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网络优势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比尾巴》课例研讨

教学分析

【研究的问题】

如何利用网络优势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比尾巴》课例研讨

如何模仿形式,作句式段式的读写训练。

【研究方法】

如何利用网络优势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

【设计意图】

这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用对话的形式向小读者介绍了猴子、兔子、松鼠、公鸡、鸭子、孔雀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儿歌共两节,每节各有三个问句,引起孩子们的思考,后三句回答了前三句的问题。语言通俗易懂,欢快活泼,抓住了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课文中的六幅插图栩栩如生,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引起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天生喜欢小动物,对于动物的尾巴更是感到神奇和新鲜。在入学前多数孩子接触过这首儿歌,为本课的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教学中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有效地运用感知原理,尊重和赏识学生,以情为基础,以“读”的训练为主线,注重引导学生富有个性化地读和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但是前阶段有效、扎实的学习,毕竟仅仅局限于课本,要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在后阶段的学习,我利用网络优势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要求学生根据教师在网络上所收集的大自然中各种动物的尾巴,模仿书中的句式编儿歌,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从而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教学中,我是这样设计的:(以下是教学片断)

【拓展练习】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猴子、兔子、松鼠、鸭子、公鸡、孔雀”尾巴的特点,其实,在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小动物,它们的尾巴各不相同,你还知道哪些小动物,它们的尾巴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师:老师这里找到许多小动物的图片,请你来说说它们的尾巴有什么特点?

模仿书中的句式编儿歌(用一问一答的形式)

完成课后练习(出示幻灯)

师:动物除了尾巴各有特点之外,其他部位也有各自的特点,你能说一说吗?

(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从而激活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反思】

这个教学片断突出了以下几方面的特点: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凸显出语文教学的开放性。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各个方面,通过各种媒体,了解动物尾巴的特点,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了学生认识世界的机会,初步培养了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的表示动物尾巴特点的词“长、短、扁、弯”等,让学生出示材料进行介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想像力。教师用富有童趣的过渡性语言,把学生带入“编儿歌──比尾巴”的学习情境;教师运用鼓励性评价,激起了全班学生上台交流的欲望,师与生、生与生的信息处于良性动态交流之中。

【课例研讨】

1、方老师借助课文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性训练,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在请小朋友说说其它动物尾巴的用处时,又是让学生把积累的课外知识得到充分的运用。课堂中,学生的思维也十分活跃,我想这也是方老师课堂组织的有效体现。

2、方老师利用媒体辅助,创设了吸引学生的情境,达到了读与说的紧密结合。学生能积极踊跃地参与,整堂课学习气氛浓烈,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方老师在刻苦钻研教材的基础上,针对课文特点,找准切入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设计了教学过程。因此,整堂课安排紧凑,以情为基础,读和说紧密结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探求新知,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力。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落实了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气氛浓,积极性始终高涨,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查看更多
【如何利用网络优势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比尾巴》课例研讨】相关文章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376353/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