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学:在城市与乡村之间 刘成纪阅读附答案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

中国美学:在城市与乡村之间阅读答案

中国美学:在城市与乡村之间 刘成纪阅读附答案

刘成纪

一般认为,中国美学是传统农耕文明的产物,其审美主要指向乡村、田园和自然山水。实际上,对乡村、田园、自然山水的歌吟固然是中国美学和艺术的价值选择,但这并不足以减损城市对人的审美创造和审美取向的主导性。在传统中国,城市既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美的制造和传播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形成的向心力和吸纳能力,使跨越血缘、族际、地域的文明共同体得以形成。城市,从美学角度讲,已因能工巧匠的聚集而成为精美器具的集散地,因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强势而成为区域性审美风尚的主导者和审美标准的制定者。

虽然城市构成了传统中国美和艺术的一个制造中心,但历代文学、艺术家在情感领域,似乎又对城市生活并不认同,他们更乐于肯定自然的审美价值。像诗歌中的田园山水传统、绘画中的山水花鸟画传统,就是这种审美取向的反映。以摹写自然见长的山水田园诗画,所表现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乡居生活,而是城中士人关于乡村的心灵映像。中国历史上的田园山水诗画,大抵也不过是以城市为视角对乡居生活的想象性重构。

同样,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不论人工构建的城市在中国美学史中占据着何等重要的位置,自然山水田园又毕竟主导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甚至被赋予了作为精神家园的神圣价值。要理解这种矛盾,笔者认为,必须深入洞悉古代士人的生存命运。中国社会自春秋始,士人阶层渐趋独立。这一徘徊于城乡、官民之间的知识群体,一方面为实现政治抱负必须走向城市,但在精神领域却依然保持着对故乡的固恋和忠诚。其中,童年式的乡村记忆固然重要,但城市作为功利、欲望、快乐的麇集之地,也同样让人难以舍离。这种理智与情感的矛盾,是中国传统士人的基本精神性状,中国美学也正是在这种双向选择中表现出鲜明的城乡二元性。在当代中国,这种现象并没有消失,而是以更加剧烈的方式表现出来。

在城市与乡村之间,中国美学保持了最持久的张力。它所依托的文明形态,既非纯粹乡村,也非纯粹城市,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微妙的平衡。人,无论居于乡野渴望都市,还是立于都市

回望乡村,均意味着两者对人而言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它们共同昭示了一种可能的完美生活。对于中国美学而言,这种城乡二元并置的审美选择仍然只是美的现实形态,而不是理想形态。在理想层面,则要进一步克服分离,寻求美学的城乡二元结构的融合或统一。在中国美学史上,这种努力是存在的,主要体现为文人造园运动。生活于城市的士人通过园林筑造,为自己营造出乡居生活的审美幻象,从而使原乡焦虑得到抚慰。与此一致,现代城市美学中的“园林城市”观念,其目的也不仅仅是解决城市的绿化问题,更要通过将乡村元素植入城市,使城市获得家园感。

(摘编自2015年7月1日《光明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主导着中国的审美创造和审美取向,而中国美学的审美对象则主要是乡村、田园、自然山水。

B.城市因能工巧匠的聚集而成为精美器具的集散地,也因而成为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C.城市因其对周边地区有向心力和吸纳力,从而形成跨越血缘、族际、地域的文明共同体,进而成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D.城市之所以能成为区域性审美风尚的主导者和审美标准的制定者,是因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强势地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山水田园诗画,以摹写自然见长,表现的是城市市民想象中的乡村生活,而不是真正的农村人的乡居生活。

B.中国传统的田园山水诗、山水花鸟画,似乎并不认同城市生活,而更乐于肯定自然的审美价值。

C.在中国历史上,山水田园诗画,大都是作者从城市的角度想象乡居生活,再依据作者所想象的景象进行的再创造。

D.虽然城市在中国美学史上非常重要,但是自然

山水田园还是主导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甚至被赋予了作为精神家园的神圣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城乡、官民之间徘徊的士人阶层,为实现政治抱负而走向城市,同时对故乡依然保持固恋和忠诚。

B.中国传统士人的基本精神性状是理智与情感的矛盾:既难忘童年式的乡村记忆,也难于舍弃聚集功利、欲望、快乐的城市。

C.从中国美学上说,城乡二元并置的审美选择不是理想形态,只是美的现实形态,在理想层面要寻求美学的城乡二元结构的融合或统一。

D.现代城市美学中“园林城市”观念是绿化城市,把乡村元素植入城市,为以后文学家、艺术家放弃乡村生活、提升自己审美价值提供条件。

中国美学:在城市与乡村之间阅读答案

1.【B】(因能工巧匠的聚集而成为精美器具的集散地,使城市成为“美的制造和传播中心”,而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A】(原文“城中士人关于乡村的心灵映象”,“城中士人”与“城市市民”不是同一个概念。)

3.【D】(“为以后文学家、艺术家放弃乡村生活,提升自己审美价值提供条件”,无中生有。)

查看更多
【中国美学:在城市与乡村之间 刘成纪阅读附答案】相关文章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341768/
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推荐
热门现代文阅读及答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