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传统的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学生思维发展而需要。以往“一问一答,一写一练”不足以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怎样才能使课堂的40分钟融情入景,让学生当学习的主人,主动地参与教学,课后又积极地去研究呢?我在教学中不断常识好的方法、好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求知欲。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把课堂气氛搞活的同时。不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的老师把课堂设计得活灵活现,但一节课后,问学生认识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学生知悟而对。可为徒劳无功;有的老师“满堂灌”,学生吃不消,课后问他明白吗?他也哑口无言。以下是本人在本学期教学的几个课堂实录。
一、朗读有助学生了解课文。
朗读,听起来是一种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使这种方法却可使可用。有的个别老师上课只读那么一两次,可为“水过鸭背”,就去讲解课文,根本没有给学生消化的时间。其实,“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如果想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可从鼓励入手。如“你这次读得多好啊!”“你读的真象李白本人。”“你敢向他挑战吗?”……也可以改变朗读的形式入手,如:听老师真人范读,听录音机范读,听同学带读,同桌互读,小组比赛读,男女分角色读,配乐读,换种音调读,换种节奏读……在你教学前让学生多读课文,有助于学生了解课文真是事半功倍,不妨一试!
二、诵有助学生仿写课文。
本学期改用人教版的课本后,许多课文都要求背诵,许多课文都值得背诵。如,13课《翠鸟》这篇文章写得特别好,有生动的一面,也有写静的一面,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借鉴之处,优美的句子处处可见,学生学完课文,基本能背诵课文,我再鼓励他们说:“谁挑课文中,你最欣赏的段落来背一背。”顿时,教室里轰轰烈烈地背起来。这个同学喜欢翠鸟动的一面,那个同学喜欢描写翠鸟外貌一段,有的:“说我全篇都喜欢。”于是,教室里兴起了一遍《翠鸟》热。随后,我再布置一个特别的作业是仿照《翠鸟》这篇文章写一种你喜欢的动物行吗?他们齐声回答:“行!”又看14课《我爱故乡的杨梅》我再把方法翻版一次。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有板有眼!再根据课文的实际来一次水果品尝会,学生的兴趣更浓了。边吃边说,边说边研究,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从而,对学生的作文能力也有所帮助。
三、图有助学生分析课文。
读写例话中有提及读文章《读文章,想画面》,其实,图画确实有助学生分析课文,而且图画会引起学习兴趣,让学生寓“画”于“学”,寓“学”于“画”,“学”“画”相融。教学效果十分显著。如在教学《赵州桥》时,让学生画桥的侧面图去理解分析课文的内容,学生一点就明。这么一画,大桥洞,小桥洞的几个优点,不言而喻。学生看着图画便于把课文复述下来了!又如学习《古诗三首》,利用简笔画去分析课意,体会诗情,记住了图画,使记住了诗句,边画边背,边背边画。学生的分析能力在画图的同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实践有助学生扩展课文。
课文的学习总不是单一的独立的。它与“实践”分不开。学生是否能学以智用?学生是否能把课文用于生活?“实践”这一关必不可少!“实践”有助与学生扩展课文。我想:新课标中的语文自主实践课也是源于此吧!怎样进行实践?方法方式千变万化。我在教学最后一个单元时,我便让学生根据相对的课文类型读相对的课外书。如教学《寓言两则》时,我和学生复习了以往的寓言故事,在学完《惊弓之鸟》这个成语故事时,我又让学生去找别的成语故事;在学完《神笔马良》时,我又让他们去找其他童话故事……一个单元下来,我组织了一次故事比赛,让学生生动地讲出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学生感到学有所用,高兴极了!教师就是这样帮学生搭起表演的舞台,让学生施展浑身解数尽情地表现自己。自己的才华得到表现,学生从学习中获取感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所以实践有助学生扩展课文,展现学生的才华。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老师起主导的作用。有助学生学习课文的方法还有很多,有待我们去探究。愿自己能氧气学习的风帆,驶向知识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