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颉《小重山•端午》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基础知识

舒颉《小重山端午》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舒颉《小重山•端午》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

【原词】:

小重山端午

【Ԫ】舒颉

碧艾香蒲处处忙。谁家儿共女 ,庆端阳。细缠五色臂丝①长。空惆怅,谁复吊沅湘②。

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注释】

①五色臂丝:荆楚风俗,端午节以五彩丝系臂。

②沅湘:沅水和湘水。湘水支流中有泪罗江。

【翻译】:

到处采撷艾蒿、蒲草繁忙,谁家的青年男女,准备过端午节?五色丝带缠绕着手臂唱歌跳舞。我内心惆怅,还有谁在端午节追悼屈原?

过去的事不要评论衡量,屈原忠义气节,可与日月相比。读完了《离骚》总能感到悲伤。没有人理解我的心情,只有在树荫底下乘凉。

【赏析】:

“空惆怅”慨叹了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崇敬。

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上阕中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阕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作者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本曲以端午节为载体,从眼前所见的荆楚端午风俗写起,描画出一幅热闹繁忙的景象,与下片的“无人解”形成鲜明对比。但沅湘之水却把作者带入了历史,通过纪怀屈原抒发自己对元朝覆灭的感伤和不仕明朝的节烈,“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等诗句传达就是作者的伤感失落,而“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则表明了作者对元朝的忠贞决心。“树转午阴凉”,以景结情,情在景中,是古诗词的常用收尾法。可以收到“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余韵缭绕的效果。作者的悲观绝望之情溢于言表。

历来写端午的诗词都很多,多半会提到屈原的旧事,借屈原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或者抒发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失落情怀,或者赞扬屈原的精神而表明自己的忠义之心,总之,流不尽的沅湘之水,就是中国失意文人的辛酸之泪。“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梅尧臣),“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文秀),“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戴叔伦)。

【阅读训练】:

(1)从全词看,“空惆怅”和“无人解”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这首词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上阙和下阙作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空惆怅:慨叹世人忙于节日的喜庆,而不理解或淡忘了端午节厚重的历史内涵;表达对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之情。

无人解:抒发了作者不为世俗理解的孤寂落寞情怀,也表达了对屈原忠义气节的尊敬。

本题是对关键词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尤其是下文“谁复吊沅湘”、“树转午阴凉”,含义不难理解。

“空惆怅”:答出作者慨叹世人淡忘或不理解 屈原,1分;答出怀念、凭吊屈原,1分。

“无人解”:答出作者不为世俗理解,1分;答出对屈原的崇敬、敬仰,1分。

(2)手法:对比。

简析:上阙众人的繁忙喜庆和作者的独自惆怅形成对比;下阙中世俗对屈原的不理解和诗人读《离骚》的深切感伤形成对比。

▲评分细则:

“手法”答出“衬托、对照、对比、反衬”之一的,给2分。答“用典”给1分。

世人的欢笑、繁忙与作者的惆怅,作对比,1分;

世人不理解屈原与作者的感伤,作对比,1分。

作者惆怅的内涵,如果回答成诗人个人的思亲、思乡,不给分。

本题是对表现手法的考查。对比或衬托应该说是准确的,但题目说的是“最突出的,“用典”算不算呢?也应该可以。

查看更多
【舒颉《小重山•端午》原词、注释、翻译、赏析、阅读训练附答案】相关文章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35828/
基础知识推荐
热门基础知识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