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声》

教案设计

前段时间,我校开展了全程绿色阅读教学研究活动。三年级的《掌声》对全校作了观摩,受到了市教研员的好评。总体印象是“朴实,简约,有风格”,有几大亮点。一、以词为把手疏通课文。教师在第一课时精心选择了三组词,每一次出示的目的不同,有帮助学生概括一小节内容的,有勾勒课文主人公大体形象,有引导学生尝试概括全文内容,有启动学生学习情感的。二、学生自悟突显体验。“我是小英同学会怎么想?我是小英会怎么做?”这样的问题使学生融入文章角色,体验真切。《童年故事》创编得好,它把文章空白部分补充出来了,学生可以借助情境触发体验,且始终在情境之中,让感情随之起伏,随之深入。三、人文性中渗透工具性。课堂上,老师始终鼓励并指导学生讲,让学生愿想愿讲,会想会讲。设计的几次口头填空给学生提供了台阶,使学生拥有自由发挥的空间。

《掌声》

课后,老师们又多次讨论,对“怎样使预设的东西更精彩”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反复走进文本,钻研文本,修改教案,12月28日再次进行公开教学。我欣赏到了新的精彩。

一、更关注主体的存在。“对小英来说,这掌声意味着什么?”第一课时,老师请学生交流后齐读预先打在电脑里的一首诗歌“掌声是……,掌声是……”

没有把来自于学生的语言吸收传播,让学生积累内化,教师对学生的即兴创作价值没有尽情地欣赏赞美。第二课时老师听取了朱老师的建议,采用填空形式,让学生口头说。孩子们带着自信的神情,一句句妙语脱口而出。曲老师抓住时机,放飞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的才智和想象尽情挥洒,她还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编诗歌,这样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就激发了,高涨了。真正做到让孩子们“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我估计,到第三课时,学生相互交流,彼此欣赏,共同分享的目的会达到。老师请学生反复读书,抓住描写人物神态、动作的句子,体会人物心理变化过程,做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也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

二、更关注真切的体验。“掌声意味着什么”,我觉得三年级的孩子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教学时老师没有直接抛出这个难点,还是先问“你是她同学,想对她说什么”,希望学生把内心话讲出来。学生设身处地,在老师的步步引导下,深切的体会和鲜明的感受就有了,“掌声的意义”这一难点的理解也就瓜熟蒂落,水到渠成。老师还注意让学生抓住描写小英神态、动作的词句,深刻体会小英情感的变化过程。在想象、思维、体会中和小英的情感渐渐产生共鸣,大家忧郁着她的忧郁,快乐着他的快乐。课上有这么几个特镜,学生被演讲的画面打动,被同学彼此的发言打动,被文中纯洁的友爱打动,从这一点也说明他们真正感悟到了。我相信,他们还体验到了课堂上思考的甜蜜,那即兴抒发,陶醉在诗歌的王国难道不是一种愉悦吗?

三、更关注方法的指导。“把有用的知识教给学生”,进行“低”字教学时,听取了林老师的建议,淡化纸头的“纸”,突出“底”与“低”意思上的联系来教学,让学生记住生字。学习第二小节时,学生的体会不贴切时,老师出示填空题,“同学们找她聊天,她却( ),找她活动,她却( )。”并引导学生联系第一节内容来体验小英的心情,后来部分学生知道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课上,老师始终带领学生抓关键词语来理解,让学生锻炼品词析句的能力。

四、更关注教学的实效。老师让学生一次次走进课文,找一找,比一比“小英上台前与上台后的不同”“小英过去和以后的不同”,而没有一下子提出“第一次和第二次掌声有什么不同”这样学生比较难说清的问题,在学生认认真真读文后一点点悟出来了,学习得比较扎实。第一课时周老师听取林老师的建议,读课题后直接进入下一环节,舍弃了没有实质意义的提问,保证了有效学习的时间。段意的概括原来建议不要让学生讲,因为课标中没有这个要求,但周老师还是请三个学生讲了。我认为可以,因为学生水平不一,老师可以个别点名让有能力的学生练习一下。另外,两位老师在课上能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情绪,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发言,力求使每个学生全程参与。

我边听边思,另有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小英在信中写有这么一句话“我永远也忘不了这一次掌声”。为什么偶尔的一次掌声会让小英永远也忘不了呢?可以提问,并联系课文最后一句话深化一下。“我们不要忘记给别人掌声,尤其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什么是“身处困境”,小英是否也是在“身处困境”时得到了大家的掌声?是的,在她情绪低落时,在她心灵最需要抚慰时,同学们的掌声给了她海阔天空,给了她艳阳高照。所以永远忘不了。一些字眼还可以多抠抠。

当然我也是说说容易,自己上未必好到哪里去。总之我觉得,教学无止境,上一堂好课真的不容易。老师们课前的钻研、课后的磨砺我都没有经历,但我在前后两次听课中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今天再次聆听《掌声》,我最想说的是:老师们,同学们,感谢你们给我学习的机会,你们探讨研究的精神让我感动!我要把掌声献给你们!

查看更多
【《掌声》】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349233/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