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假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正如山川风物对文学创作提供借鉴一样,电视节目中的许多做法可以借用到语文课堂教学上。
电视节目和语文教学二者之间的相似之处是:
1、它们面对的对象都是活生生的、有思维意识的人,因此二者都讲究互动性。
2、它们都讲究效益。电视节目的质量和形式直接决定着节目的收视率;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和质量也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能力的培养。
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按照一本书、一只粉笔、一张嘴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讲台上充当主宰者的角色,滔滔不决、手舞足蹈的讲着;学生坐在座位上被动的听着,不管愿意不愿意,有兴趣没兴趣都得听,所以有些学生感到压抑,厌学心理特别严重。如果没有高考指挥棒,如果完全让学生心甘情愿的自由选择上课的话,恐怕有些课堂上会一个学生也没有。所以课堂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以前我不知从何改起,看了电视节目的优秀创意,我深有感触。我认为语文教学的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打破单一形式,提倡多元化教学。
从学校产生后,我国的教学形式就没有多大变化,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虽然许多教育专家和广大教育前线的工作者都曾进行过语文教学方面的改革和尝试,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没有打破固有的教学模式,改革的力度不大、面不广。我认为语文教学的改革应首先打破单一的形式,改变语文课堂结构,大力提倡多元化教学模式。近几年电视节目形式的优秀创意,应该给我们有志于语文教学改革者一些启示。电视节目“幸运五十二”,把枯燥无味的商品节目办得那么活泼有趣,观众是竞相观看;“玫瑰之约”,又把古老的媒婆工作,变得那么富有诗意,充满浪漫色彩;“实话实说”又为人们提供了说出心里话、倾诉心中情、表达心中意的自由空间;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又为人们提供了大显身手、各显神通的舞台,凡此种种都于形式的改变分不开。电视节目中的竞答形式完全可以引用到课堂教学中,有人恐怕要说你哪来奖品呀?其实完全不必担心,我们没有奖品有分数,我们可以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形给出分数,分数的评定可以由老师决定,也可以由学生评定。这样就避免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形式。譬如在上《鸿门宴》一课时,我先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这一课的资料,作好准备,然后编若干选择题、填空题和背诵题,分别对课文内容、文体、作者及时代背景等进行考查。像《大风歌》谁写的?《垓下歌》又是谁写的?A、刘邦B、项羽C、司马迁D、张良。又如谁能背出《大风歌》、《垓下歌》?请说出出自这一课的成语等等。一堂课就在学生的竞答中愉快度过,学生表现出空前高涨的热情和极大的兴趣,下课时还意兴犹存。这样的教学,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吸收,而且还能使学生养成自己查资料、自己主动进行研究的良好习惯。
又如电视节目“三星智力快车”上的给出几个对这个事物或人物的描述的选项,让学生说出这个事物或人物,选手在给出第一个选项时答出,加400分;在给出第二个选项时答出,加300分,依次类推,当四个选项全部给出时,还没有答出的,不得分。在上《季氏将伐颛臾》一课,导入新课时,我就采用了这种形式。一上课,我就说:请同学们在我的描述中说出这是什么人物?A、他是一个既有渊博的知识,学富五车,称得上天下第一博学,射箭技术又很高超,可称得上百步穿杨的人。B、他反对苛政和武力讨伐,主张实行礼治。C、他是我国第一个办私学的人,他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著名的有颜回、子路、子贡、冉有、曾参等。D、他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大多数同学可能在第三个选项就能知道是孔子,但这种形式可让同学们更全面的了解孔子,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这样精彩的开头,你的课怎能不吸引学生呢?
当然这只是打破单一形式的一种尝试,另外还有像多媒体教学、让学生讲课、编课本剧表演等,许多人做出了尝试,我就不必聒噪了。
二、冲破思想苑囿,构建全新课堂。
当今社会急需有创造力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哪里来?主要来自我们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宽松的外部环境和正确的激励能促使人产生创造性的活动。创造性思维训练主要可以通过下面的途径:(1)建立目标与意向。(2)训练基本的技巧。有会聚技巧、信息收集技巧、记忆技巧、信息的组织技巧、分析技巧、从现有知识中得出新信息的技巧、整合信息的技巧和评价技巧等。(3)刺激和鼓励好奇心。(4)强调掌握和自我竞争。(引自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学》)要想培养学生这些能力,使学生掌握这些技巧,成为创造性的人才,课堂上的信息量必须大,对事物的看法必须是多角度的。因此教师就必须冲破思想苑囿,构建全新课堂。冲破思想苑囿,就是在思想彻底改变传统的观念,抛弃“唯师独尊”的思想,真正放下老师的架子,韩愈曾说过:“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构建全新课堂,就是摒弃应有的导入、讲授、练习、布置作业等教学环节;打破“一课一师”的常规;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老师走下高高的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使学生对老师由“仰视”到“平视”,使老师像节目主持人一样,给学生营造一个没压力、非常宽松的课堂环境。像电视节目“对话”“高朋满座”等谈话的形式,语文教学也可采用。如上《内蒙访古》,可以撤掉讲台,拉开课桌,排除师生之间人为设置的障碍(其实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是和学生“平起平坐”的讲学),请几个专家,如果没有条件的话,就请本校的老师,可以是语文老师,也可以是历史老师,还可以是地理老师来谈谈话,交流交流意见。上《空间和时间旅行》一课,又何尝不能请几个物理老师来和同学们对对话。这样既能把课文中涉及的其它学科的知识讲透,又能避免把自己似懂非懂的知识以讹传讹的传授给学生,还能加强学生各学科之间联系的意识,还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有人要说,像这样,老师的尊严何存?我认为老师的尊严更多的是建立在渊博的知识、高雅的举止、雄辩的口才、灵活机变的能力上,荀子有言:“学莫使乎近其人,学之径莫速乎好其人”,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把老师既当成范本,又当成对手,“出于蓝而胜于蓝”不正是每一个教师的期望吗?
电视节目五彩纷呈,创意与时俱新,足资借鉴之处举不胜举。“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言易而做难。怎样才能做好,运用之妙存乎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