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7

考前练习

高考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7

高考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7

(★★★★)阅读陆游的《鹊桥仙?夜闻杜鹃》,完成3~5题。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①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②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阅读提示: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南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官,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

注:①惊残:惊醒。②故山:即家乡。

3.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景象?诗人描绘这样景象的目的是什么?

答:

4.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答:

5.词的最后两句“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表达了诗人怎样一种思想感情?

答: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6~7题。

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①,田园荒后尚征苗②。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注:①纳税:缴纳丝税。②征苗:征收青苗税。

6.①诗人在首联生动地刻画出山中寡妇的形象。第二联中用和

两个词表现了人民的不堪重负。

7.诗人在第四联中生发的议论,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8~9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8.这首词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意境和氛围?

答:

9.“路转溪桥忽见”,“忽见”的是什么?是溪桥吗?并就此简要谈一谈诗歌在用语上的特点。

答:

附:参考答案

难点磁场

1.(参考)两诗中形象不同。李纲《病牛》:此牛在未病之前耕耘过许多田地,让人收获过千万担的谷物。在它老病时,却遭到冷遇,没有谁来同情它。到了最后病牛只能空怀有“但使众生皆得饱”的良好愿望。这是一个流尽血汗仍愿奉献到底的崇高形象。

孔平仲《禾熟》:此诗中的“老牛”在完成自己一年的耕作后,从“禾黍香”“谷登场”的丰收中获得了“粗了耕耘债”的轻松与满足。正悠闲自得地享受看主人给自己的奖赏,它不争不怨,知足而乐,随遇而安。这是一个知足而乐,悠然自得的形象。

2.(参考)这两首诗所反映的思想境界也大不相同。李纲诗中的病牛正是自己形象的写照,诗中倾诉的是为国为民不惜自身的情怀,是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

孔平仲是一位颇具才气的诗人,从个人思想情感来说,他没有什么抱怨情绪,能够心安理得地接受眼前的一切。

歼灭难点训练

1.(参考)内容:救物济世;真:敢于说真话的正直之士

2.封建社会中失意潦倒而又清高悲愤的知识分子

3.(参考)前三句描绘了春晚寂静、昏暗、风雨凄迷的景象。它是为词中的主角“杜鹃”的出场所做的铺垫。(或:景语皆情语,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世和凄凉心境作铺垫)

4.衬托(或:烘云托月),好处是以“静”突出杜鹃悲切的叫声。

5.表达了词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6.贫困孤苦“犹”“尚”

7.(参考)揭示出统治者的赋敛剥削无处不到,表达了对人民的同情,对统治者的不满,深化了主题。

8.(参考)这首词记诗人一次夜晚在乡村行路中所见到的景象及所感受到的情趣,创造了一种既热闹欢快又清悠宜人的境界。

9.(参考)“忽见”的是“旧时茅店”。“旧时茅店”在“忽见”之前,更显夜行人的惊喜之情。诗歌用语有一定的跳跃性,为了情感表达、音节韵律等的需要,常运用颠倒词序等方式,以达到独特的效果。

翻译文言语句

从2002年开始,文言翻译采用主观题型,提高了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其难点主要在对重点词语的准确理解,对文言句式或固定格式的正确处理,对语句整体语意的总体把握等。

●难点磁场

[试题1](★★★★)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文后各语句。

子仪事上诚,御下恕,赏罚必信,遭幸臣程元振、鱼朝恩短毁。方时多虞(指国家内忧外患不断),握兵在外,然诏至,即日就道,无纤介顾望,故谗间不行。破吐蕃灵州而朝恩使人发其父墓,盗未得。子仪至泾阳来朝,中外俱有变。乃入见,号泣曰:“臣久主兵不能禁士残人之墓,人今发先人之墓,此天谴,非人患也。”朝恩又尝约子仪修具(指赴宴),元载使人告以军容将不利于公。其下衷(贴身内衣,引申为穿在里面)甲愿从,子仪不听,但以家僮十数往。朝恩曰:“何车骑之寡?”告以所闻,朝恩泣曰:“非公长者,得无致疑乎?”

把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天谴,非人患也。

译文:

②非公长者,得无致疑乎?

译文:

[试题2](★★★★)(原文见难点18选文一)

翻译文中画横线语句:

①遂倾心推奉,潜有兴复之志

②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案例探究

[案例1](★★★★★)(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此题在第Ⅱ卷)

①其李将军之谓也?

②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能力层级为B级。

知识依托:文言词语、句式等方面知识的积累。

参考答案:(1)大概是说李将军的吧?或: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2)到死的时候,天下熟知与不熟知他的人,都为他竭尽哀悼。

错解分析:主要存在问题有两点,一是对第一句的固定格式翻译不准确,二是对“知与不知”后的成分未能合理补出。

方法技巧:①句主要涉及对文言固定句式的理解与翻译,原句是以疑问的形式表达一种肯定性的推断,“其”表推测,可译为“大概”;“谓”,说也。翻译时要尽可能传达原文的语气特点。②句中有省略,而且省略的是中心词,“知”指“知之人”,“不知”指“不知之人”,这种情况在《出师表》中也有例句,如:“宫中(之吏)府中(之吏)俱为一体”,“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之地)”,等等。这种情况在翻译时要补出来。

[案例2](★★★★★)(2002年北京高考试题)

把下面一段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

管仲曰:“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②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能力层级为B级。

知识依托:文言词语、句式等方面知识的积累。

参考答案:①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却使鲍叔更加困窘(或译为“却使事情更加糟糕”),但鲍叔不认为我愚蠢,他知道时运有好的时候,有不好的时候(“时”译为“运气”“利”译为“顺利”也对)。

②人们不赞美管仲的贤明却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天下”译为“天下人”“知”译为“了解”也对)。

错解分析:此题翻译不准确主要有两个问题:1.不了解语段的整体内容与倾向。2.对二句中的“多”的意思理解错误。

方法技巧:翻译时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把握文章整体内容(思想倾向、故事大意、主要细节等),二要对具体的语句进行逐词落实。

查看更多
【高考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7】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379724/
考前练习推荐
热门考前练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