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学设计

教案设计

《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语文版)教学设计

语文版《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学设计

一、总体构思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文章,作者触物(海棠花)生情,唤醒了已逝去的有关人物和事件的回忆,使过去的情景再现在读者面前,课文渗透着作者浓浓的感情色彩。要引导学生通过个性化阅读和多层次朗读,在阅读体验中激活思维和情感,读中获得语感,读中得到启迪;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透过文中朴实的话语去获得心灵的沟通和共鸣,提升人生的价值观。也就是说,要相信学生能够读懂这篇浅显易懂的课内略读课文,放手让学生去读,去讨论,去领悟,去体验。当然,还要引导学生品赏朴实自然、真挚动情的语言,欣赏文章精彩的抒情语段,理解课文蕴涵情感的内容,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作者情真意切的感情。

二、过程设计

教法学法

这是一篇课内略读课文,教法上应该选择“弃讲就读”的原则。宜以默读和朗读相结合,辅之以点拨。本文的感情波澜不是荡漾于字面上,而是隐含在平实的字里行间。因而要指导学生饱含感情,读出其情趣,这样,情感就会在和谐的情趣中升华,与文中表达的高洁情趣产生共鸣,自我身心品行在氛围中熏陶感染。在此基础上,对于文中两位伟人相识、相知、相爱的经历过程,以及渗透于字里行间的情感,教师应作重点点拨,提供相关背景材料,点明要点所在,拨正辨析思路,促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的脉络结构、抒情表达方式、朴素情真的语言,加深对文章思想感情的理解。

(一)、导入课题,了解背景

1、共享人物事迹资源:在学习本文之前,同学们肯定或多或少地对周恩来有所了解。可以“我所知道的周恩来”为话题,在“课前5分钟口语交际”活动中,让学生广泛发言,告诉同学们自己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了解到周恩来的哪些情况。

2、播放电视记录片《邓颖超》主题歌,导入课文。

主题歌歌词:你走进永远,把海棠留在庭院,那伟岸的温馨,那朴实的浪漫/你走进深秋,让海棠开在春天,那平易的灿烂,那亲切的悠远/一段情愫,在你我之间/一片厚爱,在天地之间/

(把具有提挈课文内容的电视记录片《邓颖超》主题歌词作为课文导入,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中获得情感的熏陶。)

(二)、初读(默读)课文,了解文意

1、默读要求:(1)、学会集中注意力默读,不动唇,不指读;

(2)、标出不懂的字词,查阅字典词典注音释义,养成随时使用工具书的好习惯;

(3)、自读中学会圈点勾画,捕捉文中主要信息内容。

2、同桌交流,互补知识。

(组织引导学生自读课文,积累词汇,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使学生对课文的印象逐渐由模糊而到清晰,从肤浅而到深入,从看故事而被感动。)

(三)、理清结构,复述故事

1、边默读边思考问题:课文大致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简要概述各个部分的意思。

2、小组中交流阐述划分的理由。

3、小组代表发言互相补正。

4、复述课文第三部分。

(1)复述要求:抓住要点,突出重点,条理清晰,语言简洁,叙述清楚。

(2)自己理清复述思路—小组中复述并评价——小组代表发言复述

(3)教师评价补充复述的得失。

复述要点:欧亚大陆鸿雁传书立誓言;相识于“五四运动”;相知于“觉悟社”;相爱于三年分别通信间;结婚于“革命之花开放时”。

(四)、朗读课文,感悟感情

1、朗读全文(磁带录音朗读——学生散读)

2、全班齐读课文第二部分(2—6自然段)

3、饱满感情朗读课文第4、5自然段。

(1)朗读形式:个人朗读——小组齐读

(2)朗读评价:学生评—小组评—教师评

(3)朗读要求:朗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入情入境。

(五)、迁移阅读,体验情感

教师提供节选自柯岩《周总理,你在哪里》的诗歌,与课文第五自然段比较阅读,体会诗文中抒发对周恩来的思念与崇敬的深厚感情。

周总理,我们的好总理,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你的人民想念你!/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革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向前不停息……”/我们对着大地喊:周总理——大地轰鸣:“他刚离去,你不见那沉甸甸的谷穗上,还闪着他辛勤的汗滴……”/我们对着森林喊:周总理——松涛阵阵:“他刚离去,他刚离去,宿营地上篝火红呵,伐木工人正在回忆他亲切的笑语。”/我们对着大海喊:周总理——海浪声声:“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你不见海防战士身上,他亲手给披的大衣……”

1、朗读诗歌(自读——齐读——配乐磁带朗读)。

2、体验领悟文段与诗歌抒情美、修辞美、情感美。

3、小组讨论交流二者的主题内涵、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通过比较阅读,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向课外能力迁移,实现语文学习的课内外衔接,是培养学生获得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六)、质疑探究,合作释疑

小组合作探究问题:说说文中称谓由“他”转换到“你”,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讨论明确:称谓上由“他”转换到“你”,既有利于直接抒情,又表达了“你”对“我”的深情,“我”对“你”的怀念,亲切而感人,是采用其他人称所无法获得的表达效果。

(七)、欣赏朴素语言,感受融情于事

1、学生浏览课文,找出融情于事的语段。

教师点拨:融情于事就是在叙事的过程中,融进自己的情感,使叙述的事件、人物都焕发着感情色彩。

2、品赏融情于事的语段的表达效果。

交流、明确:如第4自然段写花寄日内瓦,表达了他们挚`爱情深的感情。第七自然段回忆在欧亚大陆间鸿雁传书的一段往事,表达了他们共同的革命理想和为理想而献身的崇高精神。

(八)、切磋交流,探讨人生

探究性问题:联系课文,谈一谈我们如何学习两位伟人正确处理好现实与理想、学习与工作、爱情与事业之间的关系,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教师指导性意见:在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本文作者在叙事过程中所抒发的深挚感情。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一定谈得深透,只要言之有理,看法也不必统一。)

(九)、课外作业,拓展延伸

1、课后“思考与练习”第二、三题。

2、观看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记录片《邓颖超》(1)—(8)集。

(资料显示:为纪念邓颖超诞辰100周年,中央电视台2004年2月2日起播出8集电视文献记录片《邓颖超》,为我们真实、生动地再现这位伟大女性不平凡的生命历程,展现她对中国革命作出的巨大贡献、无私奉献以及崇高的精神风范和人格力量。)

板书设计

3、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

邓颖超

1、欧亚大陆鸿雁传书立誓言;

2、相识于“五四运动”

一、周恩来夫妇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 3、相知于“觉悟社”

4、相爱于三年分别通信间

5、结婚于“革命之花开放时”

二、品析语言的抒情美、修辞美、情感美

三、欣赏朴素情真的语言

四、抒情方式:1、融情于事;2、直接抒情。

五、真挚感情:感悟情感——体验真情——探究问题——探讨人生

教学探讨

伟人周恩来与邓颖超夫妇,在中国共产党的革命革命史上是一个令人敬仰而又极富亲和力的一对夫妇。他们对革命和建设作出的巨大贡献、无私奉献以及个人崇高的精神风范和人格魅力,早已是家喻户晓。但对于青少年学生,可能以为是爷爷奶奶们口头上的“童话”,这应该是教学的难点。因此,课前要求同学们查阅课文相关人物的资料,是理解文中作者对已逝十二年之久的周恩来挚爱感情依旧情深意切的关键,也是培植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同时这又是一篇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体的课内略读课文,文章内容学生可能是既容易理解,又会产生许多“奇怪”的疑问。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在学生疑惑不解或争论不休之处及时点拨,提供一些辅助性材料给学生“参考”,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积极的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三、设计亮点

本教学设计努力创设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课中观摩人物形象片段,课后观看影视记录片,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积极性,加深领悟文中人物的深切感情。在学生反复阅读感知文本、理解文意的基础上,复述课文重要段落,培养口语表达能力;拓展课外诗歌阅读,加深文段情感理解;品析朴实情真语言,感受融情于事方式。让学生实在实在置身于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课堂氛围之中,感受到教师的点拨,旨在点明要点所在,拨正辨析思路,启发积极思维。

查看更多
【语文版《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打印
不够精彩? 再来一篇 我要投稿
字典翻译专稿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来源链接: http://yw.zidianfy.com/yuwen_340796/
教案设计推荐
热门教案设计推荐