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基础,《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小学阶段,学生要认识3500个汉字,1、2年级则要求学生认识1600—1800个汉字,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识字教学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重点。但是通过笔者的调查和了解,发现一些“怪状”:小学生写字象在画画,卷面一塌糊涂,倒插笔现象层出不穷,“口”字成了圆圈,横弯钩象是圆弧。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发现学生偶尔犯了某个错误,便使用十遍、百遍甚至更多得机械械性的方式予以惩罚来更正学生的错误。产生这些“怪状”的原因是什么?
我认为主要是教学中教师缺乏正确的引导,学生未能真正认识汉字的艺术性。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误区:
1、在识字教学中不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缺乏情趣。汉字是中华民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语言工具,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这一点,把学生识字当成教师教字,而忽视了语文素养的培养,使语文变得死板而缺乏生动性和情趣性。
2、教学策略不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在课堂上往往是靠单纯的讲解、示范和机械性练习,进行“灌输式”的教学,扼杀了学生学汉字的欲望。
3、不注重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决定了语文教学必定是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却忽视了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不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导致识字课变得呆板、机械。
4、缺乏开拓识字资源的意识。汉字是母语,作为母语教学,应广泛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打开生活识字的大门,可许多老师往往死捧着一本教科书,把书本上的知识嚼碎嚼烂,让学生学得滚瓜滥熟、倒背如流,就是不舍得花一些时间让学生在鲜活的、灵动的生活中学些更有趣、更有意义的知识。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一、汉字是祖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丰富
汉字是世界迄今为止独一无二的仍在使用的表意文字,由于它生动而形象的造字心理机制,不间断使用而保存下来的文化信息,从不同侧面展示的观念心态和悠远记忆,由于它的博大、厚重与缜密,决定了中国必然是一个在基础教育中注重识字教学的国家。正是基于以上的意义,识字教学历来被认为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
因此,要求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对于汉字应该有较为深入的研究,把握汉字的特点,提高汉字知识素养,提高自身汉语言文化素质,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有利于学生的终身持续发展。 郭沫若 先生曾经说过:识字是一切探求之第一步。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有一段精辟的话:“教语文,必须站在文化的平台上。汉语言文字记载着中华数千年的古老文化,它不是无生命的僵硬的符号,而是蕴涵着中华民族独特性格的精灵。读古人的书能承受古圣先贤的精神遗产,读现代的书,能与同时代人做精神上的沟通交流……使学生受到人类优秀文化的哺育。”所以,教师要在在识字教学中开拓进取,勇于实践探索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教学方式。每一位教师要能在教学实践中张扬汉字的美丽、睿智与广博,启迪初入语文殿堂的孩童心智,传播中华民族悠远厚重的文明。语文教师只有具备厚实的文化底蕴和文化气韵,注重自身文化积累,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对古今中外不同文化的要求,才能真正激活新课程新理念背景下的语文教育,才能真正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全面提高。这是我们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使命。
二、积极开展识字教学策略研究,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即使不去叫他,它也会去主动的学。因此教师应该在识字教学策略上下大功夫,多途径地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只有抓住这一儿童心理,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孩子在玩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才能使识字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和有趣,激发学生识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下面简单介绍几种识字方法:
1、儿歌识字法
如“清”“请”“倩”“情”“晴”“睛”“蜻”“精”,这些字,学生难以分清,老师们就编出了这样几首儿歌:“有水方说清,用言去邀请,丽人留倩影,日出天气晴,有目是眼睛,有心情更浓,有虫是蜻蜓,有米人精神”;“河水清清天气晴,小小青蛙大眼睛。保护禾苗吃害虫,做了不少好事情。请你保护小青蛙,它是庄稼好卫兵”。儿歌这种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大大提高的学生的识字效率,增强了识字教学的趣味性,可谓是寓教于乐,特别是第二首不仅让同学们辨识了这几个字的字形,而且还培养了孩子们爱护动物,提倡环保的人文素养。
2、猜谜识字法
猜谜语 ,能提高学生识字的兴趣,也能让学生长知识,开阔眼界,是培养学生从小养成求知欲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好渠道,它用有韵顺口的语言形成,描述着某个汉字所表示事物的特征,琅琅上口,易学易记。
比如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风车迷社栏目就很不错,除了编谜让学生猜字外,更主要的是让大家认识汉字的字形特点。例如教学“闪”字时,先引导学生把字分成“人”“门”,在老师动作的暗示下,学生心领神会,很快编出了谜语“人快进了门”,学生不仅记住了字形,而且还懂得了字义。
3、故事识字法
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迅速地记住汉字字形。例如教学“候”和“猴”字时,我们可以编这样一个故事:森林爷爷拿了两件礼物,一件是反犬旁,一件是竖,“候”和“猴”都很聪明,也很谦让,一人只要了一件礼物。“猴”说它是动物,要了反犬旁,人们很快记住了它。“候”要了竖。同学们在听故事的同时,也学会了识字,感到非常有趣。通过这种方法,会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他的创新意识,使识字变得有趣,识字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识字方法多种多样,举不胜举,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怎样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让识字变得有趣,能够寓教于乐,这样才能提高识字效率和学习效果,所以要求教师必须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自身对汉字的研究能力,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多途径识字,在生活中识字。
三、大力开展语言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识字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还是注重了实践,加强了学生的识字和写字训练,但有的教师在写字训练过程中却忽略了几个重要的环节,没有突出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比如教给正确的写字姿势、运笔方法,指导使用田字格和注意掌握汉字的笔顺规则和间架结构等。一些教师只注重写字的结果,不管写字的过程。一次写差了重写,重写差了再重。如此重复,岂能进步!
1、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也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正像我开头给大家提到的那样,有些老师只注重写字的结果,而忽视了写字的过程,导致学生写字象画画。所以教学中我们必须大力开展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汉字的独特美感。可以给学生适当地讲解一些书法知识,上一堂书法欣赏课,让学生充分感受汉字的独特魅力,培养学生规范使用汉字的良好习惯和自豪感。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阅读实践活动。随着学生识字量的增加,外扩字量也相对增加,此时适时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将会加强学生对所学汉字的掌握,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调动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我首先在班级建立图书角,组织同学交流家中的课外读物,并先后组织了赛诗会、朗诵会、读书比赛、故事会……不但使学生将所学的汉字得到巩固,而且丰富了学生的词汇,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知识,发展了学生的语言与思维,使学生的阅读水平得到较快的发展与提高。
四、多渠道拓展识字资源
学生的识字教学很难通过40分钟的课堂教学来完成任务,所以要求教师要多渠道的开发识字资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充分利用课内外的一切资源帮助学生识字。如发动家长写一些器具名称的卡名,贴在相应的实物上,让学生进行实物识字;收集孩子们吃零食的包装,认识包装袋上的汉字;让孩子们轮流当小老师,将自己在课外看电视,看课外书时认识的字教会全班同学;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开发识字课件……这些都是好的识字方式,也会产生意想不到的识字效果。
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里,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不时地给自己充电,掌握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了解最前沿的识字教学理念和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开发富有地方色彩的识字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效率,使课堂变得更加活泼生动。
总之,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础。教师必须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创新教学方式,必须贯彻大语文教育观,积极开发和拓展识字资源,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改变机械教学的思想,把识字教学变得有趣、充满活力,才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