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学生作文,常常缺乏真情表现。有时只有假情假意,语言干巴巴,情思不见影。原因之一,是学生手头题材匮乏,没有“真事”也缺乏“发现”,就很难抒发真情,进而害怕作文。一些学生为了应付老师的作文任务,笔下的妈妈是别人的妈妈,老农是作文选上抄来的……这样的作文质量每况愈下,无疑也影响孩子的健康心理。其实,农村孩子的作文题材,比比皆是,问题是如何引导他们去捕捉、积累。
笔者结合本校农村作文教学策略研究的省级课题,开发农村作文题材资源,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环境下,捕捉作文题材,陶冶情操,为表达“真情实感”打下基础。
一、看农村新貌,激发美感
农村是个广阔天地。田野风光美、自然景观美、农家新居美等等都是学生写作的好题材。“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罗丹论艺术》)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到熟悉的家乡寻美,写江南水乡之美。在取材中孕育美,在写作中表真情。
1.采田野风光美。农村田野风光是美丽可爱的。这是学生观察,写景极好的题材资源。水稻、油菜、小麦、桑田、菜地……各具风韵,它们的形状、色彩、生长过程,又各具特点,随着农时变化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闹春图、青苗图、丰收图……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平平常常的、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发掘事物的形式美与内在美,激发小作者对家乡热爱之情。同时,也可以避免舍近就远、浪费资源、避免猎奇心理。锻炼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
2.采水乡景观美。对于水乡人来说,以水为背景,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是值得欣赏、值得自豪的。江南水乡素有“家家临水,户户通舟”的景观。长河、短洪、小池、大泽、太湖,有水波不兴,也有潺潺之声,岸边的古树,水上的渔舟,小桥流水,石堤埠头,临水之户,守簖人家……这些都是小作者笔下的好材料。由不同的组合,不同的时节,又有它独特的画面。学生从感知美到表达美的过程,也是内心情感起伏发展的过程。
3.采农家新居美。改革开放,给苏南农村带来了无限生机。反映家乡发展变化,不能说大话、喊口号,而要采集实实在在的事物,去反映家乡富了、变了,要以小见大,农家新居正是现代新农村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观察农家园,描绘农家美,激起爱家乡之情,写作中更能表达真情实感。
二、问村史家史,丰富情感
“知之愈深,爱之愈切。”通过调查、访问,了解村史、家史、个人成长史,了解家乡以及家人的过去,收集这些值得记叙的故事,从而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问农家苦难史,更能珍惜今天。在农村,几乎千家万户都曾经历过辛酸的往日:地主恶霸敲诈勒索,自然灾害,逃难要饭,童养媳生活,日本人烧杀抢掠……一幕幕苦难历史,一个个凄惨故事,催人泪下。富裕了的农民以及他们的后代怎不为此感慨。记住过去,珍惜今天,笔端自然会流露出深厚的情思来。像《吴奶奶的童养媳生活》《火烧沈家宅》《爷爷逃荒》等等选材都比较成功,写得很感人。
2.问农家创业史,更加敬重祖辈。农家千百年的发展历史,刻下了祖祖辈辈农家人的辛劳印记。他们开河、修路、平地、造桥,一个个埠头、一幢幢农舍,都留下一个个可歌可泣的故事。听听创业史,激发小作者的创业精神和对创业者的敬仰之情。通过走村串户,收集整理资料,不正是一部《乡村志》吗?
3.问农家荣誉史,让人感到自豪。长期生活在农村的孩子,通过电脑、电视、外出旅游,对外面的世界了解不少,让孩子们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同时,也要让他们听听自家的光荣史,写写农民的感人之事,激起自豪感。像老一辈与水灾等自然灾害抗争的故事,农民团结起来与日本鬼子斗争的故事,游码头、卖特产到九龙的故事等等,如,“作文列车”中登载的《祖上也是生意人》《鬼子进村那年》等写得都很成功。学生通过取材、思考、表达,把对家乡的爱洋溢在习作的字里行间。
三、学农艺农技,交流思想
农艺农技是农家的传家宝。在开发作文题材时,我们通过让学生拜师学艺,身体力行,领悟劳动的艰辛,丰富学生生活。在劳动中交流情感,获取最有感受的写作素材。这样,可以避免虚构故事,泛泛而谈,假情假义的作文现象。
1.尝劳动辛苦。对于当今农民的后代来说,不少孩子是“小皇帝”“小公主”,受千百年旧思想影响,年轻的父母,往往本着让孩子跳出“农门”的宿愿,常常制止孩子到田里地头东跑西摸。因此,许多学生写劳动,只言片语,写不实在,写不生动。我们通过让学生与农民师徒结对,种菜、翻地、浇水、施肥、种田、割稻等等,认认真真干一番,哪怕汗流浃背,让他们亲身体察劳动的辛苦,真正感悟“粒粒皆辛苦”。从而,获取丰富的作文素材,学习农民勤劳纯朴的好品质。
2.学农民智慧。作文要善于选材,取有特色的材料,写有特色的作文。苏南农民有着无穷的智慧,他们的双手创造了灿烂的农家文明,创造了特艺特产,创出了自己独特的劳动方式、致富门路。像种桑养蚕、缫丝织绸、养鱼捕虾、放牛牧羊、插秧种菜等等这些农活,都有着一套宝贵经验,凝聚着农民的智慧,边学边做,边想边记,从亲身感受中,表达赞赏之意。
3.以劳动为荣。劳动最光荣,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时代,学生劳动观念淡薄,劳动意志不强。作文中,学生写的“劳动”往往含有水份,有的甚至是抄写别人的。所以,写劳动,就要让学生去尝一尝劳动,不能任其自由“发挥”,造成作文心理上负面影响。通过让学生亲手做,出力流汗,得到的劳动果实,才会感到香甜、感到宝贵。像种黄瓜、蕃茄等等,学生会天天盼,天天看,期望亲手种下的作物早日开花、结果。对这样的素材,学生饶有兴趣。
四、寻农家之乐,陶冶个性
农家自有农家乐。农村情浓、趣浓的题材,很多邻里的交往乐、纯情美、婚俗寿礼,买船造屋、庆贺、开业造桥的规矩等等。小作者通过采集、整理而得的材料,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这样也可避免照搬照样,千篇一律的作文弊病,为孩子写出具有“特性”的习作打下基础。
1.乡情之浓。农家人纯朴,他们勤劳、善良,与邻里和睦相处的故事比比皆是:像赶农时、互帮抢农活、乡邻间的茶会、修桥筑路、出资出力等等。让学生在观察、采访中收集这些题材,并通过班内、校内信息交流,比较出村与村、户与户间的大同小异,感受农家人的纯情美。
2.乡俗之趣。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有其它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生命力。农家人自娱自乐,表现出农民祖祖辈辈的纯真品格。如农家庆贺节日,他们有自己的方式:节俭了一时的农民杀鸡宰鸭、捕鱼捞虾,走乡邻、访亲友,喝上两盅,常常乐得开怀大笑。民家的节日,不仅有“五一”节、国庆节、元旦和春节,还有更具农家特色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元宵节等等。在不同的时节,农民用的是不同的庆贺方法。如二月二,家家户户做撑腰糕,据说吃了撑腰糕,种田不腰酸。
3.时尚之美。随着时代的变迁,农家旧俗在悄悄改变,许多风俗赋予了新的涵义。这些反映当代农民新思想、新观念、新习俗的题材,也是学生值得去捕捉的,如农民致富思源、富而思进的风尚,他们捐资办学校,修村道,帮助贫困户等等。如今的农家有了钱,不仅买彩电、冰箱,他们还要买书、买电脑、上网等等,让学生摄取这些时尚画面,写下来,留下美好的记忆,得到情感陶冶。
广阔的农村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作文题材库。富庶的江南水乡,景美、物美、人更美。踏遍自己家乡这块热土,寻找身边的故事,学作文,也学做人,这正是我们作文教学的成功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