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柳宗元诗文主旨的争鸣

教学设计

在这批“文以载道”的倡导者们自己身上,便已经潜藏和酝酿着一种深刻的矛盾。……皇帝并不那么英明,仕途也并不那么顺利,天下也并不那么太平。所以,就在他们强调“文以载道”的同时,便自觉不自觉地形成和走向与此恰好相反的另一种倾向,即所谓“独善其身”。退出或躲避这种种争夺倾轧,结果就成了既关心政治、热衷仕途而又不感兴趣或不得不退出和躲避它这样一种矛盾双重性。……柳宗元诗文中那种愤激与超脱的结合……就是这两个方面的复杂的统一体。

关于柳宗元诗文主旨的争鸣

(李泽厚《美的历程》)

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中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

(余秋雨《文化苦旅·柳候祠》)

毋庸讳言,柳宗元的诗、文也存在不足。常有人批评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感伤情调,流露出太多的牢骚和悲叹,其实这并不足为柳宗元病,我们从中正可以看见封建专制制度对一个正直知识分子的摧残;问题在于这种牢骚感慨太多而表现方法终究有限,读多了便会有大同小异,似曾相识之感,即令在成功之作如《愚溪诗序》《愚溪对》中也存在这种情形。

(王松龄《柳宗元诗文选译》)

柳宗元的散文

柳宗元一生的文学创作极其丰富。但贞元时期,他在长安,努力施展政治抱负,而“不以是取名誉”,重要作品不多,成就不大。元和以后,长期的贬谪生活,使他有机会接近下层人民,受到了生动的社会教育。这对他的先进的世界观的形成和丰富、深刻的文学作品的产生,都是有着直接的作用和影响的。他的诗文,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许多重要方面,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而且在艺术上所表现的独创性,也非常突出。

柳宗元贬官永州以后的作品,有些是采取寓言的形式,讽刺当时腐败的社会和政治。文章短小警策,含意深远,表现了杰出的讽刺才能。《三戒》是著名的讽刺小品。《临江之麋》,写麋得主人的宠爱,“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不敢吃它。三年以后,麋离开了主人外出,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它尖锐地讽刺了那些依仗权贵而得意忘形的小人物。《黔之驴》是外强中干的小人的写照,嘲讽他们“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而其实是无德无能。《永某氏之鼠》比喻那些自以为“饱食而无祸”的人作老鼠,指出他们“为态如故”,以“饱食无祸为可恒”,那他们一定会遭到彻底被消灭的惨祸。这三篇寓言,深刻有力地讽刺了封建剥削阶级丑恶的人情世态。他的《负版传》,也以寓言笔调生动地刻划了那些贪得无餍的人物形象。他这样描写负版:

得遇物,辄持取,仰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

这是一个具有社会意义的典型事件,短短一百来字,写得既平常,又深刻。柳宗元的寓言讽刺小品是极其成功的。语言锋利简洁,风格严峻沉郁。他善于体情察物,抓住平凡事物的特征,加以想象和夸张,创造生动的形象。在他以前,如先秦寓言,往往只是某种文章的一部分,而不是以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出现的。柳宗元创造性地继承前人的成就,大量地创作寓言,使寓言成为一种独立的、完整的文学作品,在寓言文学发展中是有其一定的地位的。

柳宗元的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封建社会中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下层人物,这是《史记》人物传记之后的一个发展,也标志着柳宗元的现实主义精神的发展。他的传记散文,和一般史传文不同,他往往借题发挥,通过某些下层人物的描写,反映中唐时代人民的悲参生活,揭露尖锐的阶级矛盾,具有深刻的思想意义。在《捕蛇者说》中,柳宗元刻划了被残酷剥削的蒋氏的形象,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社会剥削的残酷。蒋氏祖孙三代受毒蛇之害,但因捕蛇可以抵偿租税,仍甘冒生命危险而不愿改业。它反映了农村的荒凉景象和悍吏逼租的狰狞面貌。它使我们认识到吃人的封建社会的罪恶,认识到唐代赋税对人民的摧残到了什么程度!柳宗元这种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是可以和白居易在新乐府中所表现的媲美的。《种树郭橐驼传》借郭橐驼养树“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道理,讽刺了统治者政令烦苛对人民所造成的无穷干扰和奴役。《童区寄传》写一个十一岁的牧童杀死两个抢劫人口的“豪贼”。作品塑造了勇敢机智的少年区寄的形象。同时也揭露了当时社会人口买卖的罪恶。柳宗元写了统治阶级的少数开明人物的传记,也反映出真实的历史面影。如《段太尉逸事状》,题材近似韩愈的《张中丞传后叙》,只写人物的片段故事,而风格不同,直叙事实,不涉抒情议论,语言简劲有力。他具体描写了段秀实的沉着机智、不畏强暴、爱护人民的优秀品质和英雄形象,从而揭露了安史之乱以后那些拥兵自重的新军阀们对人民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柳宗元象其他许多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一样,在他的深刻的艺术描写里,都是大胆而真实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腐朽、黑暗和罪恶,渗透着他的忧心如焚和对美好生活的愿望。柳宗元的传记散文,不仅一般具有较强的思想性,而且艺术上也富有创造性。他首先是从暴露现实批判现实的角度选取人物,从而选择其重要的事件,加以适当的剪裁和必要的具体描写,这是他写作传记散文一个典型化的过程。他的作品往往突出地写出了人物的重要方面,反映出复杂的丰富的历史内容。

柳宗元散文更著名的是他的山水游记。这类作品,往往在景物描写之中,抒写了他的不幸遭际和他对于现实的不满。他描写山水之乐,一方面借以得到精神安慰,同时也曲折地表现了他对丑恶的现实的抗议。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文笔清新秀美,富有诗情画意。《永州八记》是他的代表作品。《钴母潭记》,作者以生动而简洁的语言,描绘了钴母潭的位置和形状,潭水来源和流动的状态,以及悬泉的声音,周围的景物等等。他叙述了购得这一胜景的由来,同时也反映了“官租私券”对于人民严重的剥削,以及他在贬谪生活中不能忘怀“故土”的抑郁心情。整个作品,把写景和抒情融合为一。在《钴母潭西小丘记》里,他把一个普通的小丘,描绘得异常生动。“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钦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那些无知的奇石,一经作者这样的勾画,仿佛各各都具有了血肉灵魂。他生动地写出了小丘优美的景色,同时也借“农夫渔父讨而陋之”,即小丘的被弃,感叹自己的不幸遭遇。他对小丘之美的被发现表示欣慰,是寄寓了他的难言之隐的,正如清人何焯所说:“兹丘犹有遭,逐客所以羡而贺也,言表殊不自得耳”(《义门读书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纯以写景取胜: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甚、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叔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热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他写水、写树木、写岩石、写游鱼,无论写动态或静态,都生动细致,精美异常。而对潭水和游鱼的描写,尤为精彩,使作品更增加了神韵色泽。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语言,恰如他在《愚溪诗序》所说,“清莹秀澈,锵鸣金石”。他描绘山水,能写出山水的特征,文笔精练而又生动。他的山水游记继承《水经注》的成就,而又有所发展,为游记散文奠定了稳固的基础。

柳宗元在永州曾仿屈原《九章》写了《惩咎赋》,表示自己在政治上虽遭失败,但志不可屈,决意学习屈原,准备“蹈前烈而不颇”。《闵生赋》也抒发了他满腔的悲愤,并表示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继续奋斗。他的性格、遭遇和创作活动都与屈原有相似之处,所以严羽认为:“唐人惟柳子厚深得骚学,韩愈、李观皆所不及。”(《沧浪诗话》)

在中国文学史上,柳宗元是杰出的散文家之一。他从创作实践上发展了古文运动。在贬谪以前,到他门上求教的就“日或数十人”(《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他也“好以文宠后辈”,后辈因他的教导而知名的“亦为不少”(《答贡士廖有方论文书》)。贬谪以后,“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柳子厚墓志铭》)。柳宗元在当时文坛上的影响是很大的。

柳宗元古文作品分类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诗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诗。其骈文有近百篇,不脱唐骈文习气,但也有像《南霁云睢阳庙碑》那样的佳作。古文大致为五类。

(一)论说:包括哲学、政论等文及以议论为主的杂文。笔锋犀利,论证精确。《天说》为哲学论文代表作。《封建论》、《断刑论》为长篇和中篇政论代表作。《晋文公问守原议》、《桐叶封弟辩》、《伊尹五就桀赞》等为短篇政论代表。其哲学思想中具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现为重“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响,尤是政治失意时,往往向佛教寻找精神上的解脱。

(二)寓言:继承并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传统,多用来讽刺、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种动物拟人化的艺术形象寄寓哲理或表达政见。代表作有《三戒》(《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传》、《罴说》等篇。嬉笑怒骂,因物肖形,表现了高度的幽默讽刺艺术。

(三)传记:继承了《史记》、《汉书》传统,又有所创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状》、《梓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说》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础上有夸张虚构,似寓言又似小说。如《宋清传》、《种树郭橐驼传》。

(四)山水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这些作品,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愤;也有作者幽静心境的描写,表现在极度苦闷中转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画山水景色,则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以精巧的语言再现自然美。

(五)骚赋:独具特色。《惩咎赋》、《闵生赋》、《梦归赋》、《囚山赋》等,均用《离骚》、《九章》体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伤,或寓言寄讽,幽思苦语,深得屈骚精髓。《天对》、《晋问》两巨篇,则为另一种类型,形式仿照《天问》、《七发》,造语奇特深奥。

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关佛教的碑、铭、记、序、诗歌等作品,对禅宗、天台宗、律宗等学说有所涉及。

刘禹锡始编柳集《河东先生集》。宋代注本较多,韩醇《诂训柳先生文集》为现存柳集最早本子。明蒋之翘辑注有《柳河东集》。事迹见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新、旧《唐书》本传、文安礼《柳先生年谱》。

愚溪探古

在湘南古城永州的潇水西岸,有一座著名的庙,名叫柳子庙。庙前有一条蜿蜒的小溪,就是愚溪。

我读初中时,学校就设在柳子庙。那时候,我每天在横跨愚溪的桥上往返数次,却不知道桥下这条小溪的悠久历史。直到语文老师教《小石潭记》那篇课文给我们讲起愚溪时,我才对她肃然起敬。今年陪一位朋友访问愚溪。他说访问之后我们各自写篇文章吧。写愚溪?当时我十分惊讶。自唐柳宗元以后,历代文人骚客对愚溪的颂咏实在太多了,我们两个后辈小子又能写出什么新韵来?那天回来我并未动笔。两个月后的一天黄昏,我偶尔经过愚溪桥,想起那天与朋友之约,遂溯流而上,重读愚溪,却似嗅到了些许唐柳气息。

在愚溪注入潇水的溪口,有一座两拱石桥,名曰愚溪桥。桥头怪石嶙峋,相传明代地貌学家徐霞客曾在此留下游踪。“愚溪眺雪”乃“永州八景”之一,20世纪80年代,因城市建设的需要,在拓建萍阳南路时,一座紧邻愚溪桥且比愚溪桥更宽更大的单拱石桥横卧愚溪,给“愚溪眺雪”赋予了新的涵义。

站在愚溪桥上,我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仿佛穿越时空又回到了柳宗元被贬谪的当年。10年,整整10年啊!每天下班之后,先生都要雇船从对面的城门摇进愚溪,回到定居的愚溪山庄。

愚溪山庄是大庄还是小庄?是豪华还是俭朴?无人知道。但从先生当年的官运来看,应该是后者了。愚溪山庄究竟在何处?今柳子庙附近?或者钴母潭一带?也无人知晓。相传晚唐诗人李商隐两次寻妻至该山庄,但他并未以诗文记之。

从愚溪桥溯流而上三四百步,便到了柳子庙。柳子庙坐落在永州市惟一的仿古街——柳子街中段,它倚山傍水,气势恢宏,且幽静古雅。庙前有一座后来改造的石拱桥。站在桥上眺望,但见愚溪靠柳子街这边,有不少古色古香的吊脚楼。木楼青瓦,沿溪含黛。有的已经斑迹剥落,仿佛见证着历史的风雨。溪的另一边,树绿竹翠,景色怡人。

从柳子庙沿麻石铺成的柳子街上行百余步,有一狭窄小巷,穿过小巷即抵达一小型水电站的坝埂上。于坝上俯瞰,落差虽然只有几米,但激流轰鸣,水珠飞溅,颇有瀑布之韵。水库下面一带,皆为树木掩石,其石尤奇,“其岸势犬牙差互”,“斗折蛇形明灭可见”。我在柳子庙读书时,曾于涸水季节来此玩耍,但见这段河床都是天然的石板结构,那时,尚可见游鱼。此处,便是柳宗元笔下的小石潭。

站在水电站的坝上往上远眺,依稀可见几百步以外的钴母潭和钴母潭西小丘,还有长亘数里蜿蜒起伏的西山。因时间关系,我只走到小丘便折返。

相传愚溪原名冉溪,因许多冉姓人家住在这里而得名。柳宗元也作有《冉溪》诗;又说,从前溪水浑浊如黑色染料,不能饮用,因而又名染溪。柳宗元定居染溪后,主动与当地人民一道筑堤治水,从愚溪的三处发源地——戴花山、太石源、小桃源起,在几十里的水路上,筑成了72座水堤。这一行动感动了苍天,从此,两岸柳绿竹翠,溪水澄清,游鱼可数,溪底及两岸的石头都变成了白色,群众高兴地叫染溪为“玉石港”,柳宗元也随之将它改名为愚溪。

柳宗元当年改冉溪为愚溪,托溪明志,真可谓心苦意深。他认为自己被贬来永州,是由于自己太“愚”,所以把冉溪和附近的丘、泉、沟、池、岛和一亭一堂,都一一冠上“愚”字,合称“八愚”,并写了《八愚诗》和《八愚诗序》,刻于溪石上。如今,“八愚”遗址和诗早已失传,保存下来只有一条清澈的愚溪,供人凭吊,供人游赏。

很多古文学研究家认为,柳宗元被贬永州的10年,是他文学创作登峰造极的岁月。在这10年中,他不仅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而且,还留下了《江雪》、《捕蛇者说》等脍炙人口的佳作。他的创作,大多源自他的“愚”人心境。而愚溪,一直贯穿着他的人生和作品。

如今,沿溪探古,“八愚”遗址和“永州八记”中的大多数遗址已不复存,但是,“八愚”精神却一直在影响着后人。

返回之时,我若有所悟:探访愚溪,不仅要用眼睛,更要用心。因为用眼睛看到的,只是愚溪的表面风景,而用心领略的,才是真正的“八愚”精神。

愚溪眺雪

出永州市大西门,过黄叶渡到柳子街,街后有条小溪,水流淙淙,汇入潇水,原名冉溪。因冉姓人家住在这里而得名;又说,从前溪水浑浊如黑染料,不能饮用,因而又名染溪。唐元和五年间(公元810年),柳宗元迁居溪旁改名愚溪。溪水与潇水的汇合口,有一座两拱的石桥,名愚溪桥。桥头怪石嶙峋。明代地貌学家徐霞客曾留下游踪。

传说,自从柳宗元定居愚溪后,与当地人民一道筑堤治水。从愚溪的三处发源地----戴花山、太古源、小桃源起,在数十里的水路中,受尽了千辛万苦,筑成了72座水堤。

这一行动感动了苍天。从此,两岸柳绿竹翠,溪水澄清,游鱼可数,溪底及两岸的石头,都变成了白色,群众高兴地叫愚溪为“玉石港”。

柳宗元写有《冉溪》、《愚溪诗对》、《愚溪诗序》等诗文,他在《愚溪诗序》说“于是作八愚诗,纪于溪石上。”诗刻何处,已无迹可考。愚丘、愚泉、愚沟、愚池、愚堂、愚亭、愚岛,由于时代的变迁,也多不可复识,但愚溪风光,仍为游人向往。特别是深冬季节,雪花纷飞,水天一色,西岸石木参差,寒鸭数点。宛然一幅绝妙画图,真是美景天成,因有“愚溪眺雪”之称。

查看更多
【关于柳宗元诗文主旨的争鸣】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348093/
上一篇: 《心声》课件
教学设计推荐
热门教学设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