解和原谅的”)。(5分)
⑵ ①求学中:求学清华时,加入赴南京要求蒋介石抗日的请愿行列,到农村宣传抗日,留学德国时,发奋学习多种文字,以优异成绩告慰祖国。
②治学翻译上:回国到北大工作,不断开创学术研究新领域新课题,忘我地献身于学术研究,用学术报国。
③改革开放新时期:在中国文化研究、比较文学、东西文化交流、梵语与佛教史研究等十多个领域取得辉煌成就为祖国的文化事业建树了丰功伟绩。(6分)
⑶ 文章的前七段是“传”,主要从爱国、做事、做人、等方面选取求学时期、归国之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具体事例进行叙写,突出人物的精神人格和学术成就。第八段是“评”,从总体上评价人物的精神品质和学术成就。(6分)
⑷执着的爱国精神;勤奋严谨的治学精神;宽容博爱的待人胸怀;真诚做人认真做事的品德;强烈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坚毅的气节和情操;西方人文主义知识分子的自由独立精神,尊重个性和人格平等观念;开放创新的意识(每点1分,意思接近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