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语】
20世纪是一个多战的世纪,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两次世界大战都发生在这个世纪。二战后的几十年中,世界上又爆发了470余起局部战争。难以忘记战争中那一幕幕悲惨的镜头:横尸遍野,血流成河;撕心裂肺的哭喊,神情呆滞的眼神……战争,毁坏的不仅是城市,更是家园;战争,残杀的不仅是生命,更是美好的人性。也许发动战争的人有千万个理由,也许热衷战争的人有无数个借口,但再多的理由和借口也比不上一个在战争中失去儿子的母亲的痛苦。“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和平不是一个理想,不是一个梦,它是亿万人的共同愿望。让世界铸剑为犁!
选文一纸条做成的炮弹
侯发山
那是1938年的初夏,法国青年施罗克利用假期到德国旅行。他在旅途中认识了德国姑娘娜娜,他们泛舟莱茵河上,一边观赏着矗立在岸边的罗累莱山岩,一边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施罗克说等他学业结束,就来接娜娜去巴黎,让她见识埃菲尔铁塔的雄姿,领略香榭丽舍大道的风情,感受巴黎圣母院的神秘……娜娜幸福地依偎在施罗克的怀里,脸上洋溢着新娘般的灿烂。她接过施罗克的话题,忘情地说,我们晚上在塞纳河上划着小船,听着肖邦的小夜曲,该是多么浪漫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把他们的梦粉碎了。施罗克不得不与心爱的娜娜姑娘吻别,匆匆返回了法国。从此,两个人天各一方,失却了音讯。
美法盟军发起的“龙骑兵”战役,出动了近5000架飞机,其中就有施罗克驾驶的一架。施罗克很是激动和兴奋,他完全沉浸在复仇的快感里,飞机一阵俯冲,炸弹成串地朝下面投掷,到处是一片烟和火的海洋。
德军的高射炮似乎发现了他驾驶的这架飞机,“飕飕飕”地发射着炮弹。施罗克镇定、沉着,凭着他娴熟的驾驶技术,躲避着炮弹的袭击。猛然,一枚炮弹从侧面飞来,准确无误地打到了他的飞机上。感觉到飞机剧烈地一抖,他就绝望地两眼一闭,似乎要感觉飞机爆炸的那一瞬间。然而,出乎他的意料,飞机只是剧烈地摇摆了几下,并没有意外发生。他大喜过望,心想既然这条命是拣回来的,还有什么可怕的?于是,他驾驶着飞机又冲进了敌占区。蓦地,他发现了德军的一个重要军事目标——那是德军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后控制的一座大型兵工厂!飞机俯冲下去,他瞄准目标,随着抛下的炸弹,一声尖利的直刺天空的声音过后,引发了兵工厂内的弹药库里的炮弹,接二连三的爆炸撼天动地,地面成了红色火海。施罗克下意识地看了一下仪表盘,发现飞机油箱的指针在非正常地闪动,他急忙驾机掉头返回了基地。
施罗克驾驶的飞机伤痕累累,惨不忍睹。令战友们惊讶的是,一枚德军的炮弹竟然钻进了飞机的油箱里,就是施罗克看到从侧面打去的那枚炮弹,居然没有爆炸!机械技师小心翼翼地从油箱里取出炮弹,拆开弹体,发现弹壳里根本没有炸药!里面有一张用德语写的小纸条:
我痛恨战争,但我能做的仅此而已!
在场的人都哑巴似地沉默不语,脸上充满了对这位反法西斯者的无限敬意。施罗克随意地翻转了一下纸条,突然发现在纸条的背面也有一行字:
亲爱的施罗克,你在哪里?
想你的娜娜
施罗克的大脑瞬间成了被删除过的存储器,一片空白。当他大脑里的内容恢复后,他的脸扭曲着笑了笑,喃喃自语地重复着几个不连贯的词:炮弹,娜娜,兵工厂,轰炸……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施罗克被送进了精神病院,一直到死都还是疯疯傻傻的。当然施罗克也不可能知道,在他轰炸那个兵工厂之前,娜娜就因反法西斯行为被察觉而罹难。
(选自《意林》,有删改)
思考练习:
1.结合文章第一段的内容,谈谈第二段“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炮火把他们的梦粉碎了”一句的用意。
2.施罗克驾驶的飞机里打进的炮弹为什么没有爆炸?
3.文章写娜娜放在炮弹里的两张纸条的用意是什么?
4.施罗克在大脑清醒后喃喃自语地重复“炮弹,娜娜,兵工厂,轰炸”,请你说说施罗克此时的心理活动。
5.请你谈谈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选文二枪口下的微笑
郝向东
汤姆是部队里的神枪手,大家都以他为骄傲。这次他被派往伊拉克,正是他建功立业的好机会。来到伊拉克的第一天,教官就对他一再强调:这个地方非常不安全,随时随地都会有危险发生,而最要警惕的就是那些伊拉克人,他们都有可能是“人肉炸弹”,所以,一旦发现他们有异样,不管他们是老人还是小孩,你就得立马向他们开枪!汤姆听后心里咯噔了一下。
第二天,汤姆出去执行任务,走累了,正好有一段断墙,于是汤姆就坐上去歇息。坐稳后,正准备抽支烟,突然,他发现有个人影在前面一闪,汤姆大叫一声:“谁,站住!”那人影果然站住了,原来是个十岁左右的小孩,眨着大眼睛看汤姆。汤姆看着这个稚气的小孩,他长得真是可爱,汤姆不禁对他微笑起来。那孩子也天真地笑了。
正当汤姆放松警惕的刹那间,那孩子却突然飞一样的向他跑过来,汤姆一下子想起教官的话来,大惊,连忙举枪射击,但没有射中。他又连射两发,却都打在那个孩子的前面,打起一片尘土,而当他再端起枪时,一切都已经晚了,那个孩子已经跑到了断墙下面,刹那间,一声巨响,两个人同时淹没在硝烟中……
汤姆躺在了医院里,好在他没有丢掉性命,只是腿受伤了,但还是被遣送回国去了。
堂堂的神枪手,连发三枪都没打中一个小孩,自己却负伤了,这让他的部队和朋友都抬不起头来。当汤姆见到他的母亲后,这才痛哭着说出实情:“妈妈,不是我打不中,而是我实在无法向一个十岁的孩子开枪啊!”
但是,他们也许永远也不会知道:那个孩子根本不是“人肉炸弹”,炸弹是别人早就安装在断墙下面的,那个孩子跑过去是想拿走它,但当他抱住炸弹的时候,悲剧发生了。如果没有他小小的身躯抱住炸弹,汤姆早已粉身碎骨了。而这个小孩所做的这一切,仅仅是因为汤姆对他那友好的一笑。
(选自《扬子晚报》)
思考练习:
1.文章第一段“汤姆听后心里咯噔了一下”一句中,“咯噔”表现了汤姆当时怎样的心理?
2.文章第二段“汤姆不禁对他微笑起来。那孩子也天真地笑了”一句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3.文章中的小孩不顾危险跑到断墙下面,他这样做的动机是什么?
4.汤姆是一个神枪手,为什么三枪都没有打中小孩?这表现了汤姆怎样的品性?
5.请你简单谈谈读了这篇文章后的感想。
参考答案:
《纸条做成的炮弹》
1.“梦”指施罗克与娜娜对未来美好幸福生活的畅想,战争的炮火粉碎了他们的“梦”,使二人天各一方,表现了作者对战争破坏人们和平幸福生活的憎恶之情。2.反对战争的娜娜冒着生命危险在制造的炸弹里没有放炸药。3.用意是表现娜娜对战争的反对,对爱情、对美好和平生活的向往。4.施罗克此时心中在想:在兵工厂工作的娜娜用纸条做成的炸弹救了自己的生命,自己却轰炸了兵工厂,炸死了心爱的人。5.文章记叙了法军士兵施罗克被心爱的姑娘用纸条做成的炸弹所救的故事,表现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憎恨。
《枪口下的微笑》
1.表现了汤姆对于“向伊拉克平民开枪”这一命令的怀疑和犹豫的心理。2.汤姆和孩子的微笑表现了美好的人性,既照应了题目“枪口下的微笑”,又为后面汤姆和孩子的行为做铺垫。3.因为汤姆对孩子友好的微笑,孩子要救助这个友好的军人,所以才不顾汤姆鸣枪警告,不顾炸弹爆炸的危险,跑向断墙拿走炸弹。4.因为汤姆不忍心向一个十岁的孩子开枪,表现了汤姆善良仁慈的美好人性。5.人类呼唤和平,正义呼唤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