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和特殊句式的规律
分析作者对虎丘中秋月夜的描写,体会他不为官的心情。
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生动细致的描写方法。
重点学习中秋游人如织和月夜斗歌的场面。
对文中思想感情的理解。
教学建议
1、这是一篇教读课文,篇幅短小,语言浅近,课前注重预习,熟读课文。
2、教学中可采用美读的方法,体会文中写景的妙处。与《赤壁赋》对比阅读,注意能力的迁移。
课前准备
1、正音:高岩邃(sui)壑(he)倾城阖(he)户下迨(dai)靓(jing)妆丽服重(chong)茵累席交衢(qu)栉(zhi)比如鳞雷辊(gun)相角(jue)妍(yan)媸(chi)自别瓦釜(fu)荇(xing)藻属(zhu)而和者不知尚识(zhi)余言否耶
2、晨读课文
第一课
教学要点:简介作者及明代的“公安派”,阅读课文,学习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个学期我们学习了苏轼的一篇游记《赤壁赋》,至今那“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诉如泣,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的动人描写还萦绕于耳。如果说那是一次夜游赤壁的记录,写的是二三人雅士的月夜之游,那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虎丘记》写的则是多次游览虎丘叠加在一起的印象以及全城人在虎丘赏月的盛况。现在,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作者作品
作者,袁宏道,明代文学家,在明代文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字中郎,号石公。
湖北公安人。曾任吴县知县,不久解官去,游览江南名胜。与其兄宗道、弟中道,都以文学见长,时号“三袁”,其中以袁宏道的成就最高。其散文风格清新流丽,秀逸活泼。文章状物绘景,写其动静声色,细腻传神,情致盎然。著有《袁中郎全集》。
2、公安派,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为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因为他们的籍贯为湖北公安,故世称“公安派”,他们主张文学作品要“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在散文创作方面崇尚富于性情的小品文。《虎丘记》就很好地体现了公安派文学家的创作主张。
3、《虎丘记》是袁宏道的代表作。袁宏道任吴县令,曾多次游览虎丘,两年后辞官,故地重游。虎丘,山名,在苏州西北七里。相传春秋时吴王阖闾葬在这里,曾有白虎蹲踞在他的坟上,故称虎丘。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
三、朗读课文
四、讲解1、2自然段(疏通文字)
重点字词:
重点实词:虎丘去城可八九里/距离分曹部署/类栉比如鳞/排列
比至深夜/等到属而和者/连续、跟着。
2、名词作动词:无得而状/描绘,形容壮士听而下泪矣/流下
3、名词作状语:栉比如鳞/像木梳齿一样。
檀板丘积,樽云泻/像丘一样,像云一样
(二)思考问题
1、什么时间游览虎丘看到的景色最好?
明确:中秋时节。
2、如果不是中秋节,这里的游人规模怎样?
明确:无日无之;游人往来,纷错如织;
3,那些词语能体现出中秋游览的盛况来?
明确:“尤”字突出中秋最棒。倾城阖户、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
4、文中用了什么修辞,来描写虎丘上游客之多、酒宴之盛的?
明确:用比喻。如“栉比如鳞”、“如雁落平沙、霞铺江上”等。
5、作者以雄健的笔力,把虎丘中秋之美渲染到极致,此后,作者又写了什么使高潮再起?
明确:斗歌场面。
6、填写下面表格,来分析斗歌场面:
时间歌者歌唱环境歌唱效果小结
布席之初呕者百千分曹部署妍媸自别歌者由多到少
未几数十人摇首顿足歌声由粗到精
巳而才三四辈明月浮空清声亮彻感情由欢畅而凄清
瓦釜寂然听者魂销风格由明朗而幽深
比至夜深一夫月影横斜飞鸟为之徘徊
四座屏息壮士听而下泪
斗歌场面,歌者由多到少;歌声由粗到精;对虎丘中秋月夜的描写,由极喧闹渐入极静寂;作者的感情也由极热烈到极凄凉;文章的基调和风格也由欢快明朗而幽深凄杳。
7、概括1、2自然段的内容?
明确:描写虎丘中秋之夜游人如织的情景。重点又在中秋夜虎丘的斗歌场面。
五、练习背诵
六、布置作业
背诵,整理文中重要实词的用法及词类活用,思考课后习题一。
七、板书设计:
倾城阖户
无日无之靓妆丽服热闹美妙
游览盛况中秋尤盛重茵累席
纷错如织置酒交衢
分曹部署
明月浮空
歌唱环境瓦釜寂然幽静雅丽
月影横斜
四坐屏息层次井然
斗歌场面
妍媸自别摇曳生姿
清声亮彻
歌唱效果听者亮彻轻幽亮彻
飞鸟徘徊
壮士下泪
第二课
教学要点:诵读并分析课文3、4段,比较与《赤壁赋》的异同。
教学过程
检查背诵
讲读课文
(一)分析第3自然段。
1、第3自然段描写了虎丘的哪几处景物?
明确:剑泉、千倾云、文昌阁、平远堂。
2、是如何描写剑泉的?(或问:剑泉有哪些特点?)
明确:深不可测、飞岩如削
对千顷云的描写,作者用了什么修辞?千顷云有什么特点?
明确:拟人。秀丽,可觞客;清新淡雅。
第3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明确:第3自然段,描写虎丘的自然景物。抓住虎丘上几处景物的特点,作了简洁生动的描写。
、分析第4自然段。
第4自然段写了什么?
明确:第4自然段,重点写作者任吴县令时最后一次游览虎丘的感受。
2、你是怎样理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的?
明确:这里表现了对封建官吏的批判,表现了老百姓对他们的憎厌和鄙视。并且认为作者希望去官听曲的愿望,反映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以“横”“俗”与封建官吏差役,十分恰切。但恐怕作者这里侧重的并不是批判“乌纱”“皂隶”,而只是遗憾自己由于戴着乌纱帽而失去了听美妙清歌的机会,从而含蓄地表达了自己追求自然任性、不愿为官的心情。(简答之:封建官吏差役既“横”又“俗”,作者追求的是自然任性,与民同乐。)
三、与《赤壁赋》作比较
明确:本文是多次游览虎丘的综合记叙,重在写倾城士女在虎丘赏月的盛况。
四、板书设计:
剑泉:深不可测飞岩如削
千顷云:峦壑竞秀最可觞客
景物特点文昌阁:晚树尤可观简洁精到
平远堂:空旷荒废
游览感受乌纱之横——皂隶之俗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二;
完成《同步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