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课案例:走上辩论台

教案设计

活动目的:

活动课案例:走上辩论台

1、了解辩论的有关常识。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资料来阐释自己观点的能力。

4、在辩论、交流中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赛前分组:认为上网利大于弊的为一组,反之一组,帮助两组学生各自选出四人充当辩手,其余同学协同收集、整理资料、形成观点。

组织同学收看辩论赛,推荐《狮城舌战》、《唇枪舌战》等书籍和音像资料。

活动过程:

(设计辩论赛现场,学生主持一名,位居中央;正反双方各四名选手,分别两边;邀请的评委同学及老师坐下方第一排;各组组员分坐对应下方。)

闪亮登场

主席宣布活动开始,介绍辩题及评委,双方选手上场,各用一句精彩的自我介绍语开场。

一语中的

正反方按由正到反的顺序各推选一名选手陈述本方观点,将该组同学对辩题的理解作详细阐述(每人限时2分钟)

你谈我问

双方阐述观点结束后,由下面两组同学针对选手发言,结合辩题向对方辩手发问。辩手对问题作出回答,不得回避。(问题各提3个)

口若悬河

正反方按由正方到反方的顺序,各派一名选手对本方所持的观点进行论述。

针锋相对

正反两方在听完彼此的论述后,各自再派一名选手针对对方的疏漏,予以反驳。本组成员可共同协商、讨论。

唇枪舌战

正反两方由反方开始,围绕辩题进行自由辩论。主席同学在双方处于跑题阶段,可进行引导。教师在此作好引导工作。

一锤定音

双方针对对方所持观点及阐述,结合本方对该题理解,派一名同学进行总结发言。

评委点评

写作训练

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例文参考

有趣的家庭辩论赛

电视中,辩论赛选手个个唇枪舌剑、能言善辩,我心里怪痒痒的,暗想,不如来个家庭辩论赛,论他个刀光剑影!

我把这个想法告诉爸爸妈妈他们,他们举手表决一致通过。好了,现在我们就缺一个辩论话题了。爸爸说:“三个臭皮匠都顶一个诸葛亮,我们这么多的人还不比三个臭皮匠厉害!”“有了!”我终于想出了个好话题,“我们就来说说电脑是好还是不好,怎么样?”我心里暗暗高兴,因为这是我在班级里的辩论赛中的话题。大家都说好,那好,现在我来分组,爸爸妈妈一组,我和哥哥一组,大爷大娘当裁判,时间是半个小时。好的是正方,坏的是反方,我和哥哥是正方,爸爸妈妈是反方。”好,现在计时开始!”

我说:“大家都知道,电脑是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那么,我请 对方辩友说说,如果没有电脑,那会给人类带来多大的困难。”“电脑虽然有这些用处,但是,它也是个害人的东西!有多少孩子,因为迷恋上了电脑,就去逃课,因为迷恋上了电脑,就天天在网吧里泡着,天天吃的是方便面啊!”“我想,对方辩友不会不知道比而盖茨吧,他就是玩电脑玩出名来的,我怎么没见他有什么问题啊!”“这是两各个不同的性质,那些孩子是迷恋电脑,而比而盖茨是向这方面发展的,而且还是成年人,他的控制能力要比孩子好的多。”“但比而盖茨他虽然现在是成年人,可以前总是个孩子吧!那他以前怎么不会被电脑害了呢?”“虽说,他不会,但全世界有90%的孩子迷恋上了电脑。控制能力好的孩子是很少的,可以说,比而盖茨就是那10%里的。”“那么,如果控制能力好的,就不会迷恋电脑,可控制能力不好的,就会被电脑迷恋,对吗?”“这这这这,哎呀,我输了!”

比赛结束了,爸爸妈妈连呼输得冤,而我们则斗志昂扬。

参考资料

1、网络新词

网吧、网虫、网迷、网友、网页、网站、网址。

2、辩论的技巧:

孙子曰:上兵伐谋,高水平的论辩赛首先是认辩双方在论辩思路与立场上的较量。对于一个已经确定下来的命题,如果能找到一个最佳的思路,确立好自己的立场,那么就能为整个论辩的胜利奠定基础。

下面,本文试以技法理论结合对实际辩例的分析,向大家介绍几种反客为主的技巧。反客为主的原意是: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在论辩赛中,被动是赛场上常见的劣势,也往往是败北的先兆。论辩中的反客为主,通俗他说,就是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

一、借力打力

武侠小说中有一招数,名叫借力打力,是说内力深厚的人,可以借对方攻击之力反击对方。这种方法也可以运用到论辩中来。

例如,在关于知难行易的辩论中,有这么一个回合:

正方:对啊!那些人正是因为上了刑场死到临头才知道法律的威力。法律的尊严,可谓知难哪,对方辨友!(热烈掌声)

当对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难的实例论证于知易行难时,正方马上转而化之从:知法不易的角度强化己方观点,给对方以有力的回击。扭转了被动局势。

这里,正方之所以能借反方的例证反治其身,是因为他有一系列并没有表现在口头上的、重新解释字词的理论作为坚强的后盾:辩题中的知,不仅仅是知道的知.更应该是建立在人类理性基础上的知;守法并不难,作为一个行为过程,杀人也不难,但是要懂得保持人的理性,克制内心滋生出恶毒的杀人欲望,却是很难。这样,正方宽广、高位定义的知难和行易借反方狭隘、低位定义的知易和行难…的攻击之力,有效地回击了反方,使反方构建在知和行表浅层面上的立论框架崩溃了。

二、移花接木

剔除对方论据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换上于我方有利的观点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两拨千斤的奇效。我们把这一技法喻名为移花接木。

例如.在《知难行易》的论辩中曾出现过如下一例:

反方:古人说蜀遭难,难于上青天,是说蜀道难走,走就是行嘛!要是行不难,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

正方:孙大圣的小名是叫孙行者,可对方辩友知不知道,他的法名叫孙悟空,悟是不是知?

这是一个非常漂亮的移花接木的辩例。反方的例证看似有板有眼,实际上有些牵强附会:以孙行者为什么不叫孙知者为驳难,虽然是一种近乎强词夺理的主动,但毕竟在气势上占了上风。正方敏锐地发现了对方论据的片面性,果断地从孙悟空这一面着手,以悟就是知反诘对方,使对方提出 关于孙大圣的引证成为抱薪救火、惹火烧身。

移花接木的技法在论辩理论中属于强攻,它要求辩手勇于接招,勇于反击,因而它也是一种难度较大、对抗性很高。说服力极强的论辩技巧。诚然,实际临场上雄辩滔滔,风云变幻,不是随时都有孙行者孙悟空这样现成的材料可供使用的,也就是说,更多的移花接木。需要辩手对对方当时的观点和我 方立场进行精当的归纳或演绎。

比如,在关于治贫比治愚更重要的论辩中,正方有这样一段陈词:…对方辩友以迫切性来衡量重要性,那我倒要告诉您,我现在肚子饿得很,十万火急地需要食物来充饥,但我还是要辩下去,因为我意识到论辩比充饥更重要。话音一落,掌声四起。这时反方从容辩道:对方辩友,我认为'有饭不吃'和'无饭可吃'是两码事……反方的答辩激起了更热烈的掌声。正方以有饭不吃来论证贫困不足以畏惧和治愚的相对重要性,反方立即从己方观点中归纳出无饭可吃的旨要,鲜明地比较出了两者本质上的天差地别,有效地扼制了对方偷换概念的倾向。

三、顺水推舟

表面上认同对方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

例如,在愚公应该移山还是应该搬家的论辩中:

反方:……我们要请教对方辨友,愚公搬家解决了困难,保护了资源,节省了人力、财力,这究竟有什么不应该?

正方:愚公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可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家又怎么搬?……可见,搬家姑且可以考虑,也得在移完山之后再搬呀!

神话故事都是夸大其事以显其理的,其精要不在本身而在寓意,因而正方绝对不能让反方迂旋于就事论事之上,否则,反方符合现代价值取向的方法论必占上手。从上面的辩词来看,反方的就事论事,理据充分,根基扎实,正方先顺势肯定搬家不失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好办法,既而均人愚公所处的地方连门都难出去这一条件,自然而然地导出家又怎么搬的诘问,最后水到渠成,得出先移山,后搬家的结论。如此一系列理论环环相扣。节节贯穿,以势不可当的攻击力把对方的就事论事打得落花流水,真可谓精彩绝伦!

四、正本清源

所谓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义而言,就是指出对方论据与论题的关联不紧或者背道而驰,从根本上矫正对方论据的立足点,把它拉人我方势力范围,使其恰好为我方观点服务。较之正向推理的顺水推舟法,这种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例如,在跳槽是否有利于人才发挥作用的论辩中,有这样一节辩词:

正方:张勇,全国乒乓球锦标赛的冠军,就是从江苏跳槽到陕西,对方辩友还说他没有为陕西人民作出贡献,真叫人心寒啊!(掌声)

反方:请问到体工队可能是跳槽去的吗?这恰恰是我们这里提倡的合理流动啊!(掌声)对方辨友戴着跳槽眼镜看问题,当然天下乌鸦一般黑,所有的流动都是跳槽了。(掌声)

正方举张勇为例,他从江苏到陕西后,获得了更好地发展自己的空间,这是事实。反方马上指出对方具体例证引用失误:张勇到体工队,不可能是通过跳槽这种不规范的人才流动方式去的,而恰恰是在公平、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下合理流动去的,可信度高、说服力强、震撼力大,收到了较为明显的反客为主的效果。

五、釜底抽薪

刁钻的选择性提问,是许多辩手惯用的进攻招式之一。通常,这种提问是有预谋的,它能置人于二难境地,无论对方作哪种选择都于己不利。对付这种提问的一个具体技法是,从对方的选择性提问中,抽出一个预设选项进行强有力的反诘,从根本上挫败对方的锐气,这种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例如,在思想道德应该适应(超越)市场经济的论辩中,有如下一轮交锋:

反方:……我问雷锋精神到底是无私奉献精神还是等价交换精神?

正方:对方辨友这里错误地理解了等价交换,等价交换就是说,所有的交换都要等价,但并不是说所有的事情都是在交换,雷锋还没有想到交换,当然雷锋精神谈不上等价了。(全场掌声)

反方:那我还要请问对方辩友,我们的思想道德它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还是求利的精神?

正方:为人民服务难道不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吗?(掌声)

第一回合中,反方有请君人瓮之意,有备而来。显然,如果以定势思维被动答问,就难以处理反方预设的二难:选择前者,则刚好证明了反方思想道德应该超越市场经济的观点;选择后者,则有背事实,更是谬之千里。但是,正方辩手却跳出了反方非此即彼的框框设定,反过来单刀直人,从两个预设选项抽出等价交换,以倒树寻根之势彻彻底底地推翻了它作为预设选项的正确性,语气从容,语锋犀利,其应变之灵活、技法之高明,令人叹为观止!

当然,辩场上的实际情况十分复杂,要想在论辩中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一些反客为主的技巧还仅仅是一方面的因素,另一方面,反客为主还需要仰仗于非常到位的即兴发挥,而这一点却是无章可循的。

3、参加论辩赛的准备:

论辩赛是许多青年同志喜爱的一项侧重于人们言辞表达能力的比赛。然而,不少青年,尤其是一些年轻的学生,虽参赛热情很高,却由于缺乏一定的论辩赛知识,或赛前不懂如何正确准备,或赛中不要领,初次上阵便遭受挫折。因此,对初学者来说,掌握一些论辩赛的基本入门知识显得十分必要。

那么,初次参加论辩赛的参赛队员在赛前该做好哪些准备呢?主要有四项:认识准备、核对准备、立论准备和试辩准备。

一、认识准备

所谓认识准备,是指参赛队员在赛前对论辩赛的性质和特点要有所认识。我们知道属于口头论辩的大致有三类:一类是专门场合下进行的有特定议题的论辩,如谈判论辩、法庭论辩;一类是由日常生活中、工作中的矛盾引起的人与人之间的争辩,如邻里争辩、同事间争辩、上下级争辩;再一类就是各种形式的论辩赛。前两种论辩,论辩双方各自有明确的立场和主张,辩论的目的是为了说服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或争取第三者支持自己的观点。于此同时,自己也有被对方说服或作出妥协的心理准备。论辩赛则不同,论辩赛是一咱作为比赛项目来进行的模拟论辩(即论辩演习)。这种论辩往往不问论辩者本人的立场和主张,而侧重于人们的论辩技巧的比赛。比赛双方都不准备说服对方或被对方说服,而以驳倒对方、争取评委的裁决和听众的反响来击败对方。因此,这种比赛有以下三个特点:

(1).论辩的题目、论辩的程序、发言的时间等,都是由论辩赛的组织者所决定,参赛者必须按规定进行论辩,不能随意改变。

(2).比赛胜负标准包括立论、材料、辞令、风度以及应变技巧等综合因素、胜负由评委根据标准及主观印象进行裁定。

(3).论辩时只能针对对方的观点和理由进行攻击,而不能涉及对方的立场和人品。

初赛者了解了论辩赛的这些性质和特点,就不会在比赛中,在思想和方法上与日常争辩相混淆。

二、核对准备

某队初次参加论辩赛,到正式临辩时,他们突然发现黑板上写的辩题为《当今青年一代是否缺乏社会责任感》,而他们事行准备的辩题却是《当今青年学生是否缺乏社会责任感》。某队经过初赛、复赛进入了决赛,在决赛开赛前,突然听到比赛主持人宣布各方允许发言时间比初赛、复赛时增加一倍,而他们事先却按初赛、复赛规定的时间准备辩词。更有甚者,进入赛场后,双方才发现谁为正方谁为反方都未搞清楚。凡此种种,都是由于初赛者缺乏经验,在事先准备过程中缺少仔细核对有关比赛事项这一环所造成的。

前面已经说过,论辩赛是一项新近发展起来的比赛项目,目前虽有国际雄辩赛这样大型的论辩赛,但还没有统一的比赛规则。事实上,论辩赛的规模有大有小,层次有高有低,各主办单位的具体要求也会因时因地而不尽相同,所以论辩赛的规则也很难趋于统一。既然目前论辩赛的规则难于统一,这就要求参赛者在接到比赛通知后,不能立即简单地按照通知上的要求去准备,更不能想当然去准备,而应设法主动地找主办单位仔细核对一下通知上各项比赛规定和要求是否实无误,包括辩题的确切的字面样子,正反方所属,论辩程序细则,各位队员的分工和允许发言时间等,这既是为了确保本方准备辩词时无误,又是为了防止主办单位的工作上有可能失误。一些主办单位本身也是初次主办论辩赛,由于缺乏经验,难免出现疏忽,包括通知传递时的差错,这就要求参赛者每次都要主动认真地核对有关比赛事宜,以使比赛获胜取得起码保证。

三、立论准备

辩题被明确无误地确认后,参赛队员就可以根据辩题,共同商量,研究确立一个最有利于本方论证的具体的总论点。所谓最有利于本方,就是指该总论点不仅观点正确,旗帜鲜明,而且用之攻能破对方任何的立论,用之守能抵挡对方的任何攻击。能不能确立这样一个总论点是一次论辩赛准备的成败关键。

为了要确立这样一个总论点,首先要对辩题进行严格的审题,也就是要对辩题字面上的每个词或词组逐个进行概念分析,即通常所说的破题。这种分析要同时站在双方的立场审视,不能一厢情愿。尤其是要分析出哪些词或词组对对方立论具有潜在的有利因素,可能成为双方首先争论的焦点,因为一般的论辩赛双方都会抓住辩题中的某个词项解释入手开始辩论,有时会出现整个论辩赛始终围绕这种解释来进行。因此,尽量设法站在一定理论高度,对辩题作出有利于本方观点的界定,以获得大多数听众的公认,是极为重要的一环。为了典型说明这个问题,下面试举1990年第三届亚洲大专辩论会一例。

1990年第三届亚洲大专辩论会有一辩题为《儒家思想是亚洲四素》。南京大学持反方。为了说明儒家思想不是主要推动因素,南大对儒家思想亚洲四小龙经济快速成长主要推动因素四项词组进行了剖析,发现辩论双方争论焦点肯定会在主要因素有多个,儒家思想是其中之一。于是,南大把主要因素界定为必须是具有总揽全局功能这一点上。这样一来,南大总论点的方向便明朗了:儒家思想只是四小龙取得经济快速成长的背景条件,而并非是一个主要推动因素,推动四小龙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推动因素是四小龙做得尤为突出的能总揽全局的正确而灵活的战略和政策。

能攻能守的总论点的确立是论辩赛准备的关键,但并不等于说在实际论辩中就一定获胜。如何使这个总论点在实际的唇枪舌剑中充分发挥好,还要有一定的战略战术与之配合。所谓战略,是指论辩中用以争取胜利的带有全局性的总的论战方法;所谓战术,则是指论战中的一些具体的技术方法。上面列举的南京大学一例,就是制定了避实就虚的战略和设计了一些具体的战术,才保证了整个论辩赛的成功。

由此可见,立论准备包括三个过程:审题、确立总的具体论点、设计相配的战略战术。应该说,这三个过程是整个论辩赛准备的灵魂,初学者在这个准备阶段应昼找一些有一定理信纸水平又有一定实际论辩能力的人请教一下。此外,不应把立论准备看作是一个孤立的静止准备看作是一个孤立的静止准备阶段,而应在以后的辩词撰写和试辩过程中随时要审视先前的审题总论点及战略战术设计有无不慎之处,以便及时修正。

在立论准备停当,各辩手便可分头撰写自己分工的辩词。(初学者如何撰写辩词由另文介绍)

四、试辩准备

如同其他比赛一样,论辩队要想在正式比赛中获胜,一定要在正式比赛前搞一次尝试性的比赛,以检验自己的赛前准备是否经得起实际的考验。为了达到检验的效果,试辩条件和气氛要尽量搞得逼真些,这就需要在正式参赛队员进入准备阶段的同时,应有一支与之实力相当的假设对方也进入准备阶段,并且双方都应处于保密状态。不过,为了增加正式队员的一些难度,正式队员应故意泄露些立论方面的要点,来吸引假设对方作有针对性的进攻准备,用之在试辩中检验参赛一方的立论和战略战术是否能奏效。

试辩的另一个意图,是让参赛队员进入角色。前面已经说过,论辩赛的最大特点就是辩题观点不一定与论辩者本人最初的观点相一致,就像某些演员本身的性格与剧中人的性格不一致一样,需要深入生活,深入实践才能进入角色。论辩赛在比赛过程中不仅有理信纸上的正面交锋,还辩论风度、情态等方面的表演,通过试辩往往能促使参赛队员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情感上也完全站在所持的辩题观念上,以便逼真地表现出理直气壮、慷慨激昂、义正辞严而又通情达理地维护真理的样子。对于初赛者来说,试辩还可以先锻炼一下上场的胆量,培养一下临场的经验。

试辩一般宜在正式比赛前一两天举行,这类似于赛前的热身赛,使参赛队员保持最佳竞技状态。试辩的程序应严格按照正式比赛的程序进行,不过不管正式比赛是否设有赛后听众提问,试辩赛一定要有听众提问。这个道理很简单,不管假设的对方准备得如何充分,总比不上众多听众的眼亮耳明,参赛队员在试辩中完整地亮出主要观点和战略战术,假设对方可能没有一下子找到破的的方法,听众赛后提问揭短则可弥补假设对方论战之不得力。

试辩结束后,参赛队员应与假设对方迅速共同进行总结,对原先准备的辩词和论辩技巧作相应的调整、修正和补充,这样赛前所有的准备便完备了。

查看更多
【活动课案例:走上辩论台】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352757/
上一篇: 我要的是葫芦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