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胜利万岁》教案
【教材定位】 《长征胜利万岁》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二篇文章,这篇文章是杨成武上将的回忆录里的一篇文章,以杨成武上将为第一人称视角,记述了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在吴起镇伏击并歼灭敌军、召开全军干部会议等事件,表达了对长征胜利结束的欣喜和激动之情。 学习这篇文章要充分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了解红军长征的历史必要性、必然性和历史意义。同时,还要把握文章对于具体场面的描写,鉴赏文章细腻的细节描写。同时,要将自己置身于真实的历史氛围中,阅读时多加体会,感悟文中的议论和抒情所表达的情感内核。进而,加强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荣誉感。
【素养目标】
1.通读文章,明确线索,理清主要事件。
2.鉴赏并掌握文章的场景描写和细节描写,感悟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
3.了解历史背景,结合文本,体会长征精神的内核。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学习细节描写和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的艺术手法。
2.学习不畏艰苦、自强不息的长征精神,传承革命文化。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结合历史背景,分析文章的历史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观看《七律·长征》短片。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坚强意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就近长征胜利的激情岁月--《长征胜利万岁》。
二、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杨成武
传奇上将-杨成武 杨成武(1914-2004),福建省长汀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1929 年参加革命,1930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历任红四军第十二师秘书、第十一师三十二团政治委员,红一师政治委员等 职,参加过红军历次反“围剿”斗争。在长征中,率部抢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突破天险腊子口,屡建奇功。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独立第一师师长、晋察冀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冀中军区司令员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一野战军冀中纵队司令员兼第二政委,华北军区野战部队第三兵团司令员,第二十兵团司令员等职,指挥或参与指挥了许多著名的战役战斗,多次创造革命战争史上的奇迹。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天津警备区司令员,京津卫戍区副司令员、司令员,华北军区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兵团司令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代总参谋长,北京军区司令员兼防空军司令员,中央军委副秘书长,福州军区司令员等职。1983年6月,当选为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曾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2014年10月27日是杨成武将军百年诞辰,本刊特选取一组杨成武将军的生平图片,以示缅怀和纪念。 《杨成武回忆录》,主要讲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事件。
【人物轶事】 虎父无犬女 老一辈参加革命的将领们经历过太多磨难,悟出来许多人生道理,在战场上,他们披荆斩棘;在家庭上,也依然教子有方。父亲是将军,作为儿女们的自然也耳濡目染,定不会差到哪里去。杨成武将军,不仅战功显赫,还为国家培养出了优秀的人才,他的三个孩子后来都成为了国家栋梁,尤其是女儿更厉害。 杨成武将军的儿女中,最为厉害的还应该是他的女儿杨俊生了,她大学学习导弹自动控制,后来从事与导弹相关的工作,1983年被调入武警部队,1996年被授予少将警衔,是我国武警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开了女武警将军的先河。 杨成武将军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了革命,还为国家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儿女,令人钦佩。
2.了解写作背景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后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1934年10月初,国民党军向中央苏区的中心区域进攻,迅速占领了兴国、宁都、石城一线。红军的机动回旋余地更加缩小,在苏区内打破国民党军的“围剿”已无可能,于是被迫退出苏区。10月10日,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领中央红军第1、第3、第5、第8、第9军团及中央、军委直属队共8.6万余人,从江西省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战略转移,准备到湘西地区同红2、红6军团会合。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坚强意志。
3.了解长征
红军长征是1934年10月—193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 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其中 红一方面军行程二万五千里,因此这次战略大转移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中国工农红军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不畏牺牲的伟大的革命英雄主义史诗。 红军长征的胜利,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 产党和她所领导的红军发展壮大的巨大精神力量,给予全国人民以巨大的影响。红军长征 的胜利,用铁的事实表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英勇的人民军队,具有战胜任何 困难的无比坚强的生命力,是国内外任何反动势力所不可战胜的。
长征精神:永不消逝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 长征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文化遗产,中国工农红军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长征精神是人类文 化瑰宝,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长征精神永不消逝。 1986年10月22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大会。这是中共中央首次召开全国性的纪念长征大会,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主持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作《总结历史经验,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建功立业》的讲话。在讲话中,杨尚昆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对“长征 精神”作了概括:“什么是红军的‘长征精神’呢?概括地说, 就是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坚定不移的信念 ;就是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充满乐观,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 ;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就是联系群众,艰苦奋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 1996年10月22日,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那么,什么是长征精神呢?在讲话中,江泽民同志把长征精神归纳为五点: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4.了解回忆录 l分类 (1)关于一系列事件的记录,通常由参加者所写而不像历史那样拘于形式和完备,如凯撒的《高卢战争回忆录》 (2) 一种自传体描述,其口吻常闲逸而亲切、注意的焦点通常在作者所知的人物、事件或时代上。 l回忆录的写法特点 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详细地写出一个阶段的生活,也可写一个侧面。 写作回忆录要注意真实、广泛、突出六个字。真实,就是真实记载作者的经历和观感。广泛,是指回忆录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连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每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突出,是指回忆录中的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所列事件要典型,有一定的代表性,提及的其他人物要有个性,不是平平淡淡的叙述。
5.了解“吴起镇” 吴起镇相传为战国时魏国大将吴起(约前400年)屯兵驻守而得名。1935年,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成为长征落脚点而名播中外。该镇历史悠久,胜利山因“割尾巴”战役而闻名天下,新窑院设有毛主席纪念馆,是革命老区,历史重镇。
三、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1.明确字音。
巍巍(wēi wēi) 熙熙攘攘(xī xī rǎng rǎng)运筹帷幄(wéi wò) 寒噤(jìn) 长途跋涉(bá shè)
2.解释词语。
万水千山:万道河,千重山。形容路途艰难遥远。
长途跋涉: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久别重逢:指朋友或亲人在长久分别之后再次见面。
互诉衷肠:形容相互之间诉说对对方心底里的感情,通过诉说,大家会有进一步的了解。
七零八落: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恨之入骨:意思是恨到骨头里去。形容痛恨到极点。
拍手称快:拍着手说痛快。多用来形容正义伸张、公愤消除时大家高兴满意的样子。
一言为定: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运筹帷幄:在帷幕之中指挥、谋划。后泛指策划机要。
艰苦卓绝:形容斗争十分艰苦,超出寻常。
此起彼伏:这里起来,那里下去;形容接连不断。
(二)初读课文。
【思考1】快速浏览课文,找到逻辑线索 明确 的行文线索是时间顺序。按时间顺序由先到后,使文章脉络清晰。
【思考2】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第1—8段),抵达了吴起镇。 第二部分(第9—20段),在毛主席的指挥下,歼灭了蒋介石派来“追剿”的二马骑兵。 第三部分(第21段),写消灭千佛山的一股反动民团。 第四部分(第22段),离开吴起镇,前往陕北甘泉,中央红军与红二十五、二十七军胜利会师。 第五部分(第23—46段),补序回忆参加召开的全军干部会议途中、会场环境、会上的讲话,以及感受。
3.有感情的朗读文本,感受文章的情感。
四、文本研究
【思考1】有几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又发生了什么事儿? 明确 第一个时间节点:1935年10月18日,抵达吴起镇; 第二个时间节点:10月的某一清晨,打响伏击战; 第三个时间节点:10月30日,出发前往甘泉; 第四个时间节点:11月6日,抵达陕北甘泉附近的区域; 第五个时间节点:吴起镇战斗之后的一天,参加全军干部会议。
【思考2】的记叙顺序是怎样的? 明确 以顺序为主,最后加以补序。
【思考3】鉴赏句子 ①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在欢迎我们。 明确 这里是用到移情和拟人的手法,写吴起镇欢迎我们,实际是在写战士们到达吴起镇的喜悦之情。 ②刹时间,两边山沟里的轻、重武器,一齐吼叫起来,两厢伏兵一齐杀了出来。 明确 本句重在炼字,“吼叫”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交战的激烈、场面的壮烈;两个“一齐”交代了战士们士气振奋、上下一心的战斗热情。 ③虽然那天天降大雪,我们仍穿着单衣,但情绪很高,心里始终觉得热乎乎的。 明确 通过“天降大雪”与“心里始终觉得热乎乎的”的对比,反衬出将士们的革命热情与战争胜利后的喜悦,突出了饱满的激情和高昂的士气。 ④这时太阳在天空露出了笑脸。 明确 本句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会后自己的激情和喜悦的心情,更富趣味性。
【思考4】分析人物形象 ①中的邓小平是什么形象?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一形象特点的? 明确 文中的邓小平是一个爱护战士、平易近人的首长。 文章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从邓小平同志与“我”的交谈中可以看出邓小平同志对战士们的关心和爱护。“小鬼”这一亲昵的称呼,更拉近了邓小平同志与战士们之间的关系,显得他尤为平易近人。“小平同志与我们热烈握手”则是运用动作描写,写出了邓小平同志丝毫没有首长架子。 ②这篇文章展示了红军战士们怎样的形象特点? 明确 文章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歼灭敌人的追剿骑兵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骁勇善战、有勇有谋的形象;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消灭反动集团,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为人民服务、热爱人民的形象;通过描写红军战士们见到区苏维埃政府的牌子时感到亲切,刻画了红军战士们热爱中国共产党的形象;通过对长征过程的描述,刻画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形象。
【思考5】分析手法 试分析的艺术手法。
明确 (一)正面描写
1.场面描写:如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着冲着跑了下去”,描写了欢乐热烈的场面。
2.动作描写:如红四团到达吴起镇后指战员“欢叫”“冲”“跑”的动作描写;“我们互相祝贺,互诉衷肠”。
3.心理描写:如“我们都很高兴”,“我们越听越激动,越听越高兴”,直接写出了战士们的情感和心情。
4.细节描写:如“毛主席说到这里略略停顿了一下”,“他扳着手指说……”等,写出了在这一重大历史时刻,每一个细节都不想错过的高度集中。
5.语言描写:如与邓小平同志的对话,以及毛主席的宣讲。
(二)侧面描写 如“吴起镇披着灿烂的阳光”,“灿烂的阳光”侧面烘托出指战员喜悦的心情。
【知识补充】场面描写
场面描写:就是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它往往是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述方法的综合运用,是自然景色、社会环境、人物活动等描写对象的集中表现。常见的有劳动场面、战斗场面、运动场面以及各种会议场面等。 场面描写要表现出一种特定的气氛,单一的表达方式和写作手法是不够的,要综合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手段,以及映衬、象征等多种手法,这样才能使场面变成一幅生动而充满感染力的图画。
l明确要点
1、要交待清楚场面的背景。 如活动场面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等,这样人们才知道场面是在怎样的社会或自然环境中发生的,要写详细、写具体,做到有点、有面。
2、要写出气氛。 气氛是人在一定环境中看到的景象或感觉到的一种情绪或感情。无论什么场面,都会有气氛,如庆祝场面有欢乐的气氛;比赛场面有紧张的气氛;送别场面有难舍难分的气氛等等。
3、写场面要有顺序。 场面是由人、事、景、物组合起来的综合画面,不可能几笔就同时都写出来。因此,写场面时要安排好先后的顺序。一般来说,场面描写可以按照由面到点来安排顺序。比如,描写庆祝教师节的场面,可以先写欢庆活动的总体气氛,勾勒“面”的情况,然后分别写校长、老师、同学的表现。这样就能点面结合、条理清楚。
【思考6】试分析的语言特点 明确 的语言兼顾了文学性和通俗性 文学性:文本使用了大量的成语,如“久别重逢”“互诉衷肠”“七零八落”“运筹帷幄”等等,同时,还多用拟人的修辞和烘托等手法,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通俗性:文章以散句、短句为主,有较多的口语和拟声词,如“啊”“啪”“嗬”“讲妥了”等,增强了文章的亲和力。
【思考7】从文中找出,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 明确 文中对长征的功绩和历史意义的表述是借毛主席的讲话表明的。集中在第42段。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五、技法点拨—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写法。
【技法指导】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在综合运用,交织细密。记叙、描写中融入抒情、议论,可以增加感染读者的力量。
【分析】是回忆录,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组织材料,记叙了红军到达吴起镇、吴起镇战斗、召开全军干部会议总结长征的意义宣布长征的胜利等事件。 在记叙过程中,运用场面、运用、心理描写及侧面描写来表现红军指战员的兴奋和激动的心情。记叙中融入抒情、议论,更好地表达了长征胜利后作者的喜悦之情及对革命烈士的追思及对革命美好未来的向往。 全文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描写、议论、抒情,使全文中心突出,情感充沛。
【对点练习】请从你喜欢的植物中任选一种,写一个片段,要求综合运用记叙、议论和抒情,不少于450字。
例文: 菊花赋 “龙生九种,九种各别。”也许是花神感念菊之傲霜吧,不仅赋予了她们灿烂的笑脸,还让她们拥有了千种姿态,万般色彩。 如果你想看看哪一朵菊花最小,哪一朵菊花最香,你大可不必苦苦寻觅。小河边,大树下,草丛中,随处可见野菊花天真、烂漫的笑脸。 她们的数量最多,个头最小,她们从不会忘记给提着篮子的小蜜蜂准备下香甜的花粉。她们不以奇和怪取胜。她们穿着一样的黄纱裙,施着淡淡的金粉,她们的枝条绵长柔韧,可以做巨龙的鳞片,做狮子的皮袍,做小孔雀美丽的羽毛。还可以像这样,做成一个简简单单的花架,让你累了可以休憩,舒舒服服地坐着,就能看到她们的美丽,轻轻松松地享受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和恬淡。 她们无论在哪里,都是那么开心。她们尽情地看蓝天上的白云如何变幻,看大树上的小鸟儿如何捕食,看小孩子们如何奔跑。她们的妈妈只要她们快乐,这种简简单单的快乐。从不斥责她们,不要她们成龙成凤,不要她们时时处处争得第一,而是希望她们保持各自的本色。我想这大概也是每一个孩子的愿望吧!这些花儿,一年又一年,年年如此,任别人叱咤风云,她们只守着菊花的原色——太阳一般的金黄。 秋天是菊花的季节。朵朵菊花竞相开放,或烂漫,或羞涩,或高贵,或淡雅,如诗如歌一般,让你流连忘返,让你轻吟低唱。
六、明晰主旨
这篇文章以长征为背景,主要记叙了红军在吴起镇歼灭敌人追兵并消灭反动民团后前往陕北甘泉,最终胜利会师的故事;并回忆了在吴起镇附近召开的中共全军干部会议。描写了红军长征的艰难,长征胜利的来之不易,表达了作者对长征胜利的喜悦与自豪之情,以及对革命胜利的信心。
七、素材积累
1.万里长征对于我们共产党是一次严重的锻炼,绝大多数党员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刘少奇
2.安顺急抢渡,大渡勇夺桥。两军夹江上,泸定决分晓。——聂荣臻
3.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斯诺(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
4.毫无疑问,长征是人类历史上一个伟大的业绩。——王安娜(德国友人)
5.长征已经在各大洲成为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迪克·威尔逊(英国学者)
八、拓展阅读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感悟: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九、作业
结合当下,谈谈你对长征精神与时代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看法,不少于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