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刘传珍

活着

昨日出游耽搁,借宿在姐姐家。事先,姐夫已申明过,在他家没有懒觉睡。姐夫是做小生意的,起得早很正常。我当时就笑笑,表示理解。不想他半夜就起来了,起床的动作轻轻的,丝毫没有吵醒我的意思。可我还是醒了。我看了一下手表,才三点多。

姐夫出去后,屋外传来轻微的器具碰撞声。我知道,他们开始忙活起来了。我也不好意思再赖在被窝里了,便翻身起来。

已是初冬时候,屋外寒气逼人。天下着蒙蒙细雨,他们正在把东西往三轮车上装。他们摆的是小吃摊,东西很多,如炉子、桌椅盆罐之类的,要运到很远的闹市区路口去。姐姐的头发被雨沾湿了,紧贴在额上,但她似乎也觉察不到,更不觉得冷,在雨中穿来穿去,忙个不停。我搓了搓两只冻得瑟瑟缩缩的手,轻轻地问:“姐,需要我帮忙么?” “咦,你起来做什么?”她似乎这才注意到我。这时,姐夫说了一声:“好了,出发了。”“我也去。”“你去做什么,天冷,睡觉去!”姐姐的话语近乎于命令,但我执意要去,她便未再拦我。姐夫推出一辆自行车,我骑上,跟在他们的后面,出发了。 这一路并不好走,陈街破巷被离迷的雨雾和街灯延绵得老长、老长,仿佛永远也走不到尽头。路面已有积水,左一洼、右一洼,映着昏黄的灯光,仿佛少年含羞的脸庞刚刚褪去红晕,白一阵、黄一阵,不知如何是好。姐夫缓缓地蹬着三轮车,一下一下,很是吃力,姐姐在后面紧紧跟着,一步一步地推,稍有不小心便会踩进水洼里,溅起很高的水线。我一声不吭地推扶着自行车,任凭溅起的浊水点上我的衣裤。 巷子拐了个弯,路稍稍好走了些。姐姐这才舒了口气,见我没有骑自行车,又埋怨起来:“怎么啦你?看,裤子都脏了。”其实她的裤子比我要脏得多。我没有作声,只是略略抬了抬头,望了一眼前方。 http://

前方除了灯光还是灯光,除了雨雾还是雨雾。街上半个人影也看不到,除了偶尔闪过一两只夜行汽车的眼睛。我不由得问姐姐:“赶这么早,会有生意吗?”姐姐苦笑,“哪会有什么生意?不过跟人家抢地盘罢了。”原来姐姐的摊位是固定在那个街口的,但不知从何时起又来了一对下岗夫妇,说城管办也同意他们在那边设摊。于是双方就吵起来,闹到城管办,城管办也没办法,说你们谁先到地盘就归谁。从此双方就这样开始了“拉锯战”。

好不容易到了地头。天虽然很黑,但起早的生意人都陆陆续续赶来了,有的摊子防雨篷都搭好了,有的还在忙碌着。幸好,姐姐他们的地盘还没被“占领”。姐夫迅速地跳下三轮车,从车里抖出一块油毡布,与姐姐一起,三下两下,防雨篷便搭好了,把我这个外行看得直瞪眼。接着,他们又忙碌起来,桌子、椅子、炉子等件件卸下,又一件件摆放好,一切动作都是飞快的,仿佛是搞什么竞赛似的。而我却只能愣愣地站着,不知该怎样才能帮上他们的忙。 等到他们收拾妥当,我才发现我去帮忙实在是多余,他们配合得那样默契,我又何苦去“画蛇添足”呢?姐姐招呼了我一声,问我冷不冷。我冷!清大早起来,又淋了这么多雨,哪能不冷?但我不能说,也不会说。不光是我冷,姐姐、姐夫还有许许多多夜半起床的人,他们都冷,他们说冷了吗?我的鼻子有点发起酸来,有股想哭的味道,我咬了咬牙,“不冷!” 就在这时,姐姐拽了拽我的衣袖,说,你看。我随她的目光望去,在街的对面,一对中年夫妇正拨弄着一辆相似的三轮车,慢慢地掉过头,悄悄地隐逝在烟雨迷蒙、灯火阑珊的地方。我心里泛起一阵莫名的难受,“是他们吗?”姐姐点点头,没有说话。我知道,她的心里也不好受,但是却也无可奈何。

我在椅子上小睡了会儿,醒来的时候街上行人依然很少,不过汽车多起来,发动机的震颤、鸣笛的呜咽愈来愈响,愈来愈“雄浑”了,这座年迈的城市渐渐地从睡梦中醒来。由于是雨天,姐姐的小吃生意很是清淡。姐姐似乎很有耐心,安详地坐着、等着。我却坐不住了,看了看表,也该走了。 “姐,我走了。”姐姐站起身来,恋恋地看了我一眼,“有空常来玩。”“一定。有空你也到我那边去,别忙坏了身体„„”后面的话就没再说下去,因为我知道,此时任何的话语都只是一种形式,说多了反而有点自欺欺人。真的会有“有空”的那一天吗?

我抬头看了看微亮的天空与蒙蒙的雨雾,匆匆向车站走去„„ (《文艺生活(精选小小说)》2004年第8期)

(娆雪+语文网)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C (5分)

A.小说没有紧张曲折的故事情节,在娓娓的叙述中展开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片段,但表现的主题确实深沉的。

B.小说中简单而质朴的对话,对揭示人物心理起到了重要作用,文中“我”的心理变化过程都是通过对话展开的。

C.“我”一住进姐姐家,姐夫就申明“在他家没有懒觉睡”,姐夫实际上已暗示了他们职业的辛劳,并为他们早起埋下了伏笔。

D.小说中的许多关于寒气、雨雾、灯光的描写,既有衬托人物形象的作用,又深化了小说主旨,这是作者匠心独运的地方。

E.这篇小说讲了一个普通人含辛茹苦的生活故事,却能深深打动读者,在感叹普通人生活韧性的同时,也渗透了作者多方面的思考。

(2)小说主要描写了“早起”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①交代了人物生活的环境;

②初步揭示了人物形象(性格);

③呼应了题目“”;

④揭示了小说的主旨(早起是为和另一早起的夫妇争地方,更让人感到的艰辛)

(3)文中“姐姐”的性格有哪些特点,试作简要分析。(6分)

①有吃苦耐劳的精神;

②有姐姐对弟弟的关爱(文中处处关心“我”);

③富有同情心(对抢地方夫妇的态度)。

(4)小说的“我”有人认为可有可无,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8分)

观点一:不同意这种看法

(1)“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故事的陈述者)。

(2)“我”更能衬托文中的人物形象。

(3)“我” 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观点二:同意这种看法

(1)主人公是以“姐姐”为代表的群像,而“我”形象不鲜明。

(2)去掉“我”,故事情节更简洁。

(3)“我”对表现小说主题作用不大。

查看更多
【活着】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35720/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推荐
热门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