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倔强的小红军》这篇课文生动感人,是指导学生进行单元重点训练项目“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有效凭借。在学生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并充分体会了小红军及陈赓同志饥饿、虚弱、疲惫这一特点之后,我引导学生找中了文中一重点句“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并抓住“终于”这一重点同分三步迂回深人地进行了读文、讨论、说话造句、想像训练,取得了较好的语言训练效果。
(一)
师:朗读了这一部分(第2至第10自然段),你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陈赓被小红军说服了?用笔做上记号。
生:(齐)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鬼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师:“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陈赓没有别的办法了。
生:说明陈赓是无可奈何地爬上马背的。
师:句中还有哪个词也可以看出来呢?
生:“终于”。
师:“终于”是什么意思?
生:“终于”是最终、最后的意思。
生:“终于”是说陈赓费了很大劲最终还说服不了小红军。
师:那你们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体会到陈赓想了许多办法、费了好大劲来说服小红军的?(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
生:陈赓先是要求小红军上马骑一会儿,可是被小红军微笑地拒绝了。
生:陈赓接着命令小红军上马骑一段路再说,可又被小红军倔强地拒绝了。
生:陈赓然后用商量的口气说:“那,我们就一块儿走吧。”可再次被小红军找理由拒绝了。
生:陈家最后用行动将青稞面递给小红军,可还是被小红军谢绝了。
师:陈赓用了这么多办法想说服饥饿、虚弱、疲惫的小红军骑马、吃青稞面,说明了什么呢?
生:说明了陈赓对小红军非常关心。
生:说明了陈赓同志关怀小红军战士。
师:说得真好。
(投影文字片,指名读,齐读,师要求读出陈赓无可奈何的语气)
(生齐读)
(二)
师:这句话能换个说法吗?怎么说?
生:能,小鬼终于说服了陈赓,陈赓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生:小鬼终于把陈赓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师:你这样说行吗?我所听到的好像是小鬼已经爬上马背了。
生:说错了。应该说:小鬼终于把陈赓说服了,陈赓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投影文字片:小鬼终于把陈赓说服了,陈赓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师:这就对了,可是这样说“终于”与刚才的意思一样吗?
生:不一样。课文上那样说突出了陈赓,换了说法就成了突出小红军了。
师:那你们认为这里“终于”是什么意思?
生:这里的意思成了小红军很不容易才把陈赓说服了。
师:可以从上文的一些词句中看出来吗?
(师生讨论图画重点词,然后师引读)
师:(引)陈赓想让小红军上马骑一会儿,可是──
生:(读)小鬼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走吧。”
师:(引)陈赓同志命令小红军骑一段路再说,可是──
生:(读)小鬼倔强地说:“你要我同你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
师:(引)陈赓要与小红军一块儿走,可是小红军说──
生:(读)“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师:(引)陈赓无可奈何,取出青稞面递给小鬼叫他吃,可是──
生:(读)小鬼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我比你还多呢。”
师:小红军为什么要想出这么多办法“骗”陈赓呢?说明了什么?
生:因为小红军知道陈赓也非常饥饿、疲惫、虚弱。
生:因为小红军懂得关心别人,爱戴首长。
(三)
师:说得真好,小红军终于把陈赓说服了,陈赓只好骑上马走远了。那么此时小红军怎样呢?请大家联系课文内容,想像一下,把这句话的后半句重新作个补充。
(投影:小红军终于说服了陈赓同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他望着无可奈何骑上马背的陈赓、微微地笑了。
生:……他想休息一会儿,可怎么也站不起来了。
生:……而他却倒在了草地上,奄奄一息。
生:他望着朝前走去的陈赓,再也支持不住了。
师:你能把这一句话中的“终于”换个位置吗?
生:能。小红军说服了陈赓,自己却终于再也支持不住了。
师:真聪明,你们从刚才的想像中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我体会到了小红军一心想着别人的思想。
生:我体会到了小红军宁可把危险留给自己,也要把方便让给别人的高尚品质。
生:我体会到了小红军把生的希望让给首长,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的伟大品格。
师:说得真好!
简评:
上述片断以“终于”一词为训练中心构成了“终于”导学三部曲,笔者围绕中心训练点,通过迂回深入的教学,在讨论、引读、想像中加强了语言文字训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课文内容。尤其是通过改变句式这一语言形式的训练,巧妙地把理解重点转移到小红军身上,使学生在说话训练中,把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这一思想内容循序渐进,自然而然地渗透到了学生的心灵中。
注:“终于”一词是本文要求进行造句训练的一个重点词,但它不是一个生词,用于造句这一训练形式,在小语教材中这已是第三次出现了。为此,笔者认为这是编者有意安排在本文进行理解课文内容,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一个着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