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极了”与“遭透了”》教材理解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妙极了”与“遭透了”》教材理解

1.学会本课的生字,能理解和正确运用由课文中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对儿子的第一首诗,父母是怎样评价的,思考为什么有这两种相反的评价,体会这两种不同评价对儿子的巨大影响。

3.结合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积累,理解描写儿子如何看待批评与赞扬的句子,懂得在生活中应如何对待批评与赞扬。

教学准备

1.课文插图(或课件)、录音磁带。

2.学生准备:

(1)用词典查不明白的生词。

(2)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教材简析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别人的批评和赞扬,你知道批评和赞扬对于成长中的我们都是必不可少的吗?你是否想过该如何对待别人的肯定与否定?《“妙极了”与“糟透了”》这篇课文中的故事一定能给我们许多启示。8岁时,“我”写下了平生的第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妙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透了”。妈妈的评价让我非常骄傲,而爸爸的评价却让我难过得哭了起来。成年后,“我”成为一位作家。“我”体会到了父母的不同评价对“我”的成长所起的重要作用。“我”体会到是父母教会了“我”如何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批评与赞扬,“我”为同时拥有不吝赞扬的母亲和直言不讳、严格要求“我”的父亲而深感庆幸。

这篇课文的对话很多,这些对话简洁明快,有鲜明的个性色彩。课文里的心理活动描写也很生动。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描写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一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体会对儿子的第一首诗,父母为什么会有截然不同的评价。难点是体会在生活中应该如何面对赞扬和批评。

建议本课用1~2课时完成。

解读与提示

*课文的题目把意思截然不同的两句人物语言用“和”字连在一起,容易激发阅读欲望。因此,可从题目入手导入新课。

*让学生熟读课文,在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将课文分成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引导学生精读。

*第1~14段:精读童年这部分,可着重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的语言、行为、心理活动的语句,弄清: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样;父亲是怎样评价的,我有什么反映。父亲和母亲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妙极了”是母亲的评价,这句评价感情色彩强烈,母亲看到8岁的“我”能写诗,借此机会,赞赏“我”,鼓励“我”。“糟透了”是父亲的评价。父亲注意的不是“我”写诗的行为而是理性地看待诗本身的质量。在这里,父亲说的“糟透了”,可能是想给孩子一些警告,更有助于他的健康成长。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及时把握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尊重学生的独特的阅读体验。如学生能体会到父母的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教师应加以肯定。

赞不绝口:赞美的话说个不停。形容对人或事物十分赞赏。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直截了当:(言语、行动等)简单爽快。这里指父亲的评价简单、爽快而明白。

*固执:古板执著,不肯变通。

*第15~17段:

第15段:几年后,“我”重新读那首诗,发现“它果真写得很幼稚”,“我”将自己的小说拿给爸爸看,这些都说明“我”已认识到爸爸的评价是对的。

第16段:成年后“我”成为一名作家。“我”庆幸自己有不吝赞扬、精心呵护“我”自信心的母亲,又有严格要求“我”的父亲,他们教会了“我”如何面对生活中的“肯定”与“否定”。庆幸:为事情意外地得到好的结局而感到高兴。可抓住这一词语引发学生思考:“我”庆幸什么?“我”为什么庆幸?

*作者体会儿时的幸运,一是因为“我”有个常常鼓励我、赞扬我的母亲,她常常肯定“我”,给“我”力量和自信;二是因为“我”还有一位严厉的父亲,他的批评和教育,使我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并获得更大的进步。

*作者体会到父母教会了自己如何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批评”与“赞扬”。正确的态度是:第一,在面对批评时仍然要勇往直前;第二,在受到赞美时绝不能骄傲自满。

这一段的最后一句是一个长句子,要让学生多读几遍,联系全文谈谈自己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并将句子抄写在摘抄本上。

直言不讳: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没有丝毫顾忌。

*第17段:读课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思考并与同学交流: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赞扬和批评?

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

跋涉:跋山涉水,形容旅途艰难。

*课后第2题:帮助学生理解妈妈和爸爸的不同评价对我的成长都是必要的,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学生在回答第二个问题“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并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适时指出学生认识中的不足,但不必强求统一的答案。

*课后第3题:结合课文的学习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抄写,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选做题:这道题的设计意在对课文的学习做适度的拓展延伸,将学生所获得的情感体验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建议教师在学完全文后处理,也可以此为主题开展班队活动,或作为课外作业完成。学生可以口头演讲,也可选择将自己的看法写下来。

查看更多
【《“妙极了”与“遭透了”》教材理解】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380519/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