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首诗歌,主要写了能促使万物生长,少年儿童在中植树,绿化祖国。
全诗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轻柔细密的特点、滋润万物的作用和小朋友在雨中植树,绿化祖国的活动。
本课教学重点是学习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通过多种形式,了解的特点和作用。准备纸和画笔。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醒、蒙:是后鼻音。
洒:声母是s,不是sh;右边是“西”,不是“酉”。
醒:左边是“酉”,不是“西”。
蒙:秃宝盖下不要丢掉一横。
2.写字教学。
本课生字中带有三点水的字较多,可归类指导,使学生掌握这类字的写法。
染:下面“木”字的横是长横,撇、捺要伸展,把上面的部件托起。
蒙:共13画,注意下部要尽量写得紧凑。
(三)词句教学
理解词句,可先让学生自己朗读诗歌,再想一想课文写了中的哪些特点,然后结合课文和观看投影片理解。“飘、洒、落、降”,写出了轻柔细密的特点。“点红”是指桃树上开满了粉红色的花朵;“染绿”是指柳树发芽,长出嫩绿的叶子;“滋润”是指庄稼得到雨水的灌溉;“唤醒”是说青蛙经过冬眠醒来了。
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来领悟的特点和作用。
读一读,写一写下列词语:
飘洒 点红 染绿 唤醒 淋湿 庄稼 蒙蒙细雨
(四)朗读、背诵指导
句式相似、节奏感强是这首诗的语言特色。要引导学生把读和悟融为一体,边读边展开想象,让学生在朗读时感受细微绵密的特点,以及使万物恢复生机、充满活力的作用和小朋友把握时机,在雨中绿化祖国的行动。
全诗四次出现“沙抄”,要读得稍轻、稍慢,前后略做停顿,给人以想象的空间,人感受到它“润物细无声”的特点。“细如牛毛,飘飘洒洒”,可利用挂图、多媒体演示唤起学生的回忆,让学生以轻柔缓慢的语气读出的特点。
“点红、染绿、滋润、唤醒”四个动词要读得清晰而略微拖长。鼓励学生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充分地读出来。
在分句朗读基础上,引导学生按飘洒、滋润万物和绿化祖国的顺序,进行背诵。
(五)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词语解释
沙沙 的声音。
如 好像。
树梢 树的末端。本课指树枝。
柳芽 从柳枝上刚刚长出的嫩芽。
点红 促使桃花开放。
染绿 本课指促使柳芽变绿。
蒙蒙细雨 雨点很细很密的小雨。这是的特点。
飘飘洒洒 雨细如毛,飘飘悠悠下落。
沾湿 使衣服有一点湿,而不是“淋湿”。
绿化 种植花草树木,美化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滋润 增添水分,促使庄稼长得更快更好。
课文理解
这首诗先讲的样子“细如牛毛”。接着讲了对万物生长的好处:使桃花盛开、柳树发芽、庄稼滋润、青蛙醒来。最后讲了一下,我们又可以种树了,又可以加入绿化祖国的行列。我们少年儿童要抓住春天的大好时机,多多种树,美化我们的祖国。
重点词句
“飘在果林,点红桃花;洒在树梢,染绿柳芽;落在田野,滋润庄稼;降在池塘,唤醒青蛙。淋湿我的帽沿,沾湿她的花褂。”
这一段话,具体描绘了给大自然和人们带来的神奇、美妙变化,字里行间洋溢着同学们对的无比喜爱之情。
教学设计示例
7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由要求学会的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通过读文,了解的特征与作用,教育学生珍惜春光,开展种植活动,为绿化祖国做出贡献。
教学步骤
(一)欣赏歌曲,揭示课题
1.放歌曲《沙沙》,学生边听边想歌曲中唱的是什么?
2.学生自由谈。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读课文,画出不容易读准、读好的生字词反复读。
2.默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3.学习生字词,小组内读卡片。
(三)议读
1.同桌读,互相正音,评议,教师相机指导。
2.小组合作学习,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交流,组内不能解决的,全班交流。
(四)感情朗读,并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1.教师范读,学生听老师的语气、语速和节奏。
2.学生练读。
3.朗读比赛:各小组选一人参加全班的比赛。
4.教师发评分卡。
5.师生共同评议。
(五)结合插图,品词析句,理解课文
1.学生提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教师梳理共性的、有价值的问题。
3.师生互动,实破重点、难点。
(1)有什么特点?
点击课本,结合图让学生认识到:“飘、洒、落、降”写出了轻柔细密的特点,通过对“点红、染绿、滋润、唤醒”等词语的理解。
(2)让学生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生动以及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配乐朗读全文
1.放音乐,点击课本,展示《图》。
2.自由练读。
3.学生配乐朗读。(指名)
(七)扩展练习
1.想一想,还飘落在哪些地方?它还带来了哪些变化?
2.搜集描写的古诗、儿歌、歌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