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一

教学分析

包萍·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启智、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且又充满童趣的文章。课文向我们介绍了这样一个故事:邻居家的小男孩“传”给“我”一个鲜为人知的“秘密”:把苹果横着切下去,苹果核部分就会出现一个“五角星”的图案,这使“我”从中受到启迪——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设计理念:“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因此,阅读教学要以生为本,变封闭为开放,让他们有更多探索的权利和机会,去反复研读文本,咀嚼文本精华,体悟内蕴情感,领悟文本主旨。可以说,学生阅读的过程,就是学生置身于课文情境的体验过程。笔者以为,语文教学理应创设适合学生想像、体验的学习情境,以促进学生对文中人物、事件的感受,并催生出学生自己的独特感悟。本教学设计力求通过揭题悬疑、初读感知、细读体验和研读玩味四步曲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诱发创造力、认识创造力、启发创造力,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拓展学生的思维,在学习中广泛讨论了由“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你想到了什么?最后,还进行了拓展训练和补充阅读,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比较文中切苹果的两种不同方法,逐步感悟“创造”的真正含义,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教学重难点:体会文中切苹果的两种不同方法,逐步感悟“创造”的真正含义,懂得人的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教学策略:指导学生紧紧围绕“使我深有感触的是,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这么大的魅力。”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引导学生读书圈画、讨论交流、朗读感悟。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小朋友们,我们每天都要做数学题,有的数学题可以有不同的解法和做法。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课文,讲的就是用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二、揭示课题,解题激趣。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一

板书课题。

课题中的五角星为什么要加引号?三、初读课文

出示自学题。1、

给课文个自然段写上序号。2、

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顺语句和课文。3、

读读下面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想想他们的意思。

清晰

生疏

苹果核

循规蹈矩

感触

魅力

图案

鲜为人知

创造力4、自学,巡视,适时指导。

检查自学情况四、细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自由讨论。第二课时一、揭题悬疑,诱发创造力1、教师揭题,引发学生思考:(1)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2)你看见过五角星吗?你看到过哪些物品上有五角星?(3)苹果里怎么会有五角星呢?(4)谁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的?我们能发现吗?2、师生互动交流。二、再读感知,认识创造力1、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可以大声读,可以小声读,可以默读,注意读顺句子,读通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和句子。(2)检查学生生字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正音。注意“疏”是翘舌音;“案”是前鼻音;“秘”读mì。(3)指名读课文。提示生字的读音,注意长句的停顿。范读“……差不多/每天都要跑来/向我/报告幼儿园的新闻……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2、学生通读课文几遍后,鼓励提出一些问题。学生提问的过程,教师要及时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整理,重点围绕“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和“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两句理解。(1)你怎样联系上下文理解“魅力”这个词?(2)为什么说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就能理解创造力?三、细读体验,启发创造力1、教师让学生拿出苹果,四人一组练习切。提醒学生不要一齐切,最好先切一个,观察观察再切第二个,再观察再切第三个、第四个……2、请学生用尺子量一量自己切的苹果,绘制一张图谱,说明什么是拦腰切?怎样切才能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3、请学生汇报自己切苹果的情况。4、怎么理解“这鲜为人知的图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多媒体出示第5自然段,并且引导学生多读。)师:请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是如何理解的?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理解中大致归纳出这样几种观点:(1)辞典中说“魅力”是“很能吸引人的力量”,结合上下文与辞典中的解释,本文的魅力指的是拦腰切苹果发现到五角星,是许多人没有发现的,所以特别吸引人。在第5自然段中“这个秘密不知从什么地方传到那男孩的幼儿园,然后又由他传给我,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从中可以看出吸引人的力量。(2)从“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这句话中,可以读出魅力的意思就是创造力。(3)综观全文,那种从顶部切到底部的切法是常用的方法,是没有魅力的,是不要传的,而因为拦腰切的人太少了,且拦腰切又能发现到五角星的人更少,所以才有魅力。(4)课文第1、2、3自然段写到邻居家的小男孩想“显示显示他学会的新本领”,并且还要通过亲自切苹果来显示,可以看出苹果中的五角星自身的魅力已经感染了这个小男孩。(5)从第4、5自然段中作者发自内心的话,可以读出作者是被感染了,尤其是“现在我又传给你们大家”。5、学生自读第4自然段,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切苹果的方法。”(生读自悟)四、研读玩味,激活创造力师:我想请同学们用研究的方法来解决“这个五角星最早是由谁发现的?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两个问题。1、寻找这个极具创造力的世界名人。教师或学生简介世界第一个发现这个五角星的人——美国迪·恩·帕金斯的儿子。2、探索一般人为什么不拦腰切苹果?通过学生反复讨论,再次观察学生动手切苹果思考、交流,教师归纳整理:(1)苹果不拦腰切——好看。我们把从顶端切到底部的苹果放在盘子里,就比拦腰切的苹果美观。(2)苹果不拦腰切——体现公平。如果几个人来平均分一个苹果,因为苹果不是一个圆柱体,拦腰切可以一眼看出大小,谁愿意吃小的?谁好意思直接拿大的吃?而一般切法切出的苹果大小往往一样,不存在公平的问题。(3)苹果不拦腰切——一种习惯。人们习惯了不拦腰切苹果,也感觉到这种方法顺手。(4)人们不会想到切苹果还会有什么创造,怎么方便怎么切……通过师生互动,教师小结:因为好看、美观,人们发现不到丑拙之中也有美;因为公平,人们缺少了发现;因为习惯,人们缺少了思考,也就缺少了创造和发明。所以,打破常规思维,或许就能展现你的创造力。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提示读出自己创造发现的喜悦之情。)五、调动积累,链接生活。1、读到这儿,我想起了一个人,(板:李秉哲)他是世界知名企业韩国三星集团的创始人。师讲卖报的故事。出示故事。你觉得李秉哲的做法怎么样?师小结:正因为他有创造力,才让他一步步走向成功,走向辉煌。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换一种卖报纸的方法。你还能说一两个例子,换一种说法吗?(曹冲称象、田忌赛马、司马光砸缸····)2、补充关于创造、创新方面的话。3、其实创造力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你想不想做个有创造力的人?请同学们用“苹果核、秘密、孙悟空、种子、机器猫”等词语编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六、作业1、阅读介绍名人发明创造的故事,总结他们成功的原因。2、故事接力棒:把这个魅力无比的故事传给更多的人。板书苹果里的五角星横切

常规拦切

换角度=新发现

查看更多
【《苹果里的五角星》教学设计一】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347457/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