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文娟
《2008,北京!》一文中的新词较多,而对于广大农村孩子来说,他们的知识面比较狭窄,因此理解起来困难较多。就本堂课的一些难词难句教学,笔者作了如下尝试:
片断(一)
“让我轻轻地告诉你”
2001年7月13日晚上,我国申奥成功的喜讯刚刚传到,北京就沸腾了。
师:这句话中有不理解的词句吗?
生:什么叫喜讯?什么叫沸腾?
师:还有不理解的吗?
生:(有点难为情)有,老师,什么叫申奥?
师:欣赏你的诚实与谦虚,有同学有点了解吗?
生:(众摇头,茫然地注视着老师)
师:要理解申奥,咱们得从奥运会说起,奥运会知道吗?
生:是不是运动会?
生:大概是一种很大的运动会。
师:(小结并配以手势)对!奥运会是一种运动会,不过它可是全世界人民的运动会,每四年才举办一次。要知道;能参加奥运会或在自己的国家里举办奥运会那可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我们国家曾多次参加奥运会,取得的成绩也是顶呱呱,可是奥运会却从来没有在我们国家召开过,你们觉得可惜吗?为了证明我们是有实力的,我国政府便向负责筹办奥运会的最高机关——奥委会提出申请,要求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在中国北京召开,小朋友,这个提出申请的过程就叫“申奥”。(齐读)同时申奥的还有法国的巴黎、日本的大阪、加拿大的多伦多和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这四个世界著名的城市。那么北京申奥成功了吗?
生:(观看录像:萨马兰奇宣布“北京”的一段和人群沸腾的一段。)
师:孩子们,申奥成功了吗?这真是一个好消息,是一大“喜讯”。(生齐读)
师:人们一听到这个消息,就“沸腾”了。沸腾理解了吗?(生齐读)
生:齐读申奥成功、喜讯、沸腾这三个词,然后读这个句子。
自我剖析:以上的教学片断,笔者运用讲授法来理解“申奥”。我们说,教师的作用就在于对学生疑难处的点拨与讲解。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有一部分教师片面理解语文教学让学生进行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教学中,当我们启而不发时,当学生对这个知识点浑然不知时,我们不妨来点讲授吧!
片断(二)
“让我为你搭座桥”
生:老师,什么是“将满”?
师:哦,注意!你把词儿搭配错了,应该是将/满把的鲜花[抛向天空。
生:那什么叫“满把”?
师:回忆一下你学过满( )?能说一说吗?
生:满地的鲜花。
师:意思是……
生:地上全是鲜花。
师:还有吗?
生1:满天的星星,表示天上有很多星星。
生2:满山的树林,表示山上种满了树。
师:那你理解“满把的鲜花”了吗?
生:手上拿着很多很多的鲜花,握都握不了。
师:对呀!来,读一读,感受一下。
自我剖析:这个词语的教学,我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进行类比迁移,从而达到理解这一目的。教育学中有一个“桥”理论。作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应善于为学生牵线搭桥,特别是当学生在学习新知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寻找从旧知到新知之间的一座桥梁。
片段(三)
“唤起你的体验来”
生:老师,我还不理解一个词语:“不知疲倦”。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带有这个词的一句话。
生(读):许多人举着旗帜不知疲倦地飞奔着。
师:咱们班谁跑得最快?
生:×××。
师:请×××小朋友实话实说:让你手中举着五星红旗,沿着咱们学校250米的跑道跑上三圈,你觉得累吗?
生:当然累。
师:可在2001年7月13日的晚上,有许多人举着旗帜,沿着广场跑了一圈又一圈,他们一点儿也不觉得累,反而怎样?
生:很高兴。
师:为什么?
生:因为申奥成功对我们来说,太兴奋了,太激动了。
师:这就是“不知疲倦”。
齐读词语,再读句子。
自我剖析:让孩子的亲身经历成为语文教学的一大资源。在这个教学片断中,笔者就是想努力体现让孩子在自身的体验与感悟中理解词语,并且在情感体验上得到一个升华。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这个词语的意思,更是一个立体的多元的认知。
片断(四)
“让有趣的表演伴你左右”
生:老师,“四面八方的人们还是像潮水一般涌来”,这句话我不理解。
师:再认真读读这段话,或许你会有所收获,然后再读这句话。
生:(认真读这一小节)
师:有点理解了吗?
生:(一部分)有点理解了。
师:请你们上来。
(部分学生上来,站在老师的面前)
师:如果以老师为中心,这儿就是天安门广场,我这儿早已人山人海,你们是那些还在赶来的人们,你们该站在哪里?
生:(互相望了一下后,连忙分开来站,有的站在教室的一个角落。各个方位也都有了)
师:孩子们,这就叫……
生:(齐)四面八方。
师:我读这个句子,你们赶来吧!
师:读句子。(生赶来)
(抓住一个跑得最快的)你为什么跑得这么快?
生1:我着急呀!我想,位置都没有了!
生2:我急着想看当时大家的喜庆场面。
师:所以文中用了一个“像潮水一般涌来”,速度是那样快。那是不是广场的人就只有你们这一拨?
生:(齐)不是。
师:(对下面的学生)那你们愣着干吗?行动!来,咱们上面的同学读句子,看他们有没有反应。(上面的学生读,下面的学生作四面八方赶来状)
师:人们还在一批又一批地朝天安门广场赶来,这多么像大海中的波浪,一浪——
生:一浪跟着一浪涌上来。
师:对,齐读这句话。
自我剖析: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如何使孩子们学得有效、高效,这是广大教师一直在探讨的一个问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笔者以为,低年级孩子年龄小,有意注意的时间短,因此,在教学中努力寻找孩子的兴奋点,将会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上教学片段中的这句话理解是低年级孩子学习中的一个难点,教学中,我努力创设一种情景,将孩子带回当晚的北京天安门广场,让孩子们在情境中表演,自悟自得,从而达到对难句的理解感悟。
以上就是本人在执教《2008,北京!》一文中的几段课堂实录和一些不成熟的反思,尽管是在同一篇课文的同一个教时中,但笔者就不同的难词难句予以不同的方法突破,使枯燥乏味的词句学习灵动起来。我觉得,尤其是低年级的难词难句理解,教师更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根据课文的不同、语境的不同、词语的不同等),为孩子制定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让我们的孩子学得有情有趣更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