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检阅精品教案八(附点评)_教学反思_教后感_案例_课文_课堂实录,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教材简说
这篇课文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课文的思路很清晰:先是交待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背景,然后细致描述了两个场景:儿童队员准备参加国庆检阅,商量怎么解决一件“棘手的事”;国庆节那天儿童队员参加检阅的情景。
课文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很突出。集中体现在文中细致的心理描写:刚开始,大家都很犹豫,很矛盾,不知道怎样解决该不该让博莱克参加检阅这个难题。又想使自己的检阅队伍整齐划一,又不想伤害大家的好伙伴博莱克。还是队长打破了僵局,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方案,并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大家的心情由忐忑不安到激动自豪,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变化过程。
课文的语言描写也很有特色。从文中几个人物的对话中,可以看出他们鲜明的个性特点,人物形象比较丰满。
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的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本课语文学习的重点。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孩子真棒”“这些孩子真棒”的深层含义是学习本课的难点。另外,课文洋溢着浓浓的现代意识和人文关怀:要自尊、自强,要尊重每一个个体的平等权利,使学生在阅读时初步感受到这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学习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俱乐部、鸦雀无声、截肢、队伍、沉默、局面、羡慕、情不自禁、隆重、主席台、观众、纠正、淹没”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体会队员们美好的心灵。感受大家对残疾人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的个性品质。
4积累课文中好的词语。
三、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告诉学生学校即将开春季运动会的消息,回忆运动会上入场式的场景。
2体会“检阅”一词的意思(板书课题“检阅”)。
3看课文教学插图,仔细观察画面,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
二、整体感知,初读体验
1课堂最美的琅琅书声,请大家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然后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读书时间三分钟。
课堂上给足三分钟读书时间,希望各个层次的学生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能有不同的提高。差生可以读通读流利,优生可以读出自己的感悟。
2 汇报交流思考的问题:谁来用一句话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这一步的问题设计失误,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本想让学生谈谈整篇文章读下来的感受和问题或者是收获,如果这样设计可以很快理清“检阅”的背景以及相关信息还有学生关注的问题,也可以奠定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根本基调。这一环节没有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脉络,从整体上去把握对教材的初步感悟,是没有以学生为主体没有挖掘出教材深度的第一失误!
3谁愿意把自己刚才读得不太流利的词语或者句子再来读给大家听听。
本课要求认的字大多是形声字,比较简单,可以由学生自主识记。学生有简短的课前预习时间,所以课堂上只根据学生所需对生字词作了简单处理。
4 齐读课文,检查是否读正确、流利。
三、切入重点,深化体验
1 讨论:刚才我们从画面中和课文中已经知道,这次检阅在儿童队员中发生了一件与一般的的检阅不同的事。“这件事”指什么事,为什么说是一件很重要、很棘手、谁都不愿第一个开口说的事?
讨论这一环节时,我自己课前准备不充分,还没有好好读透教材,所以引导感悟也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就事论事,忽略了应着重引导孩子们从第2—6自然段体会儿童队员当时的心理。在此地驻足停留反复表面朗读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以致于这堂课容量太少!
其实课文线索很明晰,可以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引导学生逐步体会人物的心理变化。如,“还有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游行检阅时博莱克怎么办?”揣摩这名队员的心理状态,他一定很犹豫,很矛盾,虽然心里清楚,但大家都不愿开口说这件事,说明这名队员是有一定的勇气的,打破了沉默。
“劝他不去?要不把他放在队尾?要不就把他藏在队伍中间?可是跟他怎么说呢?谁去跟他说呢?”这一段落细致描写了儿童队员们的心理活动:大家都心存顾虑,不知道该怎么安排拄拐的博莱克。
应该点读细读这些段落,评价读得怎么样,引导读出为难的语气,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为难才能突出队员们战胜为难的美好心灵。所以这个环节的处理没有上出语言文字的厚实感起伏感,这是课文没有挖掘出深度的第二失误!
2 既然事情这么棘手,想必这次检阅照理说应该不会很精彩,可是故事的结果我们已经知道了,请大家看课文最后,观众是怎么评价的,请找出来读一读。
指名读这两句话。引导读出观众赞赏的语气。
“这个小伙子真棒!”一名观众说。
“这些小伙子真棒!”另一名观众说。
记得老师曾经教过:课堂设计要追求简洁流畅的系统美,阅读课要上成圆形的课,先找出一个支点,再拉出一条主线,最后画成一个圆!
以前总是不懂教学的真缔,听了也似懂非懂。最近潜心钻研教学,才有点滴所悟:语言是语文之“根”,语文课要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积累、运用中寻求语文味。而朗读是感悟、积累语言的重要手段。朗读训练要真正收到实效,在教材的处理上,点的选择尤为重要。点要选准要选巧,要挖得深才能读出语文味,才能为整堂课的阅读教学定下基调。
所以,在课前有限的备课时间内,我迅速浏览教材,在教材处理上打破常规的教学步骤,利用文中起因和结果出乎意料不合常理的独特着眼点,用一句“既然事情这么棘手,想必这次检阅照理说应该不会很精彩,可是故事的结果请大家看课文的最后,观众是怎么评价的,请找出来读一读。”直接切入重点,紧抓观众的“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这两句赞赏的话,这就是一个“定点”的过程。(但是忘了板书出示这两个重点句也是教学上的失误!)
定好了这一个独特的语言点,然后才能以点带面,点面结合,体现出朗读指导的实效来,从而达到文与意的真正融合,让阅读教学丰厚圆融!
3带着问题研读课文:观众为什么这样说?他们到底怎么棒?
(1) 自读课文找找理由,读一读,划一划,想一想。
(2) 重点研读——博莱克的“真棒”:
☆一生读课文第12自然段。
☆指导读出“棒”的语气:如果你是当时在场的观众,请你用赞赏的语气描述你看到的场景。
☆指导理解博莱克当时的心情:如果你是博莱克,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抓住重点词语:(忘记、全体)读出博莱克身残志坚,自信无畏,当时忘记自己,只记得为全队和国家争光的心情。
☆引导想象并诵读这段话。
☆他是个残疾人,却走在队伍前面,走得那么好,又那么精神。怪不得观众会情不自禁地说——引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这一段的朗读指导,紧抓“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一独特的语言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层层深入进行朗读指导,体现出实效,从而达到文与意的真正融合。如:
第一步,指导读出“棒”的语气:如果你是当时在场的观众,请你用赞赏的语气描述你看到的场景。第二步,指导理解博莱克当时的心情:如果你是博莱克,你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第三步,抓住重点词语:(忘记、全体)读出博莱克身残志坚,自信无畏,当时忘记自己,只记得为全队和国家争光的心情。第四步,引导想象当时的情景并诵读这段话,把画面与文字相融合。第五步,怪不得观众会情不自禁地说——引读:“这个小伙子真棒!”
通过五步朗读,是为了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认真咀嚼,升华对课文主题的理解。博莱克并不因为自己是个拄拐的少年而感到自卑,从课文朗读中中,我们可以感悟出,他是一个自信的、对生活充满热爱之情的孩子。他的神情是那么专注,“肯定忘记了自己在拄拐”,“他同全队保持一致,目视右方,睁着大眼睛望着检阅台”,完完全全地融入了儿童队员的游行队伍,他的自尊、自强,使人们不由得发出了“这个小伙子真棒”的感慨。
4 (小结:不!应该是这些小伙子真棒!棒的不仅仅是博莱克,还有他们的队长,没有队长的提议,就不会有队伍中这个雄赳赳气昂昂的博莱克。棒的还有他们的队员,没有队员的支持,也不会有队伍中这个雄赳赳气昂昂的博莱克。下节课我们再来好好欣赏这些真棒的小伙子!)
因这是第一课时,而本堂课需要两个课时,所以对“这些小伙子真棒!”这一个“定点”带出的面没能进行朗读感悟,所以不能看出整堂课一个圆的效果来,这是阅读课容量安排的遗憾!在结尾时只能匆匆埋下伏笔。
陈昭君评语:
整个课堂,教师能引导学生设身处地考虑文中人物的处境,体会他们的心理,并以有感情地朗读表现他们的心理。课文线索明晰,教师也善于抓住主要问题帮助学生理清条理。特别是提问到:这件事这么棘手,可后来却得到了观众的称赞,怎么回事?这样设疑,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习热情,而且也为本课提炼了一条主线,使师生在共同讨论中,升华了对主题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一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同样,学生过多的齐读,也影响了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和自身独特的体验。
庞春容评语:
听了丁宁老师执教的《检阅》这堂课,我想把留在脑海里最深的两点感受写写。
1、教师在“用教材教”。新课程倡导开放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教师把握教材的切入点很有创意。从“我们学校运动会检阅”适时引入教材内容,学生很容易从自身生活经验谈出自己的不同感受。教师这一创造性利用教材开发了学生思维空间是课堂上的亮点。
2、教师关注“读”。语文课堂离不开读,有读才能有所悟。但值得思考的是我们老师怎样有效地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学生每次读书的感受、读书的目的、怎样达到读书的目的等,即读书过程更应该关注。这样,学生知识的形成,情感、价值的体验就有了深一层的高度。如:老师整堂课要学生齐读的次数较多,我觉得齐读不利于教师具体指导学生阅读质量。
朱小园评语:
首先,丁宁老师的课堂语言亲切,富于教育性和鼓励性,使听课的人如沐春风,我想作为她的学生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尤其是对于学生的发言,她总是非常耐心地听完并加以引导,如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一名学生讲得不是很准确,她就提示学生:“你可以在前面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加进自己的想法”,使学生的回答更有效。
其次,在这堂课上,学生读得很充分,真正做到了在读中感悟。第一遍是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得正确、通顺,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二遍读是要学生有针对性地读,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碰到读不通的句子反复读,在这一环节中,令人感动的是老师也跟着一起读,读得投入,激昂。再后面的读是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寻找答案的读,教师以读代讲,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读中感悟。
然而课堂永远是一门缺憾的艺术,在这堂课上也如此。在比较两个句子:“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时,教师还是略显急躁地自己将句子的重音读了出来,也许这样节约了时间,但却剥夺了学生自己发现的机会。
徐国丽评语:如果再有5分钟
听了丁宁老师的课,再一次感到教师基本功扎实,语文底蕴深厚,不愧是久经杀场的老教师。
本节课教师导入环节能紧紧结合我校实际,从“运动会检阅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入手引出课题,再抓住重点段落进行课文分析,
教学思路比较清晰。教师在分析课文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朗读,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特别在指导朗读“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两句话时,读得很到位,让学生体会到一字之差,表达的意思却大不相同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