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语文的“生本”-小学语文论文

教学分析

文章摘要: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试论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本”-小学语文论文,欢迎您来阅读并提出宝贵意见!

试论小学语文的“生本”-小学语文论文

本立而道生

------试论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本”

“本立而道生。”出自于《论语·学而》。意思是有了根本,方法的问题就容易了。纵观当下的语文教学,我们讨论研究最多的是方法与策略问题,很少关注语文教学的根本。在追寻怎么教的同时,我们似乎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本”之何在?它的“道”又是什么?这是我们每个小学语文教师首要考虑的问题。

现状扫描:课堂中学生本位的缺失

时下总能听一些语文教师感叹:“现在的语文课上起来真没劲,越上越不知道该怎么上了?” “ 现在的学生怎么啦?上起语文课总是昏昏沉沉的,没有一点激情。” “ 课堂上我总共才设计那么几个问题,学生就是不开口发言,教学任务总是不能顺利完成,这课上得真辛苦!” ……诸如此类的感慨,在语文教师中可谓是此起彼伏。透过这些话语我们可以感觉到如今的课堂中学生本体的缺失。很多时候学生是被牵着走,赶着走。他们成了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部分,诸如粉笔、黑板。长此以往,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受到遏制,自主探究的能力得不到发展。具体还会有以下的表现:

1、漠视语文

长期处在一个思维含量、参与面不大,个性选择机会少的语文课堂中,学生的个性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制约。对于语文课,相当一部分学生完全抱着一种冷漠态度。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2、能力欠缺

由于参与实践的不多,一些学生已习惯了课堂上看老师唱独角戏,偶尔看看个别学生的“精彩”表演。很大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中处在被动状态,他们的语文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发展。口头表达糟糕,写作文痛苦,阅读能力没有明显的提高,一些合作探究的能力更是无从谈起。

3、人文缺失

在知识本位和师本位的影响下,学生的学习量增加,效率越来越高,但教学的效果却越来越差。在“激发学生热爱语文积极性”这方面可以说是“无效果”乃至“负效果”!

总之在课堂中学生本位的缺失将导致:学生的思想贫乏、语言贫乏、读写贫乏、兴趣贫乏等。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生本的缺失,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过分凸显教师主导,淡化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为了方便自己的教,有时会有意无意地把学生严密地控制在自己掌握之内,淡化了自主学习,这是一种变相的灌输。这无疑是对学生学习个性发展的禁锢。是一种典型的师本教学。

2、过于追求预设“完美”,弱化动态生成。

有时课堂教学预设的过细,过于“完美”,往往会弱化了动态生成,于无形、无意中给学生套上枷锁,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让人有种走教案的感觉。整堂课总感觉少了点什么,因为学生一直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

3、过于突出知识本位,忽视三维整体。

过于重视知识技能的习得,不注重三维目标的整体落实,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达成。教师很少给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创造必要的机会和条件。所以课堂上思不思考、 讲不讲对一些学生来说是无所谓的。学生缺乏选择的机会,只能跟着老师亦步亦趋地走着,这同当代青少年学生广泛的兴趣、炽热的求知欲和独立思考的个性发展趋势极不吻合。

反观静思:生本是我们的应有追求

我们的教学最终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所以在语文课堂中落实生本理念是我们的应有追求。以学生为主体,全面依靠学生,设法激发学生,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潜能。他们不仅是教育的对象, 更是教育的资源,我们的责任不仅在于设法开发学生的潜能,还要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具体落实在语文课堂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先学后教”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

相信学生的能力,让他们先学后教,在学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激起探究的欲望。在平时的教学中指导好学生做好预习是先学后教的关键。叶老曾指出:“一篇精读教材放在面前,只要想到这是一个凭借,要用来养成学生阅读书籍的好习惯,就自然非教他们预习不可。”预习是最重要的自主学习。但是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布置预习时,往往是简单地要求,今天预习第几课。至于具体的预习文中的哪部分内容?预习的具体要求、预习的方法,都不明确。对于这样的要求,学生往往也是应付性地读读课文,写写生字,相应的课堂学习时就不能深入。一位老师在教《自然之道》时布置的预习作业是这样的/sjbwz/:

a.自读课文,利用工具解决课后生字词语,及阅读中感觉有疑难的语句;

b.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划出表达出强烈感情的语句。

c.用简洁的文字,从小海龟的角度(或以小海龟为主角,或以小海龟为第一人称),重新叙述一下这个故事。不超过250字。

d.课文中向导曾经说过“自然之道”这个词语,联系全文好好想一想,他说的自然之道,和课文标题中的“自然之道”,意思一样吗?

e.开动脑筋想想,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小海龟,让它避免被海鸟掠杀?

通过这样的预习,学生有着自己的想法与疑问。上课的状态不一样了,参与交流的愿望也增强了。

2、“不教而教” ,让学生在交流中理解

不教而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交流思考后得出结论, 从而受到感悟。课堂中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相信学生。 如上《慈母情深》这一课时,我在学生充分感知文本的前提下,让学生讨论:”我该不该把要来的准备买书的钱给妈妈买罐头?”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结合文本的理解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应该。因为妈妈这么瘦,我看了都心疼,作为儿子应该买罐头慰劳一下妈妈.”有的说:“不应该买,因为妈妈后来指责我了。她是知道我要买书才给我钱的。”……这样通过交流辩论,学生对文本进一步学习。其实不管买不买都可以从文本中找到根据。我只是以这种方式促进学生的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课堂讨论,让学生在思索中求知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更是教学 “ 资源”的主要构成和生成者,他们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思维方式、合作能力、提出的问题乃至错误的看法,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在教《别饿坏了那匹马》一课后,我结合后面的口语交际内容:《别饿坏了那匹马》中守书摊的残疾青年说自己家马需要草,显然他不是在说真话。有人会说,说假话就是撒谎,人要讲诚信,不能撒谎。有人则认为,生活中有时需要善意的谎言。你是怎么认为的?情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谈谈自己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学生跃跃欲试、畅所欲言。这种逆向思维讨论和正向思维讨论相辅相成,大大提高了学生思辨的密度,启发了自由思维,增长了知识。

生本课堂必须重视讨论的常规化,使学生的体悟水平得以提升,使其内在的潜力资源得以开发。学生,作为一个创造性的个体,具有天生强烈的对集体所具有的行为方式、思想方式、价值观的学习需要。

4、课外拓展,让学生在搜集中提升

生本语文不仅可以从课内着手,课外也可以进一步延伸。比如在一年级教学中,为了扩大识字量,课外布置学生到广场上、公园里搜集诗文佳句、 公益广告、 警示用语等等。同学们可以带着小本子去摘抄 ,遇到不会的地方可以向游人请教。这样既能欣赏美丽的喷泉 ,又可以进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真可谓是一举多得。学生也非常乐意去做。比如在学了《各具特色的民居》之后让学生去收集我国其它民居的特点,以幻灯片、手抄报的形式汇报交流。依托学生,让他们自主创造、自主活动,从而在搜集中提升。

前景展望:生本课堂 别样精彩

课堂之本在于学生,学生的精彩才是真的精彩。“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去思考;给学生一些空间,让他们去展示。给学生一个冲突,让他们去思考;给学生一个高度,让他们去攀登;给学生一些权利,让他们去评价”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做好导演的角色,为学生搭好舞台,让孩子们在课堂上尽情展示。与学生融为一体,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设计、自主探究、自主评价,从而最终达到自主发展。只要勇于探索,生本课堂一定会绽放绚丽的色彩!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试论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本”,希望对你有帮助!

查看更多
【试论小学语文的“生本”-小学语文论文】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341930/
教学分析推荐
热门教学分析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