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新课程低年级识字量大
新课程低年级识字量大,我觉得是好事。恐怕大家的担心之处,一是学生会遗忘,二是识字考试考不好。
引用崔峦老师的话:“要依据课标,准确把握两种识字要求。要求认识的字,只要求认识——在本课认识,放到其他语言环境中也认识,不抄、不默、不考。”注意“不考”两个字。
学生认了字忘记了,这很正常。可以想一些办法让他少遗忘,例如多认认生字卡片,多读书、搞一些识字游戏等等。如果认为学生认识了就应该记住,这是不符合认识规律的。以后学生还要和这些字见面,多见面就记住了。再说我们大人都经常会忘记一些字,为什么小学生就不允许呢?
老师们还普遍反映新教材识字量大,说期末考试时许多学生识字量达不到要求怎么办。他们的担心有道理,但是应该看到,传统的评价观是引起这种看法的重要原因。一说到认字,总要让孩子一个一个地认字,一次认几百个字,谁受得了?大人们还经常有不认得的常用字,有一下子不会写的常用字,为什么要让孩子们那样去认字?何况是一个一个单独的字,没有语言环境,生活中谁这样认字?
我觉得测查学生的认字可以分散进行,适当集中。“分散进行”就是在复习期间,把一册课本要求认的字分为3~4次测查。也可以是平时2~3个单元一测,期末就认为测过了。“适当集中”认字时可以只选一部分字测查,比如50个、60个字。要尽量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测认字,如在词语、短句中或阅读中认字。认字要给学生以宽松的环境,可以在小组里互相测认字,认错了可以再认。同学之间还可以适当地给予帮助,隔一段时间后再认。这样,认字测评的过程就不仅仅是认字,而且是三维课程目标全面检测的过程,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过程,这本身也是在培养学生诚信的品质,在学会与别人共处。另外,集中测查还可以读一篇短文,短文中要含一定量要求认得的字,也有学生没有学过的字。这种测查最符合实际使用汉字的情景,学生在阅读中有不认得的字就要想办法。课标不是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吗?
我还觉得,不要以学生一下子把四百多个生字全认会为标准,认会其中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就算通过了。还可以看看学生自己在课本以外认了多少字,也算到他的识字量中。
识字量大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不要斤斤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关键是要从孩子的终身发展来认识识字量多的问题,来处理测查认字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