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说不尽的桥

教案设计

写在活动前的话:

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说不尽的桥

随着课改的推进,语文综合性活动业已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在我与学生共同参与组织了数次活动课后,总觉有些遗憾,细想起来,有这么几点:

1.时间不够,学生精力投入太少。由于每次综合性活动都涉及到大量课外资料的阅读、搜集、整理,但是学生平时时间太少,只好集中在双休日来作准备,这又使的学生的合作探究名存实亡,最后交上来的成果,与其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还不如说是个人或少数人所为。

2.展示成果的方式单一。书面表达确实是检查学生成果的上好选择,但是,久而久之,语文活动课的成果展示就等于编册子、下载资料,时间久了,学生怎能保证兴趣不减了?

3.资料搜集重复、简单、肤浅等问题愈演愈烈。认真完成一次综合性语文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但是客观条件的限制,学生对此也越来越疏懒,怎么简单怎么作,尽快完成任务就行,结果是上交的成果内容简单、肤浅,甚至是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网上资料,有时还出现几个小组的内容大同小异,无甚差别。

4.祸起萧墙,小组成员不团结也阻碍了活动的顺利开展。目的不一致、性格不合、没有领头羊大家各说纷纭,正是这些原因导致有些组在活动中不是草草了事,就是不了了之。

由于以上原因互相纠葛,恶性循环的出现也在所难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遭到挫伤成了最后的结果。那么如何避免以上问题? 使语文综合性活动在短时间里就能呈现出高质高效的面貌呢? 在《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对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用又如此谈到:“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活动中又体现出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如何在活动中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呢?为此,我精心的开展了《说不尽的桥》这个语文活动希望作出一点有益的探索。

依据我提出的几点思考,我将活动目的定为以下4点:

(1)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的能力,并能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

(2)学生通过活动的开展能发扬合作的精神,积极与小组成员协作,为共同的目标奋斗。

(3)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借助各种形式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

(4)学生通过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活动过程:

活动的准备: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了一半。” 如果把语文综合性学习比喻成一出戏的话,那么老师则是这出戏的幕后导演者,他决定戏的大方向、品味,而学生就是这出戏的主角,他们的热情的高低、能力的大小决定了戏好不好看的效果。因此老师是关键,学生更是重中之重。

一方面,老师要精心计划,合理安排。为此在确定了活动的框架后,我对活动的每一个细节的内容、形式做了细致的安排。力求让活动目的得到充分得体现。

另一方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想作、想探究、想合作。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要求学生阅读单元活动中已经提供的关于桥的资料,确定自己研究方向和探讨内容,并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然后我根据学生的研究方向,将同样研究内容的学生分成6个小组,“关于桥的历史发展”;“世界及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桥梁”; “桥的典故、成语、歇后语”;“桥的新词语”;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志同道合的学生走到一起,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些都使小组成员间,表现出极好的亲近感和认同感。此外我又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又作了适当的调配,保证每个小组既有组织能力强的领导者,又有严谨踏实的实干家,既有头脑灵活的开创者,又有电脑操作高手。明确的分工,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开展,从而将因小组成员的矛盾而引起的内耗降低到最低限度。

活动的开展:

第一阶段:讨论设疑,确定方案

在这一阶段里,老师引导学生围绕小组的研究方向,帮助小组成员拓展思路,提出问题,确定研究内容。比如在参与“世界及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桥梁”这个主题小组的讨论中,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确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1)著名的桥梁有哪些?(2)他们座落在哪儿?(3)他们的外形、技术有什么特点?(4)他们为什么著名?(5)可不可以按照一定标准给他们分类?这些研究内容的确定,也就是明确了活动内容的框架,这使学生在后面的环节中,能够做到有的放矢,目的明确。然后,小组成员分工,确定活动方案,保证活动有条不紊的开展。

第二阶段:自主探究,明晰问题

考虑到,以往搜集资料中出现的草率、简单、学生之间合作太少的种种问题,这次我决定拿出一节课,让学生集中上网查找资料。由于在第一阶段中准备到位,各小组来到电脑室后,很快就能按照事先的分工带着问题开始查找资料。面对铺天盖地的资料,学生在事先明确研究目标的前提下,对相关资料也能做到有目的的筛选和搜集。

第三阶段:资料整理,深入探讨

此阶段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围绕成果报告的内容,对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和加工,为了避免以往成果报告中长篇累牍的下载网上资料,毫无个人见解的问题,我首先要求在成果报告的内容中必须有前言、后记和个人感受,然后鼓励学生开辟个性化的专栏。事实证明,在适当的引导下,学会的创造力是不可小区的。比如说:探讨“世界及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桥梁”主题的小组在成果报告中,设置了“桥梁十最”的栏目,他们从自己的掌握的资料和角度出发,评选出最有历史价值的桥、最美观的桥、作用最大的桥等,还谈明了自己的理由。探讨“桥文化”主题的小组将内容设置为“画家眼中的桥”“诗人眼中的桥”“故事中的桥”“歌曲中的桥”“我眼中的桥”等专栏,除此之外,他们还对不同的桥在不同身份人的眼里呈现出的共性做了自己的分析。

由于自始至终,都是学生自己找感兴趣的问题,探讨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加上事先做了合理的计划,整个过程中,全班呈现出活跃而又有序的气氛。走在他们的中间,我惊异于他们一本正经的严肃,感叹学生出色的创新能力,试想,倘若我没有促使学生从自我的角度出发探索,拟定学习策略,没有有效地激发他们的内部动机,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让学生的激情有如此的持久。

第四阶段:成果总结 各具特色

也许是平时总是把学生当作不敢飞出笼的鸟、不会跳动的舞者,过多的担心让我们把这群孩子牢牢的束缚在自己狭小的思维里。而今天,给了他们广阔的天空,够大的舞台时,我才发现原来他们也可以在九霄云外飞翔,舞出最动人的美姿。看着这些别具匠心的标题:“桥装打扮”“梦想的翅膀”“桥——魅力难挡”“溯游而上的发现”,再看他们别具一格的排版,恰到好处的插图,颇具大家手笔的前言后记,无不让我感慨万分。

第五阶段:成果展示,异彩纷呈

此时,活动也已经告一段落,如何上成果展示课呢?这个问题长久的困扰着我。象以前一样,每个成员朗读一段研究成果,如此地课堂只会沉闷、毫无生气。为了更全面的锻炼学生。能力,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我鼓励学生借助一切可能的形式,将研究成果展示出来。期间,我又做了以下2点工作:(1)竞选男女主持人,要求写串词,并能背诵,自如的主持活动。(2)规定表演时间,要求表演高质高效。

事实上学生的表演令我大吃一惊,有的小组采用新书推荐的方式,既有新书排行榜的新闻播报,又有编辑访谈,还有签名售书,形式的变换中,探讨的成果也水到渠成般的展示在学生的面前;有的小组开座谈会,小组成员扮成诗人、画家、历史学家,在两位主持人的穿针引线下,将研究成果娓娓道来;有的小组将研究成果做成竞赛题,在全班娱乐互动……整个活动完全是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完成的。看来,我们对学生的千万不要低估呀。

查看更多
【语文综合性学习案例:说不尽的桥】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353273/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