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1、认识课文中的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主席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有关毛泽东的故事及本文的背景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听歌导入:同学们,你们刚才听到的歌曲知道叫什么名字吗?这首歌叫《东方红》,唱的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这首歌没有专业的词曲作家,是陕北的一位老农民发自内心唱出来的,它唱出了陕北,唱遍了全中国。这首歌很明显是歌颂谁的?通过本单元前三篇课文的学习,你们对毛主席有了怎样的印象?今天我们继续走近毛泽东,了解和认识工作中的毛泽东。

2、揭示课题。大家想一想,课文是以什么方式命题的?

3、交流资料

齐读课题,问:花山是什么地方?(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了解课文背景)

4、教师归纳:本文讲的就是毛主席在1948年春夏之交,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同志从山西前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的途中,发生在“花山”的几件小事。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课文力求读正确、流利。

2、检查生字读音。

3、检查朗读情况,正音。可让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再想想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四、精读课文,感受情怀

1、自由读读课文,画出自己觉得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在旁边写些体会。同时思考:a、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b、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事件的?c、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d、课文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2、学生自主阅读,体会。

3、在小组交流不懂的问题。

4、师生交流,重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1)“这怎么行?”他严肃地说,“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群众的生活。昨天傍晚,我们一起散步,你也看见了,这个村只有两台石碾,让乡亲们集中到一个碾子上碾米,就会耽误一半人的正常吃饭。”

A、读句子。

B、谈体会。

C、师小结方法。

刚才我们是怎么体会出来的呢?我们先用自己的观点和文中人物的观点作比较。这是很好的体会句子含义方法。

(2)“你想过没有?我们如果没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这个局面吗?我们吃的穿的,哪一样能离开群众的支持?全国的老百姓就是我们胜利的可靠保证。反过来讲,我们进行的斗争,也正是为了全国的老百姓。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摆在特殊位置上。”

A、这段有好几个反问句,我们把它改成陈述句再读一读。

B、这里的“特殊位置”什么意思?

C、师生共同小结句子含义。

D、如果让你做个恰当的比喻,你认为军民是什么关系?

(3)一位老人细细端详着毛主席,说:“这位首长,好像在哪儿见过。在哪儿呢?”

A、大爷真的见过毛主席吗?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B、刚刚我们是怎么体会出这句话的含义?

五、延伸拓展,写出感想

1、主席和一群群众在一起快乐地劳动和谈天,这是一幅多么感人的画面啊!接下来老师想考考你们的想象力,要是我让你给这幅插图写写感想,你会写什么?

2、你还了解到毛泽东的哪些故事?结合资料汇报。

六、总结语言,体会特色

1、感受语言通俗。

2、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七、激情升华,受到感染

1、总结:通过这一课学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欣赏歌曲《北京的金山上》

八、布置作业

课外唱唱歌颂毛主席的其它歌曲,阅读毛泽东的其它文章,多一些对毛主席的了解。

九、板书设计

请群众回来碾米

28* 毛主席在花山

给群众沏茶水喝 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

帮母女俩推碾子

查看更多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374530/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