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诗意化的多维课外阅读模式

教学分析

构建诗意化的多维课外阅读模式

构建诗意化的多维课外阅读模式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初探

语文是美好的。

语文学习是美妙的。

不管把语文界定为什么,语文永远是最基础、最博大、最富文化内涵和最具人文色彩的学科。

带领学生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是我们语文教师神圣的职责。除了站好课堂上的四十分钟,我们还应关注孩子的课余生活,努力让他们的课余生活因语文而更加美好。

课外阅读就是一个美妙的捷径。

课外阅读使语文变得丰盈。学习语文,“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学习语文“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诗人杜甫觉得“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语言学家叶斯大林帕森主张“把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海洋中去”;作家高尔基认为“我读得越多,书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变得更加光辉,更加美丽。”

著名语文教育家吕淑湘先生曾讲过:“课外阅读对语文课来说,决不是可有可无的。”

“笔参造化神始足,腹有诗书气自华”。

因此,我们可以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多条途径构建诗意化的小学生课外阅读模式,引导学生喜爱阅读,迷恋阅读,在课外阅读这个大花园中流连忘返,乐此不疲。

一、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探究作者思绪的阅读

现代阅读观认为,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文本是作者心声的流露,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也就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碰撞的过程,是从语言文字中汲取精神力量的过程。文本与人本的交融,才能支撑起语文天地斑斓广阔的创造空间。探寻作者思绪的阅读,启迪孩子作者心灵的相通,走进作者的心灵深处,这是诗意化阅读的美妙的诗篇。

1、搜集信息,阅读信息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当我们看到一则文字材料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了我们的阅读过程,哪怕是一个说明,一则新闻。因此,我们在教学新课之前,往往都要求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查找资料,在查找、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去阅读、思考。

2、扩展延伸,拓展阅读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阅读总量在400万字以上。”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根据作者、根据文章主人公、根据体裁、根据单元训练点、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态引进大量的补充教材,让优美的文章滋润孩子的心灵,陶冶孩子情操,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精神和人格。例如我们学习朱自清的《匆匆》一文,由于年代久远,生活阅历完全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我们提前一周让学生搜集有关朱自清生平及他的一些文章,了解他的经历,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刻含义。课后,我们又补充他的另外一些作品,开展“走近朱自清”的综合学习,通过说生平、讲故事、读文章、听朗读等形式了解朱自清,从而加深对《匆匆》一文所表达的青年朱自清刚觉醒时对前途的迷茫、困惑的理解。再如,学习《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补充了《今日丹麦》《安徒生之为安徒生》等文章,拉进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引导学生客观全面地解读文本,解读丹麦这个国家,解读作者安徒生。

二、江上层楼翠蔼间,满帘春水满江山

——打开视野入佳境的阅读

好书美文如久旱甘霖,酷暑凉风,对人的心灵起着浸润、净化的作用。我们注意营造读书、爱书的氛围,引进大量的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走进阅读的空天阔海,让他们在书中与历史对话、与高尚交流、与智慧撞击,从而打下沉实、厚重的文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打开学生视野,引领孩子“登高望远”,这是诗意化阅读的动人的诗句。

引领孩子走进书的海洋,走进学校的图书室,走进班级的图书角,走进街上的书店,走进政府的图书馆,在书的海洋中徜徉。

让孩子一走进学校,就能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家庭作业主要就是读书,童话、寓言、漫画,只要肯看就行。

让孩子与书为伴,读名著、读儿童小说,订阅儿童杂志,还可以看爸爸妈妈看的适合孩子读的书,与老师、同学、家长交流读书的体会。

为孩子寻找文质兼美的文章作为他的第二本教材,人手一份,大家都去寻找,不仅读文学作品,也读科技、历史类的文章;不仅读散文、故事、童话、寓言,也读戏剧、小品;不仅读中国的作品,也读世界各国的作品;不仅读中国现代的作品,而且读中国古代的作品。让这些美文成为他们生活的向导,写作的拐杖,精神的力量,想象的翅膀……

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追寻民族文化的根的阅读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之中,处处充满了创造精神和民族智慧。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课程弘扬祖国优秀文化和吸纳人类进步文化的基础作用,使学生从小扎下民族文化的根,并由此培养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同时,又要具有先进、开放、多元的文化精神,让学生在语文中体味中国语言的丰富和多彩,体味中国人思想的广博与深邃,体味民族精神的深邃与永恒。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追寻民族文化的根的阅读是诗意化阅读永恒的诗句。

1)诵读古诗,品味古代诗词的悠远、豪放、瑰丽、浪漫。我们利用早读课的时间,开展“今日古诗”诵读活动。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学生诵读古诗的范围不断扩大,他们的文化积淀也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厚重。

2)“读千古美文,做谦谦君子”。国学中经典的文辞句段,犹如酷暑的缕缕凉风,山涧的汩汩清泉,沁人心脾,唇齿留香。经典文化导读的作用决不仅囿于学识拓展的狭窄范围,它更多地对于孩子的人格成长,发挥

“长善救失”的功效。我们在每节课前的几分钟学习“每日益言”的时候,就不失时机地引进了《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增广贤文》等国学经典让学生诵读。每天一句,日积月累,循序渐进,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修其身,养其性。

为使经典美文的学习能深入孩子的心灵,我们还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诗王评比”“读《三字经》,做现代人”“《千字文》背诵大比拼”等活动,以生动活泼的谐趣牢牢吸引孩子国学诵读的欲望。在五一班举行的“诗王评比”中,李天宇一口气背诵了130多首唐诗宋词,勇夺“诗王”桂冠。孩子们背诵《千字文》更是兴味盎然,课间时也有三三两两的孩子在一块背诵。他们把背诵作为了一种好玩的游戏,“糜有不鲜,鲜克有终”,耳濡目染,水到渠成。

四、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追踪成长足迹的阅读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不可替代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有着无穷潜力的生命个体,就好比是“心似百花开未得”,就待我们教育工作者为他们创设生命自由生长的环境,让他们能够“年年争发被春催”。学生本身就是取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我们要努力挖掘这个巨大的宝库,实现学生的“自育”与“互育”。为此,我们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文章,使之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活水”,“催发”他们创造的潜能,这是诗意化阅读的独特的诗句。

1、阅读学生自主编辑的班刊。

班刊是由学生自己选稿、自己编辑,自己出版的一份“非正规刊物”,但由于班刊的编者、作者、读者都是朝夕相处的同学,学生对于自己的这一份刊物十分喜爱。我们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学生自主编辑出版班刊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班刊由最初的只有几个人的稿子到今天全班大多数同学的稿子;从单一的栏目到今天的栏目众多;从只是习作到包含科技小论文、小实验、小幽默;从封面封底的“移花接木”到学生自己创作。孩子们拿到班刊大反应是爱不释手,一读到底,百读不厌,它的效果是令人欣喜的。

2、阅读学生编辑自己的作文集。

让学生“编辑自己的作文集”,把自己一学期以来的所有作品(包括周记、日记、练笔、考试作文等)进行整理、修改,或打印,或手写,编辑自己的作文集,开学后就留在班级的图书角,作为大家课余阅读的书籍。这不仅是一个整理的过程,还是一个展示的过程,接受检验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我们发现,学生编辑的作文集有许多闪烁着新思维火花的地方,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是一个很好的反思与借鉴。

语文学习要关注文化,关注生活,关注人生。

语文学习要有文化的内核,要有生活的外延,要参以人生的阅历和生命的体验。

一言蔽之,语文学习是诗意的建构。语文课外阅读不应是机械的,不应是强制的,不应是单一的,它应该是学生心灵的呼唤,个性的张扬,人文的回归,是至善至美的诗意化阅读的宏伟篇章。

查看更多
【构建诗意化的多维课外阅读模式】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377566/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