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根据刚入学的学生对汉字的识认情况,进行了分层次,多角度的引导,使学生在生活中、阅读中、娱乐中……掌握了大量的汉字,对课堂教学进行了有益的补充。
关键词
课外
认写分开
炫耀
资源
良性循环
前言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要“多认少写”“认写分开”,使学生提早进入阅读阶段。而我们现今的教材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的识字需求,课外识字将起到一个举足重轻的作用。
早识字、多识字、快识字,现已成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就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也就是由过去的“认写同步”转变为现今的“认写分开”,这不仅降低了识字的难度,而且为学生提早进入阅读尽早应用于生活实践做好了铺垫。面对眼前的信息时代,笔者认为单靠教师指导教科书认识字,已不能满足学生提早进入阅读的需求,所以在抓好课内识字的同时,切莫忽视课外识字的补充。因此,笔者对一年级课外识字教学进行了一学期的尝试和探索。
一、图字并茂
合作识字
写真图片具有直观性和趣味性的特点。当学生还没有掌握拼音的时候,可以利用它来识字。于是我让学生准备了《学前三百字》(图字并茂)一书,每天安排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放手给学生,让学生结合图片轻松地识字。由于一年级学生总爱“炫耀”自己的所得,根据这一心理特点,我把学生分为四人一组,让他们在一起合作学习,从而为他们提供了“炫耀”的对象,并鼓励他们相互彼此尽情的“炫耀”,以实现资源共享。看到他们兴奋地把自己的图片介绍给小组成员时,骄傲的把所认的“字”指给我看时。一丝丝欣慰之水注满了我的心田。待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些字后,我又让学生盖住图案再彼此相互认一认,说一说。达到了生生互动的效果,加强了记忆。有些版本的书采用中国传统蒙学中的四言句式,把《学前三百字》组成了琅琅上口的歌诀,这样不仅便于掌握,而且还使学生获得了许多常识。
二、巧用资源
引导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笔者认为,如果能有效的利用好我们周围的课程资源,及时捕捉教学契机,学生的识字欲望是很容易被激发起来的。如:在开学第一天发新书时,看到学生翻着爱不释手的教科书的情景。我灵机一动,说:“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些书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喜欢。”紧接着又问:“你们知道他们都是什么书吗?”这时班级鸦雀无声,并且那一双双充满求知欲望的眼睛,霎时间,把目光都投向了我。于是我趁热打铁,分别把一本本教科书的名称,讲给了学生。学生很快就认识了每一本书的名——字。根据艾宾浩斯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第二天晨会,我又拿来了新更换的课程表,学生无不好奇地盯着我手中的课程表。于是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班中除几名同学猜测外,无一人回答。我郑重地告诉学生,它叫“课程表”,接着我又指着“课程表”这三个字,让学生齐读几遍。学生很快对这三个字就有了初步的印象。最后,我又讲解了课程表的用途和查看方法。等多数学生基本掌握看表方法后,我又利用“考一考”大家的方式让学生说说哪一天的哪一节该上什么课。几次问后,又让学生之间相互问一问,说一说。这样学生不仅对前一天所学的文字做了巩固,而且还学会了看“课程表”。发“通讯录”时,我还利用班级的“通讯录”,引导学生用请家长“帮一帮”的方式,记住了班级学生的全部名——字。课上用“值日生轮流表”进行了巩固,同时又使学生学会了看“值日生轮流表”。学生对“学校”“邮局”“银行”“商店”“医院”……。这类场所早已熟悉,我又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它们的名字,而在课上我又编排了各类游戏进行巩固。以上几次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其实诸如此类的课程资源,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只要教师能够巧用资源,引导识字,力求做到识用结合,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会逐步培养起来的。
三、汉语拼音
自主识字
当学生已掌握汉语拼音后,可直接利用汉语拼音,让学生自主识字。《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因此,我坚持每天把同类事物的词语归为一类,并制成带有拼音的识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如:第一天把“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姐姐”“哥哥”等词语制成卡片。让学生自已拼一拼,读一读。当他们将这些陌生的词语拼出来,并发现是自己早已熟识的语言因素时,这使他们异常的兴奋。等学生已能识认一定的词语后,又进行了借助拼音识认短语。如:“红红的苹果”“高高的山峰”“绿油油的菠菜”……。学生从中不仅自主的认识了许多新字,而且还巩固了刚学的拼音,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四、课外阅读
巩固识字
认字和认人是一个道理。认人不必记住五官特征,穿着打扮,记个大体轮廓即可,见面次数多了,便认识了(崔峦语)。所以要使学生记住所学的汉字,就必须增加汉字和学生见面的机会。课外阅读是最好的办法,为学生选择阅读材料很关键,因为这时的学生识字量较小并且还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时缺乏自主性,所以必须选择短小精悍的儿歌、童谣并附有彩图的拼音读物。对识字多的学生,可选择篇幅较短的童话故事、成语故事……故事的内容最好是学生熟悉的《葫芦娃》《蜡笔小新》《西游记》……因为只有学生熟悉地故事才更容易被学生读懂,从而产生成就感,学生也就会感兴趣。相反如果故事内容较长,内容陌生。学生读的吃力,甚至读不懂,以至产生厌倦心理,就会对阅读失去兴趣。学生在整个阅读的过程中,不但巩固了过去所学的汉字而且又可以借助拼音识认新的生字。所认的汉字多了,学生也就愿意读书了,愿意读书了,识字就会增多,久而久之形成良性循环。
五、客观评价
激励识字。
心理学指出:“小学生学习行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评价”。我是这样做的,让每个学生自己设计了一个精美的“荣誉簿”(自己保存),在每天的课外识字中,表现好的,识字多的,积极性高的都在他们的荣誉簿上贴上1—3朵小红花,学生常常拿着荣誉簿向同学或家长炫耀,家长都为之而高兴,渐渐地许多家长就参与到了我们的课外识字中来。每周周末又进行统计一次小红花的数量,小红花多的将被评为本周的“识字小博士”或“拼读小博士”。并将他们的“博士相”(提前为每位学生照了一张穿博士服饰的相片)贴在班中的“博士栏”上。每月的月末还将学生的识字总成绩装入学生的成长档案袋中,这样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就建立起来了。有人说:“成就动机是低年级学生课外识字的最大内驱力”的确是这样。这种客观的评价,成为了学生识字的最大动力,并且大大激发了学生识字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