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毛主席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时的几件事,表现了毛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文章依次记叙了三件事: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毛主席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

教学中一是体会文章记叙的顺序;二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设计理念】

《课程标准》中提出:“在教学的同时要强化学生的思想情感的培养,要在榜样的熏陶下培养他们的人格,使之健康成长。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和读书方法,既要教学又要做人”所以本课的教学就紧紧围绕学习人物品质、如何做一个高尚的人开始,在学习的同时教师及时指导学习方法,达到双重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认识课文中的5个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着想的思想作风。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品质和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内容,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 初步学习通过具体事件表现人物思想品质、按一定顺序描写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要注意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并注意详写和略写,在写作时注意详略得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图片、磁带。

【教学过程】

一、导入部分

1、分别出示图片1(太阳)和图片2(毛主席头像):

利用直观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两幅插图有什么联系?这样很容易把伟人的特质表现出来.这样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出发,主动、直观、而有新颖,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大家一定见过这两张图片。谁知道老师为什么要把这两张图片放在一起呢?

激发想象,发展为本。

学完这篇课文后,你就会知道的。

3、板书课题,释题:

课题告诉了你些什么?你猜想课文是写什么的?

释题是学习课文的首要步骤,通过解析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二、互动学习

1、初步了解课文,快速读文,自学生字,了解概况。

2、制定学习目标。

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自己的认识,自己的体验,自由表达带有个性的目标自己。

⑴ 提问: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准备解决哪些问题呢?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⑵ 指名说(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从点滴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⑶ 公布学习小结,目标:

① 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件事?

②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设计的问题要紧紧围绕重点来进行,有的放矢。)

③ 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④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应让学生自主研讨,共同制定目标,教师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补充。

3、学习方法指导:

步骤:个人自学→小组讨论→总结发言。

方式:阅读──勾画──思考──讨论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适时指导)。

4、学习成果交流:

⑴ 指名说,小结并板书:

请群众来碾米 给群众泡茶水 帮群众推碾子

(在学生自学时应指明要高度概括,语言要精练,简明。)

⑵ 按顺序说说主要内容(顺序也是本节课的重点。)

⑶ 重点:11自然段和课文最后一句话。说说含义,重点朗读。

⑷ 概括一下毛主席的品质(关心群众处处为群众着想)。

三、延伸拓展

1、出示要求:

朗读:课文主要用通过对话来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选择一部分分角色朗读体会。

(在教学时注重学生的朗读训练和情感体验。)

想象:课文中老人说完那句话后,人们就开始议论起来。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在教学时应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表述自己的观点。)

动手:一位主席和一群群众在一起快乐地劳动和谈天,这是一幅多么感人的画面啊!就请你用笔在书中的插图上写写你的感想吧。

(利用一切可以调动的手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手脑结合,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2、思考:

⑴ 课文中的三件事,不管哪一件先写都行。你认为可以吗,为什么?

(让警卫员把群众请回来碾米,不要影响群众正常生活,表现了主席对群众的关心。进而派警卫员每天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表现主席对群众的体贴、爱护。最后毛主席来到群众中,亲手给群众递去茶水、帮群众推碾子,表现了主席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同时这样的叙述顺序也符合一般的事理发展过程。)

⑵ “他夜以继日地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操劳着”,如果课文要围绕这句话来写,还能写这三件事吗,为什么?

(有机延伸,提高能力。)

⑶ 毛主席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日夜操劳,可他还要花时间来管这些小事。你认为有必要吗,为什么?

(能力拓展,强化挖掘文章内涵的作用。)

2、自主选择,合作完成。

3、交流:

以讨论为主要形式,挖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四、激情升华

是啊,毛主席夜以继日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的同时,也时时不忘 关心人民群众。他就像金色的太阳给人民光明和温暖。 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来听听这首动人的赞歌吧,如果你会唱,你就跟着一起唱吧!(播放歌曲《北京的金山上》)

【板书设计】

28、毛主席在花山

请 碾米 劝 喝茶 帮 推碾

关心群众,为群众着想

【教学建议】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说出文章中讲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要求用比较简练的话语概括出几件事情。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从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中体会到了什么。要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事实内容出发,认真仔细地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作者叙述的顺序:

从文字表面看,文章主要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村的三件事,叙述顺序很清楚。可进一步让学生理解这三件事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安排。让警卫员把群众请回来碾米,不要影响群众正常生活,表现了主席对群众的关心。进而派警卫员每天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表现主席对群众的体贴、爱护。最后毛主席来到群众中,亲手给群众递去茶水、帮群众推碾子,表现了主席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作风。三件事在思想感情的表达上是层层深入、步步推进的。同时这样的叙述顺序也符合一般的事理发展过程,这样的分析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文章的叙述顺序,要根据文章内容的需要来安排。

3、本文是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作者具体写了毛主席在花山时的三件事,体现了毛主席热爱人民、关心人民的思想感情和高尚品质。用具体事件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品质是小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表达方法。在阅读中应该让学生加以体会。

4、课外可让学生练写一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题目自拟,要求写自己所熟悉的人,以《毛主席在花山》为例,要通过具体事件的记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

查看更多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369992/
上一篇: 凡卡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推荐
热门教学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