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的双龙洞》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今天,语文网小编跟大家分享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堂实录。课堂实录是一种鲜活的教学资源,通过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堂实录情景再现,教师们可以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讨,可亲、可近、可学、可用,非常有益处,一起来看看吧!
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堂实录由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师:这是——
生齐答:金华的双龙洞。
师:叶圣陶爷爷曾经游览过这,还写下一篇游记。(板书课题)
师:记金华的双龙洞。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齐读课题。
生齐读:记金华的双龙洞。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地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开始吧!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好,大部分同学都读好了,有的同学甚至还读了第二遍。好,读好的同学,我们先看看这个词。谁来读一读?请你来。
生1:蜿蜒。
师:全班一块儿读。
生齐读:蜿蜒。
师:其实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在长城这课中见过,请你读。
生2:美丽的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师:蜿蜒,再读过一遍。恩,好的,你们看,这就是蜿蜒的长城,那蜿蜒是什么意思呢?
生:蜿蜒以前是比作蛇的,现在比作弯弯曲曲的路。
师:你说得不错,蜿蜒就是形容弯弯曲曲延伸的样子。那么在这篇课文中,用蜿蜒写什么?同学们,到书本上去找一找。
生默读课文。
生:在文中指,蜿蜒就是洞顶的双龙。
师:从哪知道的呢?读读文章中的句子。
生:首先当然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白龙,一条青龙。
师:哦,正是因为如此,这个洞才得名——
生齐答:双龙洞。
师:那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游览双龙洞的呢?别着急,在文中圈画出有关的词语,并且和同桌合作完成这张游程图。开始吧。
生自主学习。
师:可以和你的同桌说一说,讨论讨论。完成了吗?谁来说说你的游程?好,请这位同学,来,说说你俩合作完成的游程,看看老师黑板上的题目。第一个是——
生:第一次金华城—罗店—入山—小桥。
师:看清楚,这是哪儿啊?
生:洞口。
师:对了,这是双龙洞口。第五个是?
生:外洞—孔隙—内洞。
师:第八个是?
生:外洞。
师:第八个是哪?看看。
生:出洞。
师:对了,一个都不落,全说对了,真不错,老师建议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生鼓掌。
师:要是我们能把这些连起来说就更清楚了,来,对照课文内容,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互相说。
师:好,谁来试试?请你。
生:作者首先来到了金华城,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来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5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走进去就来到了外洞,到了孔隙,就到了内洞,最后作者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
师:你说的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真棒,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她。
师:你们瞧,金华、罗店、入山、洞口这是作者在去双龙洞的?
生齐答:途中。
师:外洞、孔隙、内洞这是作者正在?
生齐答:游览。
师:最后,原路——
生齐说:返回。
师:返回出了洞,通过游程图我们知道了作者的游览过程,游览的顺序也就是作者的写作顺序,你们看,简单地说,作者先写了在途中,再写了——
生:游洞。
师:最后写了?
生:返回。
师:大家刚才说的就是这篇课文的段落结构。同学们,游记除了交代流程,还要抓住景点的特点写出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还有感受到的。这就是游记文体的特点。那么,在游双龙洞中,哪一处景点最让作者感到好奇,感到刺激,留下的感受最深?
生:孔隙。
师:大点声,同意吗?
生齐答:同意。
师:一块读读这个词。
生齐读:孔隙。
师:孔是什么?想想,你说。
生:很小的洞。
师:小洞,窟窿,是的,那隙呢?你告诉大家。
生:隙是指很小的、很窄的。
师:很小很窄的。
生:洞。
师:是指洞吗?
生:缝隙。
师:缝隙、裂缝,说得不错,那把他们俩合在一起,孔隙是什么意思呢?你说
生:很小的裂缝。
师:没错,孔隙指的就是窟窿眼狭小的缝,那从孔隙这个词中,你知道孔隙这处景点的特点是什么吗?用你的话筒告诉我。
生:在很窄小的。
师:它的特点是—
生:很窄小。
师:说得好。你理解了这个词,那作者是怎样写出孔隙的窄小呢?请大家用心默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圈出重点词语。
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
师:好,我们一块来交流交流。谁来读你划的句子。好,老师看到你想举手又不想举,我把这个机会给你,好吗?来。
生1: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下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师:你找打的是这个句子,对吗?看看,是这个句子吗?老师希望你能再大声的、勇敢的再读一遍。
生1: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下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师:这两句话主要是写了什么?
生:讲小船很小。
师:是的,请坐。如果老师把这两句话稍稍改动一点,有什么不一样?后面那位男同学,请你说。
生:第一句写得显得小一点,第二句显示不出来。
师:是啊,下面这个句子也是可以的啊,可为什么还要多加两个小呢?就像你说的,突出了——
生:突出了小船的小的特点。
师:说得真好。短短两句话,竟然用了两个小字,作者就是为了突出小船的——
生齐答:小。
师:那你还从哪些词当中看出了小船的小呢?请你说。
生:并排仰卧,刚合适。
师:说说你的理解。
生:并排仰卧就是两个人仰卧在小船上,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
师:你平时乘过小船吗?小船,你走进去是怎么样的?应该是?
生:能乘坐几百个人的。
师:你说的是啊,咱们厦门的轮渡船就能容几百个人,对不对?可这只小船呢?
生:只能容两个人,而且是并排仰卧的。
师:你从仰卧和没法容感受到了小船的小,对吗?
生:对。
师:请坐。同学们,那作者仅仅是在写小船的小吗?
生:还有~~
师:仅仅是在写小船的下吗?看看这句,有点紧张,不怕,请坐。
生2:还写出了洞、孔隙的小。
师:写出了孔隙的窄小。你真会读书,我们来合作读一读好不好?
生:好。
师:怎样小的小船呢?
生: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师:作者来到孔隙处,看到这只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怎样小的小船呢?
生齐读: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师:作者没有用具体的数字写出孔隙的宽窄,而是用小船的小写出了~
生齐说:孔隙的窄小。
师:我们继续来交流,你还划了哪个句子?
生:好,举手的同学越来越多了,请你读。
生: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师:好的,老师也找到了这句话,同学们,你看这是本课的生字,一块儿读一读。
生齐读:臀。
师:臀是月字旁的字,这呀,还有几个字偏旁相同,这些偏旁的字说明和~~,一块告诉我。
生齐说:身体有关。
师:那你知道臀指的是身体的哪个部位吗?
生:指的是屁股。
师:是的,凡是和船底有接触的部位都写出来了,有哪些呢?从
生齐说:后脑。
师:摸摸你的后脑,到~
生齐说:肩背。
师:到~~
生齐:臀部。
师:到~~
生齐:脚跟。
师:没有一处不~
生齐:贴着船底的。
师:这样具体、细致的描写,让我们更直观的感受到孔隙的特点就是~~
生齐:窄小。
师:就请你读读这句话,就读出作者的感情吧!
生:我怀着好奇的心情独个儿仰卧在小船里,自以为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船就慢慢移动。
师:通过你的朗读,我感受到了你过孔隙的好奇和小心,还划了哪句呢?
生: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shì)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师正音:(sì)似乎。
生: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师:好的,你找的是这句。这儿有两个生字,刚才你读得很准,全班同学一块读读这两个词。
生齐读:稍微 额角。
师:同学们,这两句话主要写了什么呢?你说。
生:这两句话主要写了作者的感觉。
师:他有什么样的感觉?你圈出了哪些重点的词语。
生:稍微 一点儿 准会。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师:能抬起来吗?
生:不能。
师:一点儿都~~
师生一起:一点儿都不能抬起来,你是从这些词语里边体会到的。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作者的感觉。好,请这位男同学,就用你桌上的话筒。
生:我有感觉要是把头~~
师:眼前,读完整。
生: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师:这两句话写的都是作者的?
生齐:感觉。
师:作者正是用过孔隙的感觉写出了孔隙的?
生齐:窄小。
师:现在就让我们一块跟着作者乘小船,过孔隙。游客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你是怎么躺的?
生1: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才说一声“行了”。
师:游客们,你们都躺好了吗?
生齐:躺好了。
师:那你们是怎么躺的呢?从——
生齐读:从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
师:行了,那就开船吧!(音乐起)船慢慢地在孔隙中浮动,这个时候你有什么感觉?
生2: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师:是啊,此刻眼前昏暗了,可是我们还是能感觉~
生3: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都在朝我挤压过来。
师:你能不能动?
生3:不能。
师:你会不会动?
生3:不会动。
师:游客们,你们敢不敢动?
生齐:不敢动。
师:因为,我又感觉~~
生齐: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师:要是把肩背稍微耸起一点儿呢?准会?
生1:要是把肩背稍微耸起一点儿,准会(听不清)擦伤肩背。
师:那要是把脚稍微翘起一点呢?
生2:要是把脚稍微翘起一点,准会擦破裤子,擦伤膝盖。
师:那要是把臀部稍微拱起一点儿。
生3:准会划破衣裳,刺伤肚皮。
师:终于,过了孔隙啦!游客们,你又有什么感觉?从孔隙出来了,你的感觉是?
生1:我感觉那个上帝保佑我。因为我终于出来了,很让人激动,没受伤。
师:你的感觉呢?
生2:我的感觉是终于出来了,不用再胆颤心惊呢!
师:是啊,同学们,作者就是用见到的小船的小,这也就是他的?
生齐:见闻。
师:还有自己过孔隙的感觉,这也就是他的?
生齐:感受。
师:写出了孔隙的?
生齐:窄小。
师:读后,让人印象深刻,仿佛 ?请你说
生1:仿佛坐着小船进了孔隙,划出来了。
师:是仿佛看着作者进去吗?
生1:恩。
师:仿佛?你说。
生2:仿佛自己身临其境。
师:是呀,仿佛就像自己就到了那里似的,用上了一个成语,你说得很好,这就叫?
师生同说:身临其境。
师:其实在我们福建省也有多姿多彩的迷人的风光,你们瞧,这是福建武夷山著名的景点。
生齐:一线天。
师:谁去过?举举手,好,把手放下。那呀,有迷人的景色,看看,从一线天这个经典名称中你知道他的特点是什么吗?
生:跟双龙洞的孔隙一样,很小。
师:非常的小,而且还很?
师生同说:窄。
师:狭窄,窄小。那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课文第5自然段的写法,写写一线天。想想,在一线天,你看到了什么?过一线天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我们可以用上书本上的语句,也可用上平时积累到的,注意书写规范、整洁,开始吧!
音乐起,生练写,师巡视
师:好,这样,把你想写的说给大家听。你已经想好了是吗?来。
生1:我走在一线天里,抬头只看得见一丝天空,我侧着身子一步一步地往前挪,两边高耸的石壁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心里紧张得都快喘不过气来。
师:哦,写得多好啊!(场上响起了掌声)大家都禁不住把掌声送给你了,你用自己在一线天里看到的一条丝线似的的天空,还有自己被挤压的感觉写出了一线天窄小的特点,真好。还有谁想好了?说给大家听。好,请你来。
生2:顺着山石,我来到了福建武夷山著名的景点一线天,我抬头向上看,只看得见丝线似的天空,我想:这大概就是它叫一线天的原因吧!我走在狭窄的小路上,感觉左右两边的石壁离我越来越近,我又感觉要是自己在稍微胖一点,准会被卡住,过不去。(场上鼓掌)
师:同学们,听清楚了吗?他仿造了课文中的语句,还用上了自己积累到的,把一线天里看到的和感觉的到了写了出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
师:同学们,学过这种写法,我们不仅能写好一线天,还能写出自己游览过的每一处景点,那双龙洞的其他几个景点,作者又是怎样写出景点的特点呢,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下课。
生1:起立。
师:同学们再见。
生齐:老师再见,谢谢老师;
师:来,向台下的老师再见。
以上内容来自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堂实录。希望能帮助教师朋友们较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小编祝大家学习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