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附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现代文阅读。(17分)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附阅读附答案

①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9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共15万余人死亡。

②究竟什么是海啸?

③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发生在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都可能会引起海啸。海底地震是引发海啸的主要原因。海底发生强烈地震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猛然上升或者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到的海浪大不一样。平常所见到的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未增加衰减很快。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十分惊人。海啸的物理实质是大量海水在短时间内的激烈运动,如果海底地震不引发海水的大规模位移,就不会引发海啸。只有发生在深海区的里氏6.5级以上的地震,才有可能引起海啸。

④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有两种形式。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一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扩散。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随后海水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

⑤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十多米至几十米,形成“水墙”,时速可达数百千米,形成“四海翻腾云水怒”的惊人奇观。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能量损失很小。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以摧枯拉朽之势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海啸能裹挟着重达数吨的岩石及般只、废墟等杂物,向内陆扫荡数千米,甚至会沿着入海的河流逆流而上,沿河地势低洼的地区会被淹没。

⑥通常,如果岸边的海水出现异常的增高或降低,则预示着海啸即将来临,岸边的人应尽快转移。海啸的排浪与通常的涨潮不同,海啸的排浪非常整齐,浪头很高,像一堵墙一样,看到这样的排浪,必须立即设法逃生。海啸到达前会发出频率很低的吼声。与通常的波涛声完全不同。在海边旅游,如果听到奇怪的低频涛声,应当尽快撤离。

小题1:全文从哪四个方面说明了海啸?(4分)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能否去掉?为什么?(4分)

发生在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都可能引起海啸。

小题3:第③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说明了什么内容?(4分)

小题4:地震引发海啸需要具备的主要条件是什么?(请用原文原话回答。)(2分)

小题5: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是(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①什么是海啸 ②地壳引发海啸的两种形式 ③海啸的巨大破坏力 ④海啸前的预警

小题1:“可能”不能去掉,因为“海底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有的引发海啸,有的不能引发海啸,去掉后语言不准确

小题1:作比较,说明海啸的水体波动是整体的波动,且所含能量巨大。

小题1:发生在深海区的里氏6.5级以上的地震,才有可能引发海啸

小题1: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小题1:从文本中找出几方面的内容,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

小题1:说明文的语言讲究准确严密而又不乏生动。作答时,先要陈述语言使用的准确性,再否定其去掉或换用的不准确性。

小题1: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并理解每一种说明方法的作用。作答时要结合语境具体回答。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

小题1:说明文首段的作用一般有“引出说明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两种。

查看更多
【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附阅读附答案】相关文章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353996/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推荐
热门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