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1

教案设计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1-15课教案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1

1. 春的消息

教材分析:

这首诗歌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情趣盎然的春天。在作者的笔下,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富有了灵动的色彩,所有的小生物都成了孩子们亲密的小伙伴。全诗共六个小节,描写了孩子们从殷切地盼望了“整整一个冬天”,到尽情地在大自然中寻找、感受春的消息,直至尽情地嬉戏、玩耍,将喜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小节仿佛是一个个特写镜头,春风、春水、树枝、水鸭构成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图画,春天的美好跃然纸上;

第二小节总写换了春装的孩子们欢笑着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寻找春天的消息;

第三小节至第六节诗歌为我们“推”出四幅戏春图:捉、放飞舞的蝴蝶,是爱,是怜,是珍惜;问候开放的雏菊,是欣喜,更是朋友般的亲密。枝条吐出绿苞、溪水被春天唤醒;明丽的太阳、搔痒面颊的嫩草……一切都是那么生机勃勃,让喜欢春天的孩子陶醉于春的消息之中。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理解“摇绿、漂白、牵引”等重点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拼读 “漂、禁”两个多音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诗,背诵诗歌。

3、通过读、诵、背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展开想象,激发学生感受和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4、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5、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观察身边的事物,感受春的气息。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汇报交流预习

1、 指名读文,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注意:“漂、雏、吐、搔痒”等 词的正确读音。

指导句子“你看我又长高了多少!”的正确读法。不要把“!”读成“?”

2、 学生汇报生字的识记情况。

“漂、雏、耀、搔、痒、颊”,尤其注意多音字“漂“的读音。

3、 谈谈自己在读课文的过程中知道了哪些内容,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并能够在读文的时候,找出自己的疑问。

三、再读课文,感知课文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诗歌,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你感受到的春的消息在哪里?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

学生可能谈到以下几点:

在春风中,在融化的溪水里;在漂亮的蝴蝶纷飞中,在雏菊开放里;在吐露的小草中。

如果学生不能全面找出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文,随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课前导入

二、读中感悟,品悟诗情

第一节中春的消息是指春风、春水、树枝、水鸭 ;抓住“盼望”“整整”体会孩子们渴望和欣喜的感情。

尤其要引导学生体会“摇绿、漂白”用词的生动,可以引导学生用换词的方法来体会,“摇绿”可以换成哪个词?比较中从“摇绿体会到了什么?”从而感受春天灵动的美。

第二节中春的消息是指换上春装;“飞过”“飞上”表达了孩子们寻找春天的欢快和急切之情。

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欢快之情。

第三节中春的消息是指蝴蝶飞舞 ;抓住“爱怜”体会孩子们对自然万物的爱。

抓住“牵引”与作者共同体会在新春的伊始看到那只穿着五彩花衣的蝴蝶在翩翩起舞的喜悦,捉到蝴蝶又把它放飞,包含着对春的珍惜。引导学生在读中谈体会,在读中加深体会。

第四节中春的消息是指雏菊开放 ;抓住“雀跃”体会孩子长高的自豪和欣喜。

第五节中春的消息是指枝头吐出绿苞、溪水唱歌 ;

第六节中春的消息是指太阳照耀、被嫩草搔痒的面颊;

每一小节都要引导学生在读中加深体会,在读中感受春天。

4、配乐朗诵诗歌,美读中品位所蕴涵的情感。赞美春天!

通过抓住重点的词句,来帮助孩子们去领会诗歌中对春天的盼望、欣赏和感受,进而通过感情朗读来赞美春天。

三、拓展

1、春,在悄无声息中来到了我们的身边,映入了我们的眼帘。孩子们,在你们的眼中春的消息藏在哪里,也来告诉我们吧!

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身边景物的变化,从而写出自己的小诗。

比如,“看到第一只燕子飞”,“听到第一只青蛙叫”

2、关于春的消息还有很多很多,只要你做一个细心观察的孩子,你一定能发现的更多!去找一找相关描写春天的儿歌、古诗、歌曲读一读、背一背、唱一唱。也可以自己动手画一画,剪一剪美丽的春天。

4、 积累诗歌中描写的生动的词语或句子。

设计意图:扩大学生的积累,引导学生写出自己的切身感受。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雀”字。

2. 燕 子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写的是在春天,燕子飞来的情景。这些从南方飞来的燕子,有的正在湖面上飞行,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飞到了柳枝间,有的停在了远处的电线上歇息。燕子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机,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作者描绘了充满生机的如诗如画般的春光,赞美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自然段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第三自然段讲在飞行中的燕子的各种姿态;第四自然段讲燕子停歇在电线上,形成了美丽的图景。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2个生字。理解“俊俏、聚拢、生机、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通过抓住描写燕子和春天的语句,展开想象,感悟燕子的活泼可爱和春天生气勃勃的景象。

5、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优美的词句。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燕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汇报交流预习

1、 同桌互相读文,互相指导。

2、 指名读文,比一比谁读得最正确、流利。

同学互相评价,教师随机指导。

尤其是“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黄色的嫩叶的柳丝。”一句比较长,指导学生读正确。

“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一句也要加强指导。

3、 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三、再读课文,感知课文

指导学生如何一段一段读,读出每一段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要读出文字里蕴涵的意思。

比如第一自然段,文字表面的意思就是燕子的自身结构,但是我们换成这样的语句“一身羽毛,一对翅膀,一个尾巴,就是小燕子。”的是时候,就没有写出小燕子的特征,在反复读中,感受出小燕子很美,活泼机灵。

总结每一自然段主要写的是什么。

教师总结出:外形美 春之美 飞行美 歇息美

四,小结

第二课时

一、 课前导入

二、师生对话、感悟文本。

1、课文美在以下四个方面:外形美 春之美 飞行美 歇息美

你们小组最想研读那一方面的美?

2、出示研读方法:

(1)自读课文,找出哪些词句最能反映这方面的美;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把自己的想法写在旁边;

(3)小组交流补充;

(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

3.学生研读,教师巡视并参与研读。

4 、全班交流

外形美:燕子的外形美在哪儿?你们从哪些词句读出了这种美? 推荐一名成员朗读这一节。

春之美:抓住“赶集似的聚拢来”,体会出各种景物来到春天里,点缀春天的急切之情。

想象,还有哪些景物也“赶集似的聚拢来”,有感情地读出自己的切身感受。

飞行美:抓住“有的……有的……有的……”体会燕子身子的轻盈,想象还有的做什么?

指导读出自己的内心感受。

歇息美:你们觉得这一节中哪些词句写得特别美,为什么? 作者打了哪些比方,把什么比做什么?

想想:燕子会谱出一支怎样的歌?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找找生字的形近字,也可以说句子。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奏、凑”不能写成“秦”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春天里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你还知道那些小动物春天了,就和大家见面,说说他们在春天里的快乐吧!

2、积累文中描写的生动的词语或句子。

3. 柳 笛 和 榆 钱

教材分析:

全文共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总的介绍了故乡科尔沁草原的柳树和榆树。文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披散着头发的柳树”和“探出身子的榆树”在春风中快乐生长的、可爱的样子。

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具体介绍了柳笛的制作方法、声音以及它带给孩子们的乐趣。一系列的动作描写,使柳笛的制作方法跃然纸上。柳笛的歌声在每一个读者的耳边轻轻响起。春天那欢乐的音符和着摇摆的春风,伴着孩子们的欢笑,飘溢在科尔沁的草原上。

第四自然段生动地描写出了榆钱可爱的样子、甜美的味道和采摘它们的乐趣。一连串细致具体的的描写,让读者的心不禁飞到了科尔沁草原上。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初步体会比喻、拟人等表达方法在课文中的作用。积累优美的词句、语段。

5、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柳笛和榆钱在春天里带给孩子们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明确自学要求。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或查字典读准字音;

(2)参考课文题目,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柳笛和榆钱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哪些乐趣?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可以讲一讲,也可以读给同学们听一听。

(3)自己有哪些不懂的地方,记下来,准备和同学讨论。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开火车认读词语

(2)开火车一人一段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三、师生对话、感悟文本。

1、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柳笛和榆钱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哪些乐趣?你是从课文的哪些描写中体会到的?

2、出示组内学习方法:

(1)自读课文,找出哪些词句最能反映柳笛(榆钱)带给孩子们的乐趣;

(2)细细品读这些词句.

(3) 可以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小组交流补充;

(4)讨论怎样读好这一节?练读。

3、全体同学交流,互相补充。

柳笛:可以抓住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折下”“切割”“撮一撮”“猛一下抽出”,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真正的动手操作一下!

榆钱:抓住:一个形象贴切的比喻:“亮晶晶、绿莹莹,真像一串串晶莹的玉荚。”也可以让学生亲口尝一尝。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唇”上下结构,但是上半部撇写的要长些。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柳树和榆树给春天里的孩子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你还知道还有哪些书给春天增添了色彩,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呢?

2、积累文中描写的生动的词语或句子。

4、古诗二首

文本细读:

《游园不值》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春日游园观花的所见所感,形象而又富有情趣。前两句交代了作者访友不遇,园门紧闭,无法观赏园内的春花,后两句,诗人从一枝盛开的红杏花,领略到满园热闹的春色,感受到绚丽的春光,总算不虚此行了。第三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以小见大的,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其重点是朗读基础上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的意境;难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春日》这首诗叙述了诗人寻春的所见所感:在一个煦暖的春日里,诗人来到泗水河边踏青。一眼望去就感觉到处焕然一新。因为和煦的东风催得百花齐放,为人们捧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诗人赞美了春天美好的景象,同时也道出了“东风”是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历来也被传为名句。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的5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9个生字。

2.能结合语言环境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不值”、“应”、“屐齿”、“小扣”、“柴扉”、“胜日”、“泗水滨”、“等闲”等词语的意思。

3、入情入境地品读古诗,整体感受诗歌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写的画面。培养学生的阅读体验能力和想象能力。

4、借助诗句激励学生捕捉生活中的景像,培养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游园不值》

一、激趣导入

二、自学古诗,感悟诗情。

1、读诗。

2、解诗题。诗题“游园不值”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想到朋友的花园去游玩,但没有遇上他。

3、解诗句。

(1)请大家读一读诗句,对哪些字词还不明白。

(2)学生质疑,根据学生发问和回答,引导学生可以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理解。

(3)以四人小组合作的形式讨论诗句的意思。

(4)你学懂了哪一句,向大家汇报一下。

根据学生发言进行补充纠正(连字词意思、看插图等)。

(5)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体会“一枝”的妙处。游园心切的叶绍翁只看到了一枝红杏,这枝红杏给他带来了什么?一枝红杏就说带来了满园春色,那么数枝、百枝、千枝不是更能代表满园春色吗?

2、展示满园春色。诗人善于发现春天、欣赏春天,能从一枝红杏就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想像到春色满园,谈谈你想象的满园春色。

3、读好后两句。这枝红杏还带给了吃闭门羹的叶绍翁什么?找到表现他惊喜心情的诗句,读出他的这份惊喜。

指名学生对比读,从语调、语速、表情角度进行指导。

四、背诵古诗,谈自己的收获。

第二课时《春日》

一、激情导入

二、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1、引导学生把古诗读正确、流利

2、试着理解:胜日、等闲、识得等词语的意思。

3、结合重点词语的意思,了解诗句的意思。

拓展:“无边光景一时新”,想象都有哪些美丽的景色?

边读边感情朗读课文。

三、理解“泗水滨”意思,提升情感

“泗水滨”是孔子的故乡,也是他讲学的地方,在这里,朱熹在这个地方寻芳,体现了他的博学多才,正是因为他博览群书,才会那么有才华。从而引导学生要珍惜美好时光,多读书,读好书。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齿”字,下半部应该是不封口的。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古代诗人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收集整理。

5. 阳气

教材分析:

课文以一句谚语“打罢春,阳气升”开头,通过“我”与奶奶的一问一答交代了事情的起因。接着,作者笔锋一转,将“我”眼中所见的冬春交替的景象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接下来,作者通过小动物的活动写出了初春时节的勃勃生机。作者把肃杀的冬景与丝丝春意对比描写,将大地之春自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自己体会“打罢春,阳气升”的深刻含义,使读者从冷酷的冬天中看到希望,看到了“阳气”,看到了涌动在大地上的勃勃生机。读罢,让人也许产生对春天的赞美,也许油然而生“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感慨,也许让人想到很远……热爱生活,会使你变得幸福;留心生活,会使你变得聪慧。一个人,只要留心,只要热爱,就会有许多感慨,有许多发现。

教学目标:

1.做到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生词。

2.能结合阅读体验,从整体上了解“阳气”、“地气”等词语的意思;同时借助工具书或结合上下文与生活经验理解“佝偻”、“朗朗的笑声”、“洋溢”、“蠕动”等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大意,背诵第4自然段。

4、能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语段。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于春天的节气歌、谚语等。熟读课文

教师准备:生字卡片,春季的谚语等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二、汇报交流预习

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2、理解词语:

在读中结合语言环境、借助工具书、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佝偻”、“锈”、“垛”、“疙瘩”、“轱辘”、“溢”、“荠”、“蠕动”、“耙”等字词的意思。

三、细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 再读课文,对文章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2、 结合阅读体验,说说自己对阳气的理解

重点指导:第四自然段,从整体感觉、视觉、听觉等方面以及动态、静态、颜色、气息、声音等方面体会语言的丰富、美好。

“一阵腾腾的脚步声”、两次“朗朗的笑声”,进一步体验人物的内心情感,体验春天给土地、植物、动物、人类带来的希望。指导学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自主认识字词,同桌互相测试。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枣”字,上下两部分的书写。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收集有关于春天的谚语

2、拓展阅读朱自清的《春》

阅读链接 走进春天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阅读链接的内容。

2、 能够利用工具书解决遇到的字词的问题。

3、 合理展开想像,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课下布置学生对本单元的课文多通读几遍,回顾课文内容。在课下搜集和春天有关的一切内容。白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 回顾课文内容,为“走进春天”做好储备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在本单元我们都学了哪些课文?

这几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

2、师:可以看出,我们这几篇课文都和春天有关,而且在我们身边春天也正在一步步向我们走来,就让我们在这节课中一起“走进春天”。

二、 阅读文本,初步了解阅读链接的大概内容

1、 请大家打开书18页,自已认真的读一读知春、踏春、惜春、咏春。

2、 说一说你都读懂了哪些内容?

三、 回归文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1、师:同学们,就让我们怀着愉快和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再读一读课文的内容吧,一会儿我要找同学们说一说你读后的感受。

2、同学们自由读。

4、 读后先小组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

5、 然后找同学围绕知春、踏春、惜春、咏春四个内容来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可读课文,也可结合课下搜集的内容,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四、 走进春天,走进想像的乐园

1、师:同学们, 刚才我们在一起走进春天,走进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乐园,此时此刻,你能不能用一幅画来表达你的心情?

2、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纸笔做画。

3、师:谁能向大家来展示你的作品?

同学生踊跃参与。

5、师:你能不能向大家介绍介绍你的作品呀?

五、扩展延伸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直沉浸在一种快乐的氛围中,春天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大家想不想课下到我们身边找一找春天,如果你找到了,可以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如果我们有时间会再一起来交流,好不好?

六、课下作业

写一篇春天的景物的文章

综合学习一

教学目标:

1、 更多的积累关于春天的词语。

2、 将锻炼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与初步的习作能力有机结合,通过口语交际积累、展示生活的素材,

3、承接上一册“漫步书林”的系列安排,在学生了解了文房四宝和永字八法的基础上,学习描红和仿影。

4、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词语的意识与能力。

5.初步了解文化名人的资料,激发喜欢积累的情趣。

6、进行书面表达能力的巩固训练。

7、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验诗人来源于生活中的心境

8、帮助学生树立喜欢汉字、主动写好汉字的意识。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于春天的词语、诗歌、谚语、古诗等。A4纸、彩笔

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

孩子们,真是一年之计在于春,我们刚刚开学两个星期,已经很讲究学习的效率,学习了很多关于春的文章,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我们本单元都学习了什么?给你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什么?可以是词语、古诗、诗歌、或者优秀的段落。

(学生畅谈)

二、我的采蜜集

1.请将我们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的关于春天的词语展示给大家吧!

2.选用自己认为最好的成语,自办手抄报,版面设计可以采用春天的明快色彩!

三、读读背背

1.用自己喜欢或习惯的方式读通、读准《春游》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读了这首诗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四、漫步树林:

1.欣赏书法作品,激发学生从美学的角度审视汉字的情趣。

2.教师亲自为学生示范,让学生欣赏书法的笔画美、神韵美。

3.回忆学过的书法的基本笔画特点,练习描红和仿影。要鼓励学生课余时间多写多练。

口语交际 “春的消息”发布会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感受春天的美丽。

2、让学生学会展开想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春天,赞美春天。

3、培养交际能力,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激趣导入

读着本单元的这组课文,寻觅春的足迹,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走进了春天的怀抱。绿油油的麦苗,金黄的油菜花,盛开的迎春花、丁香花、樱花……好美的春天啊!同学们,在前面我们组织的活动中你积累了哪些“春天的信息”?那么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跟小伙伴们讲一讲,好吗?

二、互动交际自己眼中的春天

1、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对春天的感受。

2、小组派代表班上交流,其余同学认真倾听,可补充可评价。

三、评价总结

把握三点:是否用普通话,发现是否多、新,语言是否生动完整。

评选出最佳“春天小使者”。

我的小笔头:我们眼里的春天

《综合学习一》中“我的小笔头”习作要求是这样的:让春天来到你的笔下,让春意走进字里行间。选择感兴趣的内容,你可以写一首小诗,也可以写一件事或编一个童话,还可以画幅画儿,配上你喜欢的文字……和大家一起分享你笔下的春天。

教学设想:

1、 让学生在观察实践中,放松自我,感受春天的美丽。

2、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绘春天,赞美春天,培养写作能力,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 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将口语交际与写作有机的整合在一起。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情,感受春天

同学们,现在正是和风送暖的春天。说到春天,你们能想到哪些和春天有关的词语?(可能有春光明媚、柳绿花红、莺歌燕舞、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你能想到哪些和春天有关的诗句?春天是一首小诗,清新雅致;春天是一幅画,绚丽多姿;春天是一个神奇的魔术师,她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充满生机。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和春姑娘一起去旅游吧!

二、描绘春天,留住春天

春天就在小鸟动听的歌唱中,就在笋芽儿破土而出的劈啪声中,就在醉人的花香中,就在小朋友欢乐的笑脸上。生活中,一个关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一次真诚的帮助,也会让人感到春天般的温暖。拉住春天的手,春天永远在我们心头。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美好的春天留在我们身边,让别人知道你眼中的春天呢?

1、小组交流

2、全班互动交流,师点拨

(预设:可以写一首小诗,可以编一首歌,可以画下来或用相机照下来,还可编一个童话故事……)

好,同学们那快快拿起手中的笔写下你眼中的春天吧!在写之前,老师还要告诉你们一个好设想,那就是把你们写好的“春天”分组装订在一起,名字、封面由你们自己设计,然后,我们还要把它给各年级的同学看一看,让春天永远留在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怎么样?

三、学生动笔描绘自己眼里的春天

师巡视,个别指导。

第二单元 探索与发现

单元主题:

本单元以“科普、科幻、科学精神与品质”为文化主题,编排了5篇主体课文,文章用朴实的语言、灵动的感知、心灵与心灵的碰撞谱写出人类对科学的态度与评价,让每个人感觉到科学无处不在,科学所带给人类的无穷奥妙和奇特语言,从而使人类很愿意地去发现与探索,使人类的精神世界更充实、更有价值。

《大自然的语言》《植物的“感情”》形象生动地揭示自然界的奥秘,《第一朵杏花》《蜜蜂》通过故事的叙述表现科学家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和态度;《矿矿的研究》向学生渗透种研究、发现的意识,……既有科学家的发现,又有同龄人的探索;既有科学精神的揭示,又有自我探索发现意识的培养;阅读链接中通过采访和书信交流的形式,既让学生通过科学家平实的语言了解这些伟人、大家的内心世界,更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其实,科学家离我们很近”。

课时设置:

6《大自然的语言》………………………………2课时

7《第一朵杏花》…………………………………2—3课时

8﹡《植物的“感情”》……………………………2课时

9《蜜蜂》…… …………………………………2课时

10《矿矿的研究》………………………………2课时

阅读链接《其实,科学家离我们很近………………2课时

综合学习……………………………………………1课时

口语交际《我的发现》……………………………1课时

我的小笔头…………………………………………3课时

综合测评…………………………………………….3课时

6大自然的语言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文笔优美,语言生动活泼的科学儿童诗。文章共十个小节,从动物、植物、气象这些自然现象中给我们揭示了大自然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内容和现象。从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入手,向我们展示了大自然语言的奥秘:白云高飘,蚂蚁搬家,蝌蚪游泳,大雁南飞,昭示了自然界中季节的的更替。在读中对大自然的“语言”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熏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鳞、嵌、撒”3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睁、晴、蚂、蚁、搬、泳、逗、雁、略、钓、汪、撒”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背诵。引导学生将生活与课文内容结合起来,了解大自然的语言。

3、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积极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鱼鳞”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或图片加以理解;

如:“嵌在”、“撒在”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或让学生根据词语的不同进行造句的训练。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小节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感觉,什么样的印象或是什么样的看法。(你知道了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印象或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也可以读书中的句子)

A:天上的白云是大自然的语言,白云飘得高,明天准是个晴天;

B:地上的蚂蚁是大自然的语言,蚂蚁搬家,出门要带雨伞;

C:小蝌蚪一出现,春天就来到了人间;

D:大雁往南飞,就证明秋天就在眼前;(在理解第4、5小节时,让学生反复朗读,从中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E:树上的年轮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F:鱼身上的鱼鳞一圈就是一岁,这也是大自然的语言;

G:“三叶虫”化石嵌在喜马拉雅山巅,可以告诉我们这里曾经是汪洋的大海;

H:大自然把一块“漂砾”撒在江南的庐山,告诉大家这儿有过寒冷的冰川;

I:人有语言,大自然也有语言;大自然的语言妙不可言,不爱学习的人从来看不懂,粗心大意的人永远看不见。

引导学生理解“妙不可言”的意思。从而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规律,激发学生观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教师可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随机的板书:白云高飘——晴天

蚂蚁搬家——要下雨

……)

4、怎样才能发现和懂得大自然的语言?

(学生用自己的话理解,做一个爱学习、细心观察的人)

5、整体回顾全文,美读中品位始终所蕴涵的情感。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识字:对于本课出现的生字,要求学生尽量自学,识记。

读准“撒、鳞、嵌、略”几字的读音。

2、指导书写时,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 “勾”。“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让学生搜集更多的有关大自然的语言,最好能用诗歌的形式说一说写一写。

教后反思:

7. 第一朵杏花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研究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题为“第一朵杏花”,实际上是从把握第一朵杏花开放的精确时间来说明竺可桢严谨的治学态度。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却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 16 个生字,掌握9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能通过竺可桢爷爷的动作和语言体会他对科学的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想象对话时的情景,从而感悟竺可桢爷爷的人物形象。

4、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们从竺可桢爷爷和小女孩身上受到启发,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准确地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绽开、“吹皱”教师可以问:“什么东西可以绽开呀?”

“吹皱”找出文中的句子来理解,想象这美丽的景色。

如:“习惯”、“顷刻间”、“需要”、“搞研究”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理解。

如:“估计”、“推断”、“规律”可以结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从哪看出来的?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A:我明白了竺可桢爷爷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请学生读1——5自然段,并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师:“你能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前后两个同学互相读)

重点指导读第3自然段,体会这些词句的作用。(“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B:我明白了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请学生读6——15自然段)

问:“当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来吗?”(学生自由试读)

师:引导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4、整体回顾全文。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识字:对于本课出现的生字,要求学生尽量自学,识记。

读准“撒、鳞、嵌、略”几字的读音。

2、指导书写时,让学生注意观察“搬”“撒”的字形结构,注意各部分的书写比例。“钓”字右半边是“勺”,不要写成 “勾”。“雁”半包围结构,注意里面的写法。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说一说从竺可桢爷爷身上,受到了什么启发?

2、教师还可以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3、鼓励学生交流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节课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

教后反思:

8. *植物的“感情”

教材分析:

《植物的“感情”》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通过讲述生动、有趣的事例介绍了植物神奇的 “感情”。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文章从表达上,运用了列举数字、举例和比较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植物神奇有趣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七个生字,掌握十二个生字。了解“萎靡不振”“和睦相处”“势不两立”“新陈代谢”这些词语的意思,掌握“曲”和“给”多音字的用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课文的同时,了解植物神奇的“感情”,培养学生观察、了解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资料,了解植物生长方面的有关知识及植物之间相互影响的事例。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另外学生有可能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如:“萎靡不振”、“和睦相处”、“势不两立”、“新陈代谢”、“干瘪”、“霉烂”“窒息”等放在文本中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教师指名学生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只有读正确、读通顺才能更好的理解课文。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自己感兴趣的语句。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也可读书中的句子)

A:我明白了含羞草、向日葵、西红柿三种植物是有 “感情”的。(请学生找出有关的句子反复读,体会植物奇妙的感情)

B:我明白了有的植物碰到合不来的伙伴会萎靡不振。农民就给它们安排能够和睦相处的邻居。

师问:“你怎么知道的?找出相关的句子!”

(引导学生读4——6自然段)

4、在理解课文的同时理解刚才那些不明白的词语。

5、问:“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引导学生说出,○1植物为什么有感情呀?○2题目中的感情为什么加引号呀?)

学生讨论后交流。

6、整体回顾全文。

7、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想对这些植物说的吗?

(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感情很神奇、可爱、有趣、奇特等)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注意读准“较”(jiào)、“供”(gōng)“曲”(qǔ)的读音。

指导书写时,注意“迅”字的比画书写顺序。“勿”不要写成“匆”,

“柿”右半部分是“市”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把学生知道的其它植物的感情说一说。

教后反思:

9. 蜜 蜂

这是一篇通过典型事例说明蜜蜂具有方向辨认能力的科普文章。文章首先介绍了问题的产生。即“听人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他被抛弃到哪里,总是可以自己回到原处。”接着用了较长的篇幅介绍法布尔在女儿的配合下进行了蜜蜂能否辨认方向的实验。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掌握“扔、劣、免、弃、闷、证、阻、环、拥、沿、括”11个生字。

2、阅读课文,知道法布尔是通过怎样的实验证明“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

3、在读课文的同时,体会学习法布尔提出问题和用实验证明问题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以及扎实认真对待科学的态度。

教学准备:

课前让学生搜集动物奇特的本领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抛弃”、“扔到”、“货轮”可让学生做动作理解;

如:“避免”、“一拥而出”、“恶劣”、“阻力”、“包括”、“沿途”、“丰富”可以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自己理解;

如:“证实”、“闷了”、“凭借”合文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另外学生有可能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如:“眺望”、“触到”、“逆向”等小组内理解。

4、检查读文情况: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交流法布尔进行“蜜蜂”实验的目的、过程和实验得到的结论。

3、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4、讨论:读了课文,受到怎样的启发?

引导学生说出:

A:办事应该像法布尔那样仔细认真;

B:从文中可以看出,法布尔是一个充满爱心与同情心的人。

……

5、师:我们身边有多少司空见惯的现象?我们也曾产生过多少这样那样的问题?只要我们像法布尔一样有追根求源的精神,我们也能一步步走进科学的殿堂。

6、整体回顾全文。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教学中可以用“熟字+偏旁”的方法识记“劣、闷、证、阻、环、拥、括”;用比较形近字的方法识记“扔(仍)”“免(兔)”“弃(弄)”“沿(没)”。注意“扔”的右边“乃”不要写成“及”;“免”字不要多一点写成“兔”;“弃”字不要少写一点,上面写成“亡”。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师:许多动物有着奇特的本领。“词句积累”中列举的就是其中的一部分。可以让学生说说对课后列举词句的理解,也可以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动物趣闻。

教后反思:

10. 矿矿的研究

这是旅美华裔学者黄全愈写的一篇介绍自己的儿子在国外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完成蓝鲸研究论文的文章。本文故事情节简单,语言朴实无华,但内容却能给我们和孩子带来巨大的冲击。

事情的经过可以分成如下三部分:

从开头到“……你们可以到迈阿密大学图书馆去看看。”是第一部分,讲儿子要写蓝鲸的研究论文,得去图书馆查阅资料,“我”对儿子的能力表示怀疑。

从“两个小时以后……”到“这回矿矿告诉了我不少我以前并不知道的东西。”讲儿子在妈妈的陪同下借阅了许多关于蓝鲸的书籍,在儿子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也学到许多知识。

从“矿矿终于完成了他有生以来的第一份研究报告……”到结束。讲矿矿完成了他的蓝鲸研究报告,这是“我”看到的最简短最感兴趣的论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介、订、纠、迈、寿、攻、吨、矿、妻、岩、临”等11个生字。

2、阅读课文,知道矿矿是怎样查阅资料完成他关于“蓝鲸”的研究的,了解矿矿写的论文的大致内容。

3、从阅读“矿矿的研究”中,使自己生发感慨、感悟,甚至研究与创造的冲动。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首先向孩子介绍黄全愈,而后过渡到他在国外上小学的孩子。

黄全愈,美籍华裔教育的学者。2000年出版《素质教育在美国》,成为当年国内非文艺类的第一畅销书。2003年,黄全愈又推出了“新书”《生存教育在美国》和《“高考”在美国》。其他的请学生介绍。

2、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生字卡片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这些词语在小组内解决,解决不了的全班交流。

4、检查读文情况: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进行交流,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引导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交流)

3、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4、整体回顾全文。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本课要求认识11个生字,要求掌握“介、订、纠、迈、寿、攻、吨、矿、妻、岩、临”等11个生字。教学中注意比较“介——分”是“人”字头,不是“八”字头。

2、用形声字比较字形的方法记忆“订、攻、吨、矿”等生字。

五、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教后反思:

阅读链接

其实,科学家离我们很近

教学目标:

6、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3、学生能够从喜欢的科学家、科学事件入手,通过对科学事件的追踪,对科学家的关注,引发科学探索的热情,培养初步的科学意识和态度。

课前准备:课下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科学家的书籍和资料。并通过多种渠道了解一些科学事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二、回归文本

1、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近科学家,走进科学的乐园好不好?请同学们打开书42-43页,自己读一读书上的内容。然后找同学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2、 找同学汇报

3、 师:同学们,当你们读完这两篇和科学家有关的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想?谁来说一说?

4、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很生动,这说明你们对科学家的崇敬之情,和对科学的热爱。

5、 师: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搜集有关科学家的一些资料和一些科学事件,你们都带来了吗?下面就请大家拿出来和同学们一同分享。

6、 师:首先请大家先在小组中交流一下我们的资料。然后找小组同学来汇报。

三、小组汇报,升华情感。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先来汇报?

四、扩展延伸

师:同学们,这节课到这里就结束了,但我们的更高追求却没有结束,就让我们在身边的小事做起,好好学习,勤奋努力,早日实现我们心中美好的愿望。

五、课下作业

小练笔:试着给一位科学家写一封信。通过对课文的回顾,对文本的把握有一个准确的方向。

教后反思:

综合学习二

本综合学习包括“我的采蜜集”、“读读背背”、“口语交际”和“我的小笔头”四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

1、诱发大家积累的热情,感悟积累的方法,一起分享积累的快乐。

2、鼓励学生多读多背的学习习惯。

3、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观察动植物的习惯,从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进一步培养学生表达的欲望。

4、继续培养学生大胆想象的能力,把想象的世界变成自己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我的采蜜集

1、师:“同学们,老师知道大家的小本本很丰富多彩,这节课把你最精彩的积累部分给我们大家欣赏欣赏吧!”谁愿意给我们大家看一看?”

2、(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小本本)

3、交流时可以分积累的不同开始汇报。

如有积累词语和句子的;有积累人事物景,积累思想观点;积累文字的,积累图片的,积累音像的,积累实物的……

4、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都可以交流。

5、出示书中的这段话。

6、师:“积累是学好语文的基础,只要你养成了积累的好习惯,你的语文水平就会有所提高的,希望大家继续积累下去,使自己的小本本更精彩!”

二、读读背背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请学生自由读句子。

2、问: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全班交流)

3、○1第一句话意思:春天的鸟叫、夏日的雷鸣、秋天的虫语、还有冬天呼啸的寒风,这就是四季的歌。(请学生想象其它关于四季歌的诗句)

○2第二句话的意思:因叶落知秋天已到;山高遮住日光,早晨很晚才能见到太阳。(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

○3第三句话的意思: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口语交际 “我的发现”新闻发布会

教学目标:

2、 引导学生细心观察,感受动、植物的神奇。

2、让学生学会想象,敢于探索发现。

3、培养交际能力,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情感。

教学过程:

二、 激趣导入

二、全班互动交际 自己眼中的动、植物

三、“我的发现”新闻发布会

师引:大家都知道小壁虎,他会自由自在的在墙上爬行,

如果人有了壁虎的本领那会怎么样呢?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

你所熟悉的动植物是否也能给你点什么启示?

1、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发现和受到的启示。

2、小组派代表班上交流,其余同学认真倾听,有问题可以问一问。

四、评价总结

学生参与评价(把握三点:是否用普通话,发现是否新,

语言是否生动完整。)

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发现进行想象探索。科学的发明,人类的创造

往往正是一个幼稚的提问,一次天真的探寻,一个看似荒诞的梦

想开始的。希望同学们了解更多的未知世界,积极探索大自然的

奥妙,让心中那颗科学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教后反思:

第三单元感受真情

本单元以“感受真情”为主题,编排了5篇课文。亲情作为人类生活中自古不绝的主题,必然成为学生通过文章的阅读屡屡接触,体验、感受的主要内容之一。“理解与关爱”贯穿于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中。《倾斜的伞》一文,让我们感受到我与外公那种爱的传递与延续;《金色的蒲公英》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使我们理解了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点点滴滴的用心;《信任》一文中,无人看管的桃林,让我们体验到信任与被信任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感情……。其实,爱是无处不在的,它使巨人的花园盛开美丽的花朵《巨人的花园》,它让遇险的猎狗最终获得搭救《伙伴》……学习本单元,要让学生透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去品析其中蕴含的感情和哲理,用心去体验渗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眯、惑、丹”等37个生字,并能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倾、逢、挽”等59个生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语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主识字、提高识字量。

2、通过情感朗读、合作探究、交流想法,理解课文内容。

3、能用普通话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能用“小练笔”的形式写下来,适当进行习作练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感受到中国汉字的美,并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

2、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真情,理解父母对孩子的爱,感受到爱的传递与延续,感受到爱是无处不在的,用心去体验、渗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

课时设置:

11、《倾斜的伞》……………… 2课时

12、《伙伴》…………… … 2 课时

13、《信任》…………… …… 2课时

14、《金色的蒲公英》…… ……2课时

15、《巨人的花园》……… ……2课时

阅读链接《爱是什么……》… 2课时

综合学习三………………… … 1课时

口语交际……………………… 1课时

我的小笔头……………… …2课时

11、倾斜的伞

教材分析:

冀教版教材以文化主题组元,体现以“人和人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课程观,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体现多元的先进文化所蕴涵的时代精神,注重事物的普遍联系,体现系统、整合、发展的哲学思想。三年级的教材每册都由六个单元组成,后附生字表,要求会认的字共495个,会写的字630个。每个单元围绕着一个文化主题,由5篇课文、一个阅读链接和一个综合学习组成。5篇课文按精读(2)--略读(1)---精读(2)的顺序排列。其后是由简短的文字与图片、绘画组成的阅读链接。综合学习由“我的采蜜集”、“读读背背”、“口语交际”、“我的小笔头”这样四个基本栏目组成,有的单元穿插安排了“漫步书林”或“我的好方法”等栏目。

《倾斜的伞》是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以“感受真情”为主题。“理解与关爱”贯穿于本单元的几篇课文中。《倾斜的伞》一文,让我们感受到我与外公那种爱的传递与延续;是《伙伴》让遇险的猎狗最终获得搭救;《信任》一文中,无人看管的桃林,让我们体验到信任与被信任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感情;《金色的蒲公英》,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使我们理解了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点点滴滴的用心;其实,爱是无处不在的,它使巨人的花园盛开美丽的花朵……学习本单元,要让学生透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去品析,其中蕴含着的感情和哲理,用心去体验渗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

《倾斜的伞》是一篇叙事兼有抒情的散文,文章主要写了在雨中的伞下发生的故事,而且是一把“倾斜”的伞下。文章以“雨中倾斜的雨伞”为线索,将外公对“我”的爱和“我”对外公的爱,这一“爱的情感线”连缀起来,使“雨中共伞”这一生活中常见的细节中,蕴涵着的强烈的爱的气息,巧妙地张显出来,给人以爱的感动,让人体会到亲情的温馨。本文在结构上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前后两部分内容穿越了时空。人物发生了变化——开始的伞下,是外公呵护着我,伞歪向了“我”这边,后来,外公变得苍老,而“我”已经长大成人,“我”在雨中,伞又歪向了外公。两部分情节相似,语言描述也有不少相似之处。课文的结尾部分,作者在抒发着内心强烈的情感,同时,人们读起来也会清晰地认识到,雨中伞下笼罩着的是浓浓的亲情,时空变幻传递着的也是浓浓的亲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让学生在感情朗读,分角色朗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内容。

5、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成人后“我”在雨中对年迈的外公的照顾,体会祖孙间的亲情。

教学重点:

侧重于了解在雨天外公对年幼的“我”的呵护,以及长大成人后“我”在雨中对年迈的外公的照顾,体会到祖孙间的亲情,学会感恩,懂得回报。

学生分析:

当今,孩子们不论吃的,穿的,玩的,就连上学,无一不在享受着亲人的爱的呵护,那么它们是否感受到了爱的温馨与幸福呢?他们又是否懂得去感恩,回报这些爱。事实上,现在的孩子对爱的感受确实缺乏,更不用说主动献出自己的爱了。这篇课文正适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设计理念

1、让学生感悟到祖孙间的浓浓深情,体会到父母等长辈对自己的爱。

2、要让学生在感悟文本的基础上,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结合自己的经历谈出自己的感悟。进而体会到父母等长辈的爱。

本课采用交互式、体验式等教学方式将这些理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和别人共打过一把伞吗?当时是怎样一种情景?有什么感觉?(学生讲述)

看来,好多同学都有过和别人共打一把伞的经历。今天我们和作者一同走进他和外公在倾斜的伞下发生的故事。

(开门见山,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调动他们的经验世界,走进这个渗透着浓浓亲情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教师提出初读要求:认真读课文每个段落,遇到不认识的字利用书中的音节拼读,书上没有音节的可以查字典,还可以小声的问问同桌,能自己解决的尽量自己解决,并且把熟悉的字多读几遍,直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学生自读课文:

(1)、学生独立阅读,扫除生字障碍。

(2)、在小组中互相帮助纠正读音。

3、开火车分段检查朗读。

4、认读生词、生字(自读、指读、开火车读等)

(难认而又不知其义的生字词是学生认读、理解文章的障碍,只有把这一环节砸扎实,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才可能美读,从而享受阅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课文,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我”小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

(2)、“我”长大后发生了什么事情?

(通过这样的带着问题读课文,一是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课文的写的是什么内容,二是在学生读文思考回答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了文章的层次,并且为后面的讲述课文的故事做了铺垫。)

2、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生字,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倾斜的伞》这篇课文,让我们继续走进两位主人公。那谁能讲讲在倾斜的伞下发生的故事呢?(生讲课文中发生的故事)

(不是说主要内容,而是生动的讲述。一方面有利于语言的内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抒发情感,进而感染他人。这是综合性很强的训练形式。)

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感受到什么呢?(外公对丹丹的爱,丹丹对外公的爱)

二、咀嚼语言文字,感悟情感

1、提示: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读读课文的1—11段,你从那些语句、词语中体会到外公对丹丹的爱?先读一读,画一画,再想一想。

2、 学生自学。(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真正思考。)

3、学生根据自己画的语句、词语谈理解。

(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熟悉课文,并根据中心话题把发言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创设各抒己见的氛围。做到读说结合,以读带讲,让学生从读中感受人物的所思所想,体味真情。)

抓住语言感悟点:

(1)、外公头顶上的天空一半是墨绿色的,一半是灰蒙蒙的。(同撑一把伞,一半是墨绿色的,那是丹丹头顶上的伞,一半是灰蒙蒙的,那是外公头顶没有被遮住的天空,体会到外公对丹丹的爱,宁愿自己淋着,也不让丹丹湿了。)

(2)、外公抬头望了望,笑眯眯地说:“没歪呀。”(当丹丹说伞歪了的时候,外公却抬头望了望,然后笑眯眯地说:“没歪呀”时,外公为什么抬头望了望,又笑眯眯地说?他是在望伞是不是歪向自己了,把丹丹淋湿了,可是看到伞没有歪向自己,丹丹也没被淋湿,所以心里很高兴,他生怕把丹丹淋湿了,体会出外公对丹丹的爱。)

(3)、外公笑而不语。(当丹丹知道明明伞歪向了自己,可是外公却说伞没歪感到困惑时,外公笑而不语,外公心里在想什么?)

(4)、“你是不是被淋湿了?”外公问。(当丹丹发现外公的一边肩膀都湿透了,让外公赶快擦擦的时候,可是外公没顾得上自己却先问丹丹有没有被淋湿,体现出外公对丹丹的爱。)

(5)、外公听了,开心地笑了起来。(当外公听到丹丹被大伞包住了,一点没淋湿时,开心地笑起来,体会到外公的爱是默默的。)

(6)就这样,每次我们从雨中回来,外公的身子总是一半干的一半湿的。“每次”、“总是”这两个词去掉和原来意思还一样吗?(体会出外公对丹丹的爱不是一次两次,而是一直在爱着丹丹。)

指导朗读,读出外公的高兴,丹丹的天真和困惑。

(本单元的文化主题是“感受真情”,本课中有很多的词句富有情感色彩和内涵,引导学生装关注这些词句,读深,读透,品出味道,从而把握文本的情感目标。)

过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丹丹在外公这样的关爱下健康幸福的成长着。不知从何时起,撑伞的人已不是外公,而是丹丹。仍然是那片雨的世界,仍然是我和外公,仍然是那把墨绿色的大伞,一切和以前一样。

4、你又从哪感受到了丹丹对外公的爱?读课文13—14自然段。

(1)、我抬起头,发现我头顶上的天空一半是墨绿色的,一半是灰蒙蒙的。(丹丹把伞倾斜到了外公那边,自己被淋湿了。)

(2)、我的心热了起来,不知不觉中,我正做着外公当年做过的事。(丹丹自己被淋湿了,可是心为什么热了起来?是因为外公的爱已经悄悄地影响着丹丹,丹丹也象当年外公爱她那样爱着外公。当年自己小,外公无微不至地关爱着自己,现在外公老了,自己也应该关爱外公。)

过渡:是呀,正是外公的爱熏陶着丹丹,丹丹也懂得了爱外公,当丹丹“回到家里,接过外公递过来的毛巾,看见外公嘴角微微一颤,已开始混浊的双眼泪光点点”。你读懂了什么?外公心里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从中体会外公的激动与幸福。)

(以上这部分教学,引导学生紧扣文本,凭借对重点语言文字的形象化感悟,进而深入理解人与人之间的挚爱亲情。这个环节是课改前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合理部分,如果抛开语言文字,空对空的说教,对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不会有好处。)

(3)指导朗读。

小节:是呀,这把倾斜的伞是把充满温情的伞,就是这把伞让我们感受到了亲人之间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的亲情。那么在你的眼里,这把伞又是把什么样的伞呢?(充满幸福的伞,充满力量的伞,充满爱的伞……)

是呀,爱是什么?是风雨中那把倾斜的伞,其实真爱,无需太多的语言。

【该练习既可以培养学生表达的丰富性,又可把本课情感的目标进行内化,使关爱他人的种子在学生的心中慢慢扎根。】

让我们永远珍惜这把伞,爱护这把伞吧。(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同学们,在我们的日常长生活中,有亲人的疼爱,有邻居的关心,有老师的体贴,有同学的帮助,我们每时每刻都在爱的包围中成长着,我们在接受别人关爱的同时,更应学会去帮助别人!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熟悉课文,并根据中心话题把发言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创设各抒己见的氛围。做到读说结合,以读带讲,让学生从读中感受人物的所思所想,体味真情。

三、拓展延伸

1、倾斜的伞让我们感受到了外公与丹丹的爱,让我们来看一篇《背影》,从中你又感到了什么?(学生读朱自清的《背影》然后谈感受)

2、小练笔:

有时,一句问候,一个眼神,一个小小的举动……往往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快乐。你在生活中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说一说,然后写一写。

(鼓励学生勤于动笔,勤于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最后的小练笔真正实现了“生活—语文—生活”这一过程的最终目的。)

3、推荐阅读:童年书架《24课》。

板书设计

倾斜的伞

外公→→←←我

【板书是教师备课过程中构思的艺术结晶,是学生感知信息的视觉渠道。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知识结构,正确把握知识内部的各种联系。我设计的这个板书,用生动、形象的图片结合简洁的文字,直观表达出文本的感情和内涵。】

12、伙伴

文本细读:

《伙伴》一文,主要讲述了发生在猎人马哈多和他的伙伴——猎狗和乌鸦之间的故事。要让学生在学文过程中,感受到作为伙伴。他们的互相关心和对彼此的牵挂。本课应从两方面来把握故事,一是猎人马哈多和猎狗一起救助了一只受伤的乌鸦。(体会伙伴们在一起生活的快乐)二是乌鸦帮猎人马哈多又救助了被困的猎狗。(体会伙伴之间的关心,互助和牵挂)。“伙伴”是理解课文最关键的一个词。让学生从文本中,体会到伙伴间的相互关心和彼此牵挂,并思考,在生活中如何结交朋友,如何和朋友友好相处。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文中5个生字,会写11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中讲了关于“伙伴”的哪些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勾画重点语句,情感朗读,来理解课文。

2、鼓励学生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谈出自己的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理解课文,体会伙伴之间的相互关心和彼此牵挂,珍惜伙伴之间的情意,与伙伴友好相处。

课前准备:预习本课,了解大意,解决生字词,师准备生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起引入

同学们,相信你们都有自己的好伙伴,那你们觉得伙伴之间应该如何相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中的伙伴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设计意图) 了解学生对伙伴的理解程度,并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二、细读课文,识记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读文中的生字、新词。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字情况。

3、师生共同理解“巡逻”,“焦急不安”等词语。

4、了解学生读文情况。(指名读)

5、说一说,文中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

(设计意图)利用不同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又无形中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从整体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体会情感

1、课文主要写了伙伴之间发生的故事,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谁是谁的伙伴?他们又为自己的伙伴做了些什么事?

2、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深受感动?画出有关语句说一说。

A、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谈谈感想。(课后练习三的三句话)

B、如:第4段,抓住重点词语,“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得了大病”等,体会马哈多对猎狗的关心和牵挂。

3、出示课后练习四的两句话。

猎狗,你究竟在哪里呀?

乌鸦叼着肉在前面飞,马哈多紧紧地在后面追。他要去看个究竟。读读这两句话,谈谈体会之后,说一说两个“究竟”的不同含义。

4、情感朗读。

(设计意图) 了解文中的伙伴之间是如何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通过朗读,理解重点语句让学生体会伙伴在一起的快乐,及伙伴间的相互关心和彼此牵挂。

四、拓展延伸。

学习了本课之后,同学们应该更了解“伙伴”的含义了吧,那你觉得伙伴之间应该如何相处。你又是怎样做的?说一说,并写下来。

(设计意图) 学会和伙伴和睦相处彼此关心,进行写文的练习。

五、指导书写。

1、“抹”右边是“末”而不是“未”。

2、“叼”字最后一笔是提。

3、“猎”可以和“借、错”等字对比来记。

教学反思

13. *信 任

文本细读:

《信任》是本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文章介绍的是“我”和姐姐看到“自采桃子”的告示而去看个究竟,在桃林里自采桃子,充分感受到了被主人信任的快乐。作者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整个故事的:告示牌引起兴趣,去桃林要探究竟→小屋子没人看守,留下纸条表明心意→自采桃子无比畅快,告别桃林享受信任。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9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并掌握多音字“撒”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反复诵读,对相关内容展开想象,体验情感。

2、用自己的话描述了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从故事中体会被人信任的愉悦之情,并由此崇尚与人相处时相信别人和取信于人。

课前准备:生字词的简章课件,本课的情境图片。

教学过程:

一、从题目入手,导入本课。

根据你自己的理解,谈谈什么是“信任”?看到这篇课文的题目,你想到了什么?让我们来看一看,这篇课文到底写了些什么?

(设计意图 ) 引发学生对信任的有意注意,对阅读本文产生期待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出示生字词课件,学生开火车读一读。

3、利用多种形式理解词语:丰硕、沁人心脾、沉浸、小心翼翼,朴实等。

4、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词语,为读懂文本奠定基础。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1、默读课文,之后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引导学生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描述整个故事。首先是看见告示牌,感到有趣,想去看个究竟;之后是去摘桃子很欢愉;最后是离开桃林,体会到了被信在的喜悦。)

2、出示本课情境图片:两个孩子抱着亲自摘的桃子,笑得那么开心,她们为什么这样高兴呢?她们仅仅为摘到桃子而开心吗?

3、充分发挥你们的想像,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①“我”和姐姐来到小屋,读了主人留下的纸条,可能会想些什么?

②“我们”采完了桃子,又会想些什么?

③ 果园的主人为什么会采取这样的经营方式?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她们”开心的笑,不仅仅是摘到桃子,而是体会到了被人信任的喜悦,使学生的认识不断升华。在交流中,引导学生懂得要相信他人,同时体会被人信任的喜悦。引导学生崇尚诚信,分享被人信任的快乐

四、拓展延伸

让学生谈一谈,自己身边的“被人信任”或是“相信的事例,并写一写。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培养写作习惯

14、金色的蒲公英

文本细读

《金色的蒲公英》是一篇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性散文。文章讲述的是妈妈巧妙地借养花的事给“我”讲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每种花都以自己的美丽带给我们快乐,同样,每个人扮演的角色不同,但都是同等重要的。文章的开始写“我”参加一次戏剧表演,本来要演的角色被别人代替,只能演传述者。正当我伤心的时候,妈妈借蒲公英花的事,给我讲明了道理,使“我”成功地博得了掌声。文章不仅仅是揭示道理,还通过“严肃、鼓励、不厌其烦、欣慰、意味深长”等词语,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良苦用心和循循善诱的亲情。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10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多音字,“角”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作者介绍了自己一次怎样的经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分角色朗读文中的对话部分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思考并理解妈妈告诉孩子的道理,体会母亲对孩子的良苦用心和循循善诱的亲情。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认读生字词,教师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刚刚看到《金色的蒲公英》这个题目时,你想到了什么?

那么这篇课文,到底讲述了一件什么事,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设计意图) 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畅所欲言。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读懂词语,为下一步分析课文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

1、认真读课文,解决生字词障碍。

2、利用生字卡片,了解学生认字情况。

3、读完课文后和你刚看到题目的想法一致吗?说说你的想法。

4、利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惟一、滚瓜烂熟、委婉、振作、会心等词师生共同解决。漫不经心、意味深长、可放在分析课文中去理解。

5、指名读课文。

(设计意图) 读懂词语,为下一步分析课文打下基础。

三、深入读文。

1、默默地品读课文,看看从读文中,你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说出。

①从开头和结尾两部分,能够读出来,这篇课文是对过去的事情的回忆。

②学生能清楚地描述出事情的经过:“我”开始是演公主的,可一上台就忘词,后来老师安排“我”演叙述者;我很伤心,妈妈借蒲公英给我讲道理,并鼓励“我”,“我”终于成功了。

③妈妈是如何帮助我的:假装要拔掉蒲公英,从而开导我:每种花都以自己的美丽带给我们快乐,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公主,不再演公主也不是丢脸的事。

2、文中哪些词语或语句能让你体会到浓浓的爱意。

①在“微笑、唯一、慈爱、意味深长、不厌其烦”等词语中体会到母亲对孩子的爱,朗诵相应的语句。

②妈妈漫不经心地弯下腰,要拔掉蒲公英,其实是别有用心。(理解词语漫不经心)

③妈妈不是直接给“我”讲道理,而是通过养花的事来教育“我”,体会妈妈对孩子的良苦用心。

3、分角色朗读对话。

(设计意图) 让学生理清时间线索,并能够准确地把握课文内容的来龙去脉。

这是一个发散性话题,要尊重和及时肯定学生的个性化认识,只要能就相关的语句谈出自己的体会就可以了。

四、拓展延伸

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家长听。

(设计意图)对课文内容进行复习,同时是一次和家长之间的口语交际

五、指导书写

1、“励”可以跟“厉、历”对比学习。

2、“练”注意右半部分不要写成东。

3、“肃”字的笔顺应注意

15、巨人的花园

文本细读

《巨人的花园》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的是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变化,及变化的原因。从这篇童话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能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多处进行了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正是在这些对比中,故事情节变得跌宕起伏。故事所揭示的道理也自然地显现出来。故事要告诉人们的道理就是在生活中要学会宽容、学会分享。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知道课文讲了一个关于巨人的花园的怎样的故事,知道巨人的花园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先勾画再交流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2、采取默读与适当方式的朗读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读懂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思考巨人的花园发生变化的原因,体会故事要告诉人们的道理,在生活中学会宽容,学会分享。

课前准备:课前预习,认读生字,了解故事的整个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很喜欢读童话,相信这篇童话你们也读过几遍了,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认真地读这个故事,因为还有好多的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呢。

(设计意图)直接谈话引入,引导学生读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认真地读文。

2、检查学生的认字情况。

3、指名读文后,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4、指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读课文,逐步培养概括大意的能力。

三、深入读文,品味探究。

1、默读课文,想一想,巨人的花园发生了几次重大的变化,为什么发生变化,在文中勾画出相应的语句,之后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班内汇报:

(1)巨人的花园,鲜花盛开,是孩子们的乐园。

(2)春姑娘没有光顾巨人的花园,仍是冬天的景象,因为巨人不喜欢孩子们到花园里玩,筑起了高墙围住花园。

(3)花园迎来了春色,因为孩子们从小爬进园子,巨人也意识到自己太自私了。

(4)春天跟着孩子们来到了园子,因为巨人拆了围墙,和孩子们快乐地玩着。

2、引导学生思考

①花园为什么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孩子们为花园带来了快乐,带来了春意)

②想一想巨人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开始很自私,后来知错就改了,因为巨人感受不到春色,他也不快乐,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也分享了欢乐)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的个性化想法,学生能联系文本,谈出自己的感受,就要及时给予肯定。

四、拓展延伸(课后练习三)

巨人要和孩子们一起为花园起个好听的名字,请你也来参加吧!再为巨人花园里的告示牌上重新设计一句话吧!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发挥想像。

五、指导书写

阅读链接

爱是什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让学生透过具体的语言文字去品析其中蕴含着的感情和哲理,用心去体验渗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

课前准备:阅读本单元的课文,搜集有关爱的词语。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1、师:同学们,我这里有一首歌,你们想不想听一听?

放歌曲《爱的奉献》

1、 :谁听出来了,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歌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呀?找2-3名学生说一说。

(设计意图)音乐进课堂,是教师最有利的教学语言,也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

二、提示课题,点明中心。

1、师:那么,什么是爱呢,下面我们打开书66和67页的内容,认真读一读,一会我来找同学说一说。

同学们自由的朗读。

2、师:通过刚才的阅读,爱是什么,谁能用一个词来表达?还可以用哪个词?

3、师:下面我请一名同学来有感情地读一读高尔基写给儿子的这封充满爱意的信。

4、在这封信中,哪些内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5、师:对于“关注”的内容,你是怎样理解的?

6、师:为什么说“分享”也是一种爱呀?谁来说一说你的看法?

7、 师:既然爱可以是赞美,关注,分享,那么爱还可以是什么?还可以用哪些词来概括?(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指导学生说出无私奉献也是一种爱的表现。

三、感受真情,爱无处不在。

师:一把倾斜的伞,让我们感受到爱的传递与延续,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使我们理解了父母在孩子成长中点点滴滴的用心,无人看管的桃林,让我们体验到信任与被信任是一种多么美好的感情……其实,爱是无处不在的,同学们,你们说呢?下面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爱是什么。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过程是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语文能力综合提高的过程,要避免语文学习中的“单打一”现象,要将阅读教学与口语交际、习作、综合实践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语文学习的高效发展。

四、真情流露

师:这说明亲情无时不在,就要看你有没有感觉得到了,下面,我就给大家一个机会,把你的真情留言写下来,与大家共享。

师:找几个同学读一读。并找同学说一说自己听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使学生对真情的感受更深刻。

五、拓展延伸

师:一句知心的话语,可以使亲情迸发出灵性的火花,让我们大家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出来,与我们的家长进行沟通,你们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设计意图)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让学生将读与写结合起来,将学习与生活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学习积累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积累与运用的能力。

2、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理解和感悟能力。

1、 鼓励学生大胆地交流,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过程:

一、我的采蜜集

1、自由读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词。

2、指名读一读。

3、你喜欢文中的“小雪花吗?为什么?

(小雪花很美丽,很有爱心)

4、你觉得这篇散文写得好吗?为什么?

(小作者的想像很丰富,由雪花联想到梨花,又联想到雪花和麦苗一起睡觉,一起做着金色的梦)

5、情感朗读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到本单元的人文教育主题。体会小雪花的爱心。

二、读读背背

1、自由读诗,小组讨论诗的含义。

2、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感受到诗人怎样的心情?

3、了解了诗的含义,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朗读小诗并达到背诵。

4、课下搜集牡的其他作品,读一读,背一背。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清明时节,人们祭奠先人追思先人的内心情感。

增加课外阅读量,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口语交际 让我们的大“家”更美好

教学目标:

3、 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关爱他人。

4、 培养交际能力,激发学生热爱集体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板书:让我们的大“家”更美好。让同学们猜测其中的“家”指的是很么 ? (我们的班集体)

(设计意图)谈话引入,激发学生表达欲望。

二、互动交际 畅谈自己的设想

师引:班集体是由“我”和同学们组成的大家庭,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才能使我们这个大“家”变得更舒适?我们生活得更愉快呢?

好,现在请同学们闭眼回忆一下,在我们班级当中,有哪些问题让自己感觉不太舒服,还应改善?

1、学生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

2、小组归纳总结后派代表班上交流,其余同学认真倾听,可做必要的补充。

3、共同商讨自己想为这个“家”做点力所能及的什么。

(注意说话的条理)

三、落实自己的想法

我的小笔头

一 件 难 忘 的 事

《综合学习三》中“我的小笔头”习作是一篇例文,分析之后认为要求是这样的:你一定有一些总也忘不了的事吧?这些你自己做过的事,可能是使你受鼓舞、受启发的,也可能是让你感到后悔、使你受到教育的。请你从中选择一件最难忘的事写下来,内容要真实,主要部分要写具体,写后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教材分析:

教材顺应三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安排这次习作,训练他们有条理的叙事,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教学设计思想:

1、学习以事命题,审请题目范围,能围绕“难忘”选择材料,给自己的文章加题目。

2、内容要真实,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5、 要有真情实感。

课前准备:

你有哪些难以忘怀的事情?回忆回忆,准备讲给老师和同学们听。(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教学活动流程设计:

一、激情引入:

师:同学们,你能猜出老师现在的年龄吗?(生猜)在老师这三十多年的生活经历中,我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难以忘怀,记得老师小时候有一次……(可以引用书上的例文和自己的经历。)

1、说一说那件难忘的事:启发诱导学生自愿讲出自己难忘的事情。

师:你一定也有一些总也忘不了的事。这些事或者使你高兴、或者使你伤心、或者使你震惊、或者使你害怕、或者使你着迷、或者使你厌恶、或者使你感到后悔、或者使你感到庆幸、或者使你受到启发、或者使你受到教育……总之让你非常难忘。课前曾让同学们好好想想这些事,现在谁能把你难忘的事说给同学们听听?(注意要把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讲清楚。)

师:照刚才的样子,把你难忘的事说给自己同组的同学听听。请先给你说的话加个合适的题目。注意:在听别人说的时候,如果你觉得他的话有不合适的或需要改进润色的地方,听完后再耐心地给他指出来。

2、让学生在合作小组内互相说说听听。

二、拟写作文初稿。

师:请把刚才自己说的快速地写下来,写完的注意自己修改。

生快速成文、自改。

三、组内互评互改。

请组内的同学把写好的作文互相交换看一看、互相品评品评、互相提提修改意见、互相改一改。很明显的不当之处,可以直接给他改过来,尽量多提修改建议,写在文后,让他本人去改。

四、学生个人誊抄定稿。

五、评选优秀作品,建立“难忘的足迹”展示栏。

查看更多
【冀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1】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371041/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